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第Ⅰ卷48分,第II卷52分共100分,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24,共计48分)1.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令鲁武公”表明周王权力仍在,但“废长立幼”违反了西周长期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鲁武公朝见宣王为履行了分封义务,故B项错误;长子括太子之位丧失表明失去鲁国国内的大宗地位,,故C项错误;社会等级发生逆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C.郡县制推行的原因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秦始皇从平叛嫪毐叛乱中得知分封制的弊端,可以作为实施郡县制的原因来分析,故C项正确;A中最先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实行;B中官制改革不符合题意;D中-2-君权受到制约不符合题意。3.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令)紫微省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上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容看,虽然唐朝前期各个皇帝在位时官制的名称是有差异的,但是基本维持了三省的状态,中枢的权力相对稳定,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三省制依旧存在,虽然名字变化但是实际内容没有变化;B选项错误,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尚书省权力增加的趋势。点睛:我们要清楚一点,三省六部制自隋朝就已经出现,只是各个时期三省的长官以及三省的名称是有变化的,但是其内容和实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因此三省六部制在很长时间内都得以延续。4.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A.传达行政命令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3-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答案】C【解析】【详解】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可以限制地方势力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故选C项;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将生活习俗更接近四川的汉中、安康划归陕西行省,在客观上并不利于行政命令的传达和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B项错误;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与扩大国家疆域并无关系,排除D项。【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联系所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分析解答即可。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记述出处“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史实是A.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B.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权门请托”“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今当举六孝廉,多-4-得贵戚书命”可以看出,在察举制的实行过程中,世家大族已逐步控制被举荐为官的途径。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致使政局动荡不安”,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朝廷的态度,排除C项。6.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A.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答案】C【解析】“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说明不属于中央政治机构官职来管理政事,为后来内阁制的设置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官僚机构膨胀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此时丞相还没有被废除,故B错误;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与丞相不同,所以不会加强君主专制,故D错误。7.梭伦曾说:“在雅典做不过一日的僭主,然后我被剥皮,我的后代被消灭。”此言论反映出当时雅典A.民主秩序得到拥护B.民主政治达到顶峰C.特权阶层基本消亡D.民众仇视统治阶层【答案】A【解析】僭主是专制的代名词,“雅典做不过一日的僭主”说明专制制度在雅典不得人心,反面说明民主秩序得到拥护,故A项正确;B项是伯利克里时期;C中特权阶层消亡错误;民众仇视的是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5-8.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D.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法令出台的整个过程都由公民参与和监督,并最终由公民大会决议并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雅典法律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非保护平民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司法审判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并未表明公民参政议政的真实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A.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B.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C.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D.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答案】A【解析】由“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是以法律的形式突出人伦关系,故选A;材料突出的是家父的法律地位,排除B;材料属于成文法,排除C;古罗马不属于共和制,排除D。-6-10.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于(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人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此建议的目的是A.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主张意在通过同意国王课征3年关税,以确保议会的正常召开,对王权及政府进行限制,B项正确;该主张意在限制王权而不是剥夺国王的行政权,A项错误;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D项内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B项。11.约在13世纪,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A.推动了贵族政治的发展B.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反映了英国的民主传统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答案】C【解析】“自由进行,不受威吓”“两名市民”说明英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较强,故C项正确;材料明显是平民政治体现,故A错误;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之后出现,故B错误;限制王权是光荣革命之后,故D错误。12.在美国制宪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这些代表A.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7-B.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强调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体现出拥护中央政府权力的思想,故C项正确;A中分享不符合题意;B中高于中央政府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没有提及联邦制的局限性,故D错误。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1912年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该修正案规定,确立代表各州的美国参议员必须由民众直接选举。这说明A.美国各州州权有所下降B.参众两院发展趋同现象显著C.-战推动美国民主进程D.政治民主化得到进一步提升【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参议员选举由州议会选出变为民众直接选举,这是美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体现,与州权升降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参议员的选举,不能得出参众两院发展趋同的结论,故B项错误;一战发生于1914年,与材料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1787年宪法民众政治参与主要是选举众议员,根据第十七条修正案民众也能参与参议员的选举,故D项正确。1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8-【答案】C【解析】根据“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表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强化共和意识,AB无法体现,排除;教育强化共和意识,和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无关,排除D。点睛: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分析解答即可。15.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六条规定:议会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这反映了德意志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普法战争的结束,德意志完成了帝国的统一,随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帝国统一的完成是由普鲁士带领完成的,普鲁士的皇帝和宰相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各邦在议会中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材料各邦票数分配能证明德意志为联邦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各邦在议会的票权分配,不涉及代议制民主的真假,故D项错误。1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满清朝廷的特殊国情;当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A.西方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9-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是对清政府的“华夷观念”不满,而不是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故A项错误;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所以B项说法错误;满清朝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不符合近代外交理念,故C项错误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