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兴党员读书之风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大兴党员读书之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作为一个既古老又非常现实的课题,历来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学习是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的基本力量。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把建设学习型党的基层组织落到实处。建设学习型党的基层组织是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的组织行为,建设的主体是党组织,学习的主体是党员。党员个人的学习搞好了,才能为学习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条件、奠定基础。因此,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等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创建学习型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把搞好党员学习作为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党员个人来讲,要强化“学习为本”意识,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励志、学以创业,为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学习是个大课题,学习的途径很多,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人们不可能事事亲践亲知,往往只能通过向书本学习去取得广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今天,在党内大兴读书之风,对于推进学习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则是应有之义。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加强读书学习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为此,本文重点谈谈有关开展党员读书活动的若干问题。一、认清读书意义读书关系到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是人间最有价值、最合算2的事情。读书不仅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力量,使国家拥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而且是党的生存之基、成长之道、力量之源,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对于党员个人来讲,是一件不可忽视的要事——读书能够提高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执政能力、党员的先进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高德才素质和理论水平,是提高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时期,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执政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自觉地、认真地读书学习,努力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化对“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读书能够使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党员修养,是党员终身的必修课。读书学习,特别是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典著作,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基本理论,就可始终坚定信仰、鼓舞斗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提高思想境界和“三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真理,献身党的事业。读书能够提升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读书可与贤者为伍、与高尚同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感染和影响,培养高雅脱俗的气质,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当前,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党员更需要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始终牢记党的根本3宗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读书能够使党员增长知识、才干和促进干事创业。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途径很多,读书是其中最普通、最经济、最重要的途径。读书是走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门票”。每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历一次智慧滋补、一次知识增益。通过多读书,可以于短暂时间获得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增长多方面的才干,从而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有助于干事创业和造福人类社会。读书能够使党员的人生和生活丰富多彩。读书不仅可以调养精神、疗疾健身、增年添寿,延伸人生的长度,而且能够拓展人生的宽度,使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读书可以分享他人的生活体验,观照人间广阔的生活,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读书如同交朋友,在与书的对话中受益长见识。读书也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从中可获得无穷乐趣。二、增强读书动力读书动力,就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读者进行读书活动的内在力量。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爱因斯坦、钱学森等伟人大师一生与书为伴,酷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这与他们保持经久不衰的读书动力有着直接关系。研究并学习他们,增强读书动力,是党员读书活动有望获得良好成效的关键之一。——志存高远。立志既是读书的前提,又是读书的动力。只有树立远大志向,才能产生强大的读书动力;远大志向又是通过不断读书而树立与明确起来的。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名家都将“立志”作为读书的根本。周恩来年轻时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激励他勤奋读书,继而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终生为之奋斗。——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投身事业、实现理想。对读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热情,驱走被迫的感觉,把自身能量调动和积聚起来,手不释卷,常读不息,乐此不疲。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在教育训练、环境影响和读书求知中,4都能够改变兴趣、培养兴趣,激发和发展读书兴趣。——良好习惯。人的行为模式,往往受习惯的支配。习惯是在长期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既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为广大党员读书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更需要党员个人主观努力,在自觉地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标志是生活读书化、读书生活化,能够自觉、乐意读书,一天不读书就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保持恒心。当今世界,知识创造、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不断读书学习。读书应如同呼吸一样,成为伴随一生的活动。要树立“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读书理念,把读书融入工作、生活和生命的全过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地攀登巍巍书山,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崇高境界。崇高的读书境界,就是追求理想的、令人向往的读书目标: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做一个立志有作为的读书人;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读书不仅是为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造福人类社会的需要;从“阅读”到“悦读”,使读书成为广大党员的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三、选择读书内容人生短暂,书海无涯。一个人终生阅读,所读的书也只能是沧海一粟。书,毕竟有好坏之分、格调高低之别,有的书价值千金,有的书一文不值。因此,广大党员要有选择的多读书、读好书,选读那些适合自己、为我所用并能够激活感性、启发知性、锤炼理性、增强党性的书。一是读党的基本理论之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党员运用科5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二是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三是读现代化建设之书,掌握现代化建设知识。要注重选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社会、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书,并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以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广泛需要。四是读优秀传统文化之书,传承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是一种以一当十、高质高效的文化阅读。要多读哲学、文学、伦理和历史尤其是党的历史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以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书本知识常常滞后于实践发展,因此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读无字之书。所谓读无字书,就是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从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四、提高读书能力人类社会在发展,知识和相关著作不断增长,历史发展到今天,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为此,我们的读书能力和速度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知识是金子,那么读书能力就是点金术,掌握了点金术就能获得更多的金子。读书能力是一种通过对读物吸收、感悟进而转化为理论、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读书能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理解力、鉴别力和创新力等。只有不断提高读书能力,才能既好又快地读书,获得丰硕的读书成果。注意力——吸收知识的窗户,是把书读好的基础条件。记忆力——知识的仓库,能将书中知识变为己有。6思考力——知识的加工厂,能把书本知识读活。理解力——沟通书本与头脑的桥梁,可拓宽求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鉴别力——阅读的过滤器,可在读书中获取有益无害的知识。创新力——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摇篮,能使读书成果得以升华。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述这几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地存在于读书过程之中。要增强注意、记忆、思考、理解、鉴别、创新等能力,既要分别培养,又要综合锻炼,坚持在读书学习中要科学用脑,开发智力;刻苦钻研,掌握技巧;博古通今,扩大视野;独立思考,群体磋商;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知行结合,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读书能力。五、讲究读书方法方法是船,也是桥。有了船和桥,就可以过河到达胜利的彼岸。讲究读书方法,学会读书,就像过河解决了船和桥的问题一样,可以提高读书效果。古往今来,人们在遨游书海、攀登书山的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辉煌的知识、理论体系,而且也创造了很多宝贵的读书方法。这里难以尽述,只能举其要概括如下10多种:抓住要领,采撷精华。学贵有疑,释后有得。百读不厌,温故知新。博专结合,相得益彰。当书主人,不做书奴。读书治学,不辞劳苦。虚心好学,不耻下问。7入出之法,把书读活。书类不同,读法可异。比较阅读,取长补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利用书目,引导阅读。阅读疾缓,因书而宜。读书动笔,手脑并用。阅读形式,灵活多样。集体阅读,切磋交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述这些读书方法可谓交相辉映,行之有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读书有法,则无定法。党员与党员之间所处环境、所具条件和性格不同,阅读目的和内容也不完全一样,读书方法就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每个党员在读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采取适合自身条件的读书方法,找到开启知识和智慧之门的钥匙,以获得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六、珍惜读书时间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或说它就是生命,或说它就是力量,或说它就是财富,或说它就是速度,或说它就是胜利,等等。这里要强调的是,时间还是知识。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多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广大党员在读书求知中,要珍惜和利用好时间,特别是要珍惜和利用好今天。今天,是时间三种基本形态(昨天、今天、明天,或者说过去、现在、将来)中最宝贵的一种。要紧紧抓住今天多读书,不可把读书当成软任务而一拖再拖,放弃一个又一个今天。要惜时如金,做时间的主人。有少数党员经常讲,事情多、工作8忙,没有时间读书。我们工作确实很忙,但工作再忙,与抽出时间读书并不矛盾。只要有求知欲、有读书愿望,总是可以找到时间的。一是在工作中找时间。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利用好工作之余时间,减少不必要应酬去争取时间,从摆脱事务性工作中腾出时间。二是要善于利用零散时间。我们可利用节假日、睡觉前、起床后和等车、等开会、等理发的点滴“边角时间”来读书,使阅读成为一种“随身、随时、随地”的行为。毛泽东正是这样,他是人到哪儿,书到哪儿,办公桌、饭桌、茶几、床上皆是书,连厕所里也摆着要看的书。三是增强遵守时间观念。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读书计划,并要认真实行,按时做到。对
本文标题:大兴党员读书之风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