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地理天津市选考专用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2010天津文综,13(1)(2),15分]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分)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2)参考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9分)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解析(1)从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塑料大棚”种菜技术。即科技对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塑料大棚与地面有一定坡度,可有效增加太阳辐射量;同时,“温室效应”的原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并且有利于保持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考点三热力环流与风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2.(2017天津文综,8,4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答案C本题考查大气运动。读图可知,甲地为沙源地,上升气流将甲地沙源扬起,并经高层气流输送到乙地,到乙地下沉而形成浮尘,故C项说法不符合浮尘天气形成过程。读下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3.(2014天津文综,3,4分)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答案D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断出5月6日14时:北京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5月7日02时: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偏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故选D。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Ⅰ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Ⅱ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4.(2016天津文综,4,4分)图Ⅱ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C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从而加热了空气,形成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读图,回答下题。 5.(2013天津文综,1,4分)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B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中反映甲位于山地迎风坡,随气流上升,气温下降、降水增加,并在某一高度降水量达到最大。乙位于山地背风坡,随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故由甲到乙,气温先降低后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故B项正确。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9课标Ⅱ,6,4分)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2.(2019课标Ⅱ,7,4分)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2019课标Ⅱ,8,4分)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CDA本题组以水汽凝结和积云的形成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受热状况、大气运动及水汽凝结等知识;重点考查了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论证、探究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原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具体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务实求真的学习观。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空气对流运动中上升运动使水汽上升冷凝而成积云,下沉运动因升温水汽不能形成积云;“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则积云多呈间隔状分布;而上升、下沉运动会使气流在高空形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则积云多呈现团块状,而不是条带状,故C项正确、D项错误;因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积云不会形成连续层片状和鱼鳞状,A、B项错误。易错警示积云是水汽上升过程中降温凝结而成,一般云外空气会做下沉运动。积云分布形状与大气环流形成的气压带有明显差异,即使是气压带也是由一个个团块状的气压中心组合而成,本题易对上述知识理解错误而错选D项。第2题,由材料可知,积云是受下垫面影响,空气对流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地面温度高的地区,空气上升运动明显,且湿润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空气中的水汽易达到过饱和,故热带雨林地带积云出现的频率最高,D项正确;寒温带、温带、亚热带森林地带虽然较为湿润,但地表温度较低,空气上升运动较弱,积云出现的频率较热带雨林地带低,A、B、C项错误。规律总结一般来说,湿润地区的积云因水汽含量较大,达到凝结温度的高度相对较低,因而地区湿润程度影响积云高度;同时空气对流上升是导致积云形成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度也是积云出现频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第3题,“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一天中,日出前后地表温度最低,空气上升运动较弱,则此时水汽凝结高度最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故A项正确。知识拓展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是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即在相同的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水汽克数)的前提下,温度越低,水汽越易凝结。积云的高度与空气上升运动高度和水汽凝结相关,即随空气上升,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故积云的形成需要考虑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上升状况两个方面。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Ⅰ 图Ⅱ4.(2019江苏单科,20,3分)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双选)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答案BC本题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题目呈现了景观图和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大气受热过程图中,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④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③减弱,C项正确;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②增大,B项正确。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课标Ⅰ,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为了“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说明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故①②表示膜内平均温度变化、③④表示平均气温变化。因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而温差小,则①、②分别为丰雪年、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故B正确。知识归纳气温日变化的规律:一般气温日变化晴天大于阴天、高原大于平原、山顶小于山脚下平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6.(2017课标Ⅰ,10,4分)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图示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且二者变化差异较大;又因①②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C正确。④最低平均气温接近-16℃,则该地最低气温可能在某些时期短暂低于-16℃,故A错误。图示③④曲线变化一致,说明积雪状况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大,则B错误。同时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平均气温日变化,则D错误。方法技巧本题还可以采取下列思维分析:积雪具有保温作用,则积雪覆盖下的膜内温度日变化较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必然因是否有积雪而差异较大。e南半球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题。7.(2017海南单科,14,3分)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 ()A.1月B.2月C.7月D.8月答案B南半球最高气温在当地夏季,即12—2月;由17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位于海岛上,受海洋影响大,最高气温滞后一些,故气温最高的月份为与海洋最高月份一致,为2月份。8.(2015广东文综,2,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9.(2015四川文综,3,4分)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答案D根据图读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故选D。10.(2015四川文综,4,4分)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D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降温、增湿和凝结核,主要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故选D。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题。 11.(2015浙江文综,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答案A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根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故A对;逆温强度在4点左右达到最大,而不是午夜,B错;逆温现象15点左右出现,10点左右消失,C错;强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错。故选A。考点三热力环流与风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下面两题。 12.(2019浙江4月选考,13,2分)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根据图中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弯曲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近地面为低压,空气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再根据等温线向上弯曲的分布特点,可判断该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为热力作用。知识拓展低压、高压的形成分为热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