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1.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A[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冲击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变动,故A项正确;B、C两项的时间与“19世纪中期”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2.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B[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农村不再以粮食种植为主,而是大量种植棉花,这是为了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故选B项。]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从题干茶、丝的大量出口可知,西方列强从中国大肆掠夺原料,这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选B项。]4.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发昌机器厂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C[苏州洋枪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故C项符合题意。]5.有学者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目的是维护统治C.使清政府内部矛盾缓和D.使中国强大起来A[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实现近代化,故选A项。]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A.以军事企业为主B.采用机器生产C.没有雇佣劳动力D.自给自足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中国人兴办的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A、C、D三项叙述不符合史实。]7.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A.外资企业B.民族工业C.洋务企业D.买办企业B[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工业,故B项正确。]8.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B.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D.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C[上海发昌机器厂是民族工业的代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产生的,深受封建官府的压制,同时还依赖于外国列强,所以就出现了题干中描述的现象,目的是减少发展的阻力。]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熊磵石《木棉歌》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棉花种植到染织成布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第(1)问,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其物充积于厦口……十室而九”归纳“新现象”;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与所学知识回答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答案](1)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级过关练]10.据《钱门塘乡志》载,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治)、光(绪)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上述现象说明()A.传统自然经济走向瓦解B.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迅速C.男耕女织,生产分工明确D.列强加大了商品的倾销A[由“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可见,家庭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棉纺工业发展速度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男耕女织的分工问题,重点突出家庭纺织业因近代大机器纺织工业的出现而破产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沪上设有纺织等厂”一定是列强的商品倾销,故D项错误。]11.“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由“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可知,这是洋务运动中的现象,由“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可知这属于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非清政府大力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所提供信息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12.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百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C.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A[材料中“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百不得一”说明当时不同地区对机器生产的有益之处认识出现明显差异,体现了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故A项正确。]13.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封闭,致使陈不得不迁厂于澳门。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织布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官股,另募商股,最终建立了大生纱厂。这充分说明()A.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B.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官办企业C.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D[“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与材料“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封闭,致使陈不得不迁厂于澳门”不符,故A项错误;大生纱厂是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官僚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继昌隆缫丝厂被封建政府封闭,张謇建立的大生纱厂则得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帮助,这说明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故D项正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840年后”“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的信息可知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申江鬼国正通商”反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无复有心种菽粟”反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反映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第(2)问,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思考。[答案](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消极: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中国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积极: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