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汪世宏(高要市第一中学化学科组526100)摘要: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两年来的新课改实践,最深的感触是新教材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实施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对人教社新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两年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在高中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进行了思考。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内容增删与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强调化学新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改革的重点是:(1)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2)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建立于着眼于学生发展新的评价体系。新教材的设计,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六个方面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本文拟就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和在高中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的反映了课程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作为知识、技能的载体----教材也必然的不断向前发展、更新换代,教材的更新是发展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在什么方面,我感觉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都体现了新的特点。(一)、理念新新教材出台后,一些教师反映不会教了。有的认为教材的系统性不够,有的认为知识间联系不顺,有的认为内容太少,就忽略探究,随意补充,其实,这正是新教材倡导的新理念。首先,新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没有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图表、总结规律或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如在第2页共8页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教材只给出了“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二张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其次,新教材也力求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从海带中提取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提供的适当提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以及通过有关途径去获取相关知识,然后通过讨论来设计并完善实验步骤,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而有的教师一定要等到学生的知识准备得很充分、很完整时才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新教材则是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有知识缺陷,就去查知识点、查课外资料来补充完善,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会学”而不单单是“学会”。而且,它倡导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把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迁移到新知识的应用上去。另外新教材还增加了重点词汇的英语注解,通过英语注解和英语选做习题,逐步提升双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外语专业水平和能力。(二)、体系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还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体系新。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整个中学化学课程是三个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课程、高中必修课程、高中选修课程)、两种类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发展统一体系。第一阶段是入门,第二阶段是提高,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发展。高中的新教材按新课程的要求,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者是基础性与多样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如:如:“电解质”内容编排在高一册(必修1中)第一章第二节,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在此基础上在高二册(选修4中)第二章化学平衡后,第三章引入电离平衡,这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三)、创意新新教材给人的印象是创意新。首先,与老教材相比,它全是彩版的,图文并茂,这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把原来枯燥的、专业性很强的题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给人遐想的题目,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等,反映了化学的魅力所在。(四)、内容新第3页共8页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如每节最后编排“科学史话、“科学视野”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感受到科学家们科学探索的艰苦和细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另外,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五)、作业新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习题新。大部分作业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一部分作业是以研究性习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让学生学会从网络中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及媒体工具的使用。二、实施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些思考实施人教版新高中化学新教材两年来,我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认真进行了体会和理解,对新旧教材认真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教师教学方法认真进行了思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剖析,总结了新课程下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我们实施新教材的有效教学策略。(一)、新课程下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1、开放性特征开放性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富于弹性的,教师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地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要求。教学行为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认识“异端”的价值,接纳甚至追求“异端”。教师接受“异端”的实质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教学行为的开放性还表现为积极地创造和利用情感性行为。教学行为的情感性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会促使儿童产生兴趣,将“苦学”变成“乐学”。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总结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很轻松。第4页共8页2、个体适应性特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必然有他个人的特点,个性的特点完全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一贯的、自觉的、主动的、个体自身特征的学习方式决定。因此,教学行为应多样化,存在个体适应性特征。多样化教学行为能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学习条件,减少“边缘学习者”出现。不仅能满足不同学习倾向学生的要求,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另外,教学行为应适应儿童之间的差异。差异的存在使教学活动免于沦为机器加工厂,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学生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与评价中获得自我概念。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一种理念,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不能用同一模式塑造学生,应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允许学生按自已的方式去理解,按自已的习惯、方法去培养自已的学习能力。3、反思性特征教学行为选择和使用有明确的目的意识性,教师的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对自身行为负责,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所采取的任何行为都要思考其后果。其次教师的自我反思将研究纳入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将教学和研究统一,就可以设计出适切性更强的课程,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再次教师的反思可以将经验不断上升为实践智慧。反思是经验从无理性根据的常规转化为关于实践的真知灼见的唯一途径,它以经验感悟的方式,实现了经验到实践智慧的升华。(二)、新课程下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结合新课程下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景、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境。在教学中,恰当的情境能营造出和谐、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景,特别是对首次教学情景的创设。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如:在学习《必修1》“碱金属”一节的情境创设:“在1802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戴维(1778—1829)在他的实验室用电解法电解氯化钾,电解结束后,第5页共8页戴维把分解得到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缸内,‘轰’,随着一声剧响,玻璃缸内发生了猛烈的燃烧和爆炸,没有防备的戴维被炸得血流满面,无情的爆炸夺去了戴维的一只眼睛,但这丝毫也没有动摇戴维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这次实验的经验,戴维第一个制得了钾和钠,以后他又首先制得了钡、锶、镁以及硼和笑气(N20)等物质。”待学生听得感动时,“夺去戴维眼睛的罪魁是什么呢?”于是,通过实验自然引入第一节的新课,不仅加深了对碱金属实验性质的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这一章的兴趣。又如:讲金属的腐蚀与保护时设置“用铁锅的好处是什么?铁锅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的盛放酸性或咸的食物?清洗铝制品是为什么不能除去表面的物质?”来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自己去找问题,自已创设情景、进行假设、达到自身兴趣的激发和培养。2.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仍是一些机械式接受式的方法,缺乏自主、合作、探究和灵活性,为此,我们提出“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形成观点”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动起来,思维跳起来,开发性的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在气体收集方法的学习中,让学生从空气入手,思考有比空气重,有比空气轻的气体,有的气体能溶于水,有的不能,让学生从初中化学学习的几大气体中按教师给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最终得出如何收集气体;在学习铁的知识后,让学生按此法去学习铁对人类的益处是什么?你是否贫血?人贫血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补血?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再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的学习方法更易掌握化学知识。3.实验探究、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通过实验探究,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对质疑思考、回答和探究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选修2)中的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时,学生有很多的质疑。我们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在实验室,在课外观察铁器生锈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交流成果,教师对小组探究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这样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