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早在1956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盏驹尊》铭文中说:“万年保我万宗。”在另一青铜器《盏方彝》铭文中说:“万年保我万邦。”这两段铭文主要说明A.西周重视宗法制度B.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分封制度C.西周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度D.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趋于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保我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强调的是宗法制;“保我万邦”是西周的分封制。综合可知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分封制,C正确。选项A说法片面,只涉及宗法制。选项B西周才有分封制,史实错误。选项D只涉及分封制,片面。点睛:全面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关键。题干涉及两则或多则材料,每个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得出的都是片面的结论。应当综合全部材料或者找到材料之间的关系作答。2.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D.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古墓“墓葬群”、“聚族而葬的方式”及范围和规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D符合题意;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在材料中并未提到,因此A项错误;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故B项错误;题意说明的是宗族力量的强大而不是由弱变强,材料并未出现比较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2-3.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独断性和随意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可知,体现的是皇帝独尊,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神权,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是避讳制度,不是皇权的独断随意,故D错误。【点睛】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自称“始皇帝”,除此之外他还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等,体现了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的特点。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下列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高度集权C.都属于地方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D.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所谓的“封建政治”主要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因此是以血缘为主的贵族政治;“郡县政治”主要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和中央官制,因此是以官僚政治为体系的政治,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错误,不符合郡县制特点;C选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选项错误,分封制保护的不是封建统治。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郡县政治”和“封建政治”的内涵,之后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其各自的特点,对应着材料的叙述来一一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5.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了地方王国的势力C.有利于郡县制的推广D.结束了郡国并存的局面-3-【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立梁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汉景帝将梁国一分为五,缩小了梁王的势力范围,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此举缩小了地方王国的势力,故B错误;梁国一分为五,仍实行的是封国制,故C错误;结束说法绝对,封国仍然存在,故D错误。【点睛】汉景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封国势力,汉武帝时汉朝中央政府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6.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秦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阶层的区分并不稳定,出身卑微的人能得到重用;而魏晋时期士族门阀高度发展且掌握权力较大,此时选官则更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背景,说明魏晋时期阶层固化影响到官僚政治,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达了社会阶层关系变动和选官制度变化的联系,没有涉及到宗法思想,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儒学的相关内容,更没有体现君臣关系,排除B。材料中体现先秦时期,身份卑微之人可有所作为,并不能体现“天下大同”;而魏晋时期强调官吏的出身背景,也不能完全反映出“社会不公”,排除D。7.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降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腾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这主要表明科举制A.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B.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4-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答案】B【解析】题干考察清朝科举制度的回避制度。通过回避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营私舞弊,有利于科举考试的公正公平,故B正确。选项A是科举考试“为没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的作用。选项B是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在考试选官制度的作用,把考试的选拔权集中在中央。选项D,是科举考试中八股取士的作用,和题干无关。点睛:该题考察学生对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世界文官考试制度有重要影响。科举制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8.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小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也。”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机构A.能够参与中央决策B.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今之宫奴”,可知该机构为明朝的内阁。再结合明朝内阁制形成的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它的设置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故选择D项。内阁为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完全听命于皇帝,不能够参与中央决策,不能够制约皇权,故A、B错。材料和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内阁“票拟”“披红”权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故C错。点睛:分析内阁特点,必须熟悉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区别。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9.“(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按月一-5-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防止了大臣专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取代了内阁权力D.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B。A项“防止”说法错误;清朝的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物,C项错误;D是科举制的作用,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10.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B.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C.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内朝,内朝变成决策机构,分割了相权,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隋唐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地方的行政区划,与加强皇权无关,C符合设问。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立,都加强了皇权,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他强调A.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6-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C.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D.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可知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国家统一,故D正确;中国对秦朝的制度是继承中创新,故A错误;中国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不是持久稳定,故B错误;历代制度都在不断创新,故C错误。【点睛】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中国和希腊的制度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故可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C项正确。中西制度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但不能说完全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A。制度差异根源在于经济,不是地理环境,排除B。政治制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排除D。13.“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近代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与宗教存在联系【答案】C-7-【解析】【详解】由材料“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说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故C正确;英国人不是古希腊人的后裔,故A错误;英国近代文化有原创性,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与宗教之间的联系,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希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经过罗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成为西方欧洲文明的基础,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14.公元前5世纪,雅典涌现出大量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修辞学家,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政治原因是A.山多地少,港湾众多B.民主政治发展C.对外进行了殖民扩张D.教育高度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可知,雅典实行的是城邦民主政治,非常注重对公民素质的培养,而公民为了积极参与城邦管理,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使雅典文化盛极一时,故B正确;“山多地少,港湾众多”属于雅典的自然环境,不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