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7-2 自上而下的改革练习 人民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1861年前,工业资本家中有30%的人、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1861年后,他们终于获得了自由,地主再不能干涉他们自由了。这说明1861年政府()A.颁布了《农民改革法令》B.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C.设立了地方自治机构D.建立了城市杜马和自治局解析:1861年沙皇政府颁布的《农民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给农民自由,农民可以经营各种工商企业。而在1861年前,工业资本家中,有30%的人身份是农奴,地主随时可以侵占他们的财产,故选A项。B项只是向农民解释政府颁布《农民改革法令》的目的,应排除;C、D两项是沙皇政府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与题干无关,应排除。答案:A2.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9911600795418791874200051937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B.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工业的发展C.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解析:1860~1879年,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时期,由表格数字变化可知A、B、D三项都是正确的。俄国的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末,故选C项。答案:C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主要是扩大了国内市场和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选A项;这次革命对资本集中和强化中央集权没有影响。答案:A4.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B.选举资格没有严格的财产限制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俄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C、D两项是加强专制和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的措施,不属于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故B、C、D三项均不正确。答案:A5.19世纪俄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卡维林说,借着改良道路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似乎就可以在500年内使俄国“一帆风顺地繁荣下去”。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对沙皇诏书表示热烈欢迎,称赞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整全面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并实施的D.俄国农奴制改革从根本上牺牲了农奴主的切身利益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支持农奴制改革。A项“完整全面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不符合史实;C项“资产阶级领导并实施”也是错误的;D项太绝对化,错在“从根本上”这几个字。只有B项是正确的,故选B项。答案:B6.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图中的①是德意志,②是埃及,③是俄国,④是土耳其。16世纪前期的德意志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但并未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19世纪初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排除B项;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20世纪前期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建立的是共和制,排除D项。答案:C7.俄国1861年改革为其走向现代化准备了条件。此处的“条件”主要是指()A.农奴受到农奴制的束缚B.废除了农奴制C.增强了军事力量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解析:A、C两项与题目要求不相符,而D项是深远影响,只有B项符合。答案:B8.19世纪早期就有一位学者对当时俄国社会发出预言说:“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有用的一课。”俄国是如何接受这“一课”教训的()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十月革命D.建立地跨欧亚大帝国解析: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而同一时期俄国却因为落后的农奴制阻碍着自身的发展,为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改革,所以正确的是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答案:B9.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解析:A、B、C三项都是加强对农民管理的措施,明显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答案:D10.俄国里海沿岸的巴库地区,原为不毛之地,19世纪末期突然繁华起来,到20世纪初,一座现代化的新巴库城屹立在世人面前。巴库城的突然崛起是因为()A.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金矿B.农奴们为了躲避地主的剥削到此开荒C.这里适种棉花,纺织业兴起D.这里发现了石油,成为俄国重要的石油产地解析: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巴库地区人们发现了石油,巴库城随之崛起,故选D项。答案:D11.如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A.没有给俄国带来变化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C.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迫于形势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他才会在“文明”的旗帜下,把大批反对沙皇统治的人流放西伯利亚,这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很不彻底,有明显的局限性,故选C项。答案:C12.根据英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情况,结合我们所学知识,俄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发展起来的部门应该是()A.纺织业B.汽车制造业C.电子计算机业D.核工业解析:正常的工业革命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特别是纺织业,如英国。俄国的工业革命也不例外,故选A项。B项最早出现于1885年,应排除;C、D两项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最早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材料二: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答案:(1)①农奴依附地主;②地主占有并可以买卖、出租农奴;③农奴要无偿地为地主劳作;④农奴要给地主提交一定的费用;⑤地主对农奴负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⑥国家基本不干预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事务。(2)理解: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符合史实(只是部分人对农奴解放的一种期望)。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需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了“文明”,但这种“文明”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明”是指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答案:(1)政治上农民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得到一块份地。地主对农民仍有一些限制,地主趁机割去农民最好的土地;农民必须承担规定的义务,农民获得份地时必须支付高额赎金;利用旧村社组织对农民进行管理。(2)“文明”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回答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亦可)。“到西伯利亚”说明俄国仍是沙皇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