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部分政治障碍,因此政治前提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2.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A.城市化进程加快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C.轻工业相对发达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C[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A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B项错误;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远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C项正确;政府的鼓励显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女工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3.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D[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施行的,故选D项。]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出现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的史实,故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其他列强在华势力受到完全排斥,故B项错误。]5.下面是1929—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A[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故B项错误;C项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D项是客观原因,故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对日本的经济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A项正确。]6.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年份电力(千瓦)煤炭(吨)水泥(吨)生铁(吨)钢(吨)1927772百万1.42百万498千4368153000019361724百万26.2百万1243千958683556347A.为全面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D.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A[从表中可以看出1927—1936年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这为全面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故A项正确;表中所述现象是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材料所反映的重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工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故D项错误。]7.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年份钢生铁煤锰矿1935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国民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D[钢、生铁、煤、锰矿产量的不断增长显示了国民政府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8.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接收日本纱厂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A[材料中国民政府将原本属于人民的敌伪产业收归国有,体现了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荣德生主张国民党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企业改为国营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的结论,故D项错误。]9.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解析:第(1)问要结合表中时间“1869—1900”,即19世纪后半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中时间“1928”到“1946”年期间历史的发展归纳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第(3)问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答案:(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2)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3)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三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等级过关练]10.与1913年相比,1920年中国的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长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变化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C[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是“国内因素”。民国初期,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再加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选C项。]11.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6.520.73.82.919287.215.83.42.119319.37.92.9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C[轻重工业发展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机械”进口增加,“棉制品进口”和原料“出口”下降表明国内工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与材料中“1931年”不符,数据变动表明绝不是迅速萧条,故D项错误。]12.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这一现象导致()A.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B.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C.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D.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B[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不断增加,体现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加剧,这一现象不能直接导致民众收回利权运动,故A项错误;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加剧,使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与挤压,故B项正确;材料现象无关政府的应对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无法得出列强已垄断国内主要行业的结论,故D项错误。]13.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出现挤兑。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C.美国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D[根据题干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党政权为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巨额军费,滥发金圆券以搜刮民间财富,民族资本受其影响,发展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将充满商机,也将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好时机。而实际情况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如战前,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民营资本所占份额下降的局面,显示出国民政府“与民争利”的政策趋向。“若干民营事业之有利者,被无偿没收,名曰‘统制’。若干矿现以统制为名,用贱价收买,以高价出售。”材料二渝讯:此间丝、绸、布、呢、绒等各业,已呈停滞状态,折本出售仍无人问津。原因为美货源源由上海等地运来,如蠡、民万、民联等轮船运来布匹及颜料、香烟、木油、西药、杂货等大批美货。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更运来大宗美国布,与接受敌伪货物,价格均较市价便宜,土布业无法生存,改业者已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摘编自1946年7月28日《解放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现象产生的影响。答案:(1)困境:长期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国民政府的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2)现象: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影响:美国商品独占了中国市场;民营企业日趋走向破产;传统手工业进一步瓦解。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