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预览】灿烂的中华文化: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返回导航返回导航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①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__________的意义。②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___________。③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___________。(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____________的重要见证。返回导航划时代至尊地位全盛时代重要标志一脉相传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返回导航(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返回导航精神生活精神世界(2)区域性①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特征。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_______、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民族性①特点: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民族_______。②地位: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返回导航历史地理区域借鉴共性特性③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___________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和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返回导航相互促进认同感归属感民族凝聚力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区域性指向不同地区的文化有自身特点,民族性指向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特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返回导航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内涵: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5.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返回导航认同理解返回导航重点关注1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2个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返回导航返回导航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①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___________的重要见证意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返回导航重要标志一脉相传文明时代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返回导航3.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返回导航(1)中华文化呈现多样性,两岸文化交流能够做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并不是消除文化差异。(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返回导航【考法探究】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选择题形式、非选择题形式都会考查,背景材料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以个性体现共性,如以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某种文化形式来代表整个中华文化(如:台湾文化、微文化、书画艺术等);二是以引文的形式从宏观上总体表述中华文化的特质。往往设置说明类、体现类试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返回导航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往往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背景,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力量等具体知识,经常会设置错误说法进行干扰;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是设置特定的文化材料,强调其对民族的凝聚力作用,与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作用、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综合考查,考查角度包括体现类、依据类、措施类非选择题。返回导航命题角度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典例导航1】(2018·北京卷)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返回导航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返回导航【解析】:A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这说明《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的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这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返回导航【典例导航2】(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返回导航【解析】:B②④对:”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也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返回导航【典例导航3】(2018·江苏卷)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返回导航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解析】:本题以中华文化在世界产生的影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该设问属于原因类简答题,设问要求分析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考生分析时要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等方面分析。返回导航命题角度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典例导航4】(2013课标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返回导航【解析】:A本题的题眼是”《台湾风物图卷》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①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②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文化价值各异,③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④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选A项。返回导航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图示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返回导航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换个角度讲,就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兼收并蓄,换个角度讲,就是文化创新时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吸收。(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不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返回导航(4)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5)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借鉴等。3.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