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参考例文这样具象化的要求让教学更有目标有动力。在课程改革的当下,专家学者要求重视家国情怀培育,我作为历史教师更应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并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精心整理了“关于学习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参考例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关于学习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参考例文【一】长期以来,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那么,究竟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多年来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德育内容应该说在各语文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因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二、要善于分析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时要十分注意找到“兴趣点”,它是否被学生接受。是否有力于学生发展。三、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语文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总之,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是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关于学习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参考例文【二】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关于学习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参考例文【三】20xx年9月6日,为进一步深化分行礼貌建立成果,用心引导全行员工用心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员思想道德修养,分行个性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刘安博士为全行员工开展了一场“转型期中国社会道德现状与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塑造”的主题讲座,期间刘博士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嬗变、职业道德及当前我国职业道德现状、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及个人道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地讲解,使我获益良多,现将本人心得体会报告如下:一、道德修养中华传统道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出自《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四维,即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四字:忠、孝、节、义;三达德:智、仁、勇;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时至今日,这些优良传统仍然经常出此刻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引导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及经济领域的转型与改革,全民道德领域也出现必须程度的滑坡,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为解决现阶段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xx年5月,中央礼貌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群众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社会掀起一场道德修养提升户外;而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就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业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联。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资料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透过发奋,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本身的工作,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献身于本行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结合刘博士讲座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一是心存理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二是勤俭奋斗,一条大路通罗马;三是坚定信仰,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四是创新进取,用职业成就人生;五是诚信守则,做事先做人;六是铁肩担责,对待工作与生活的万古法则;七是爱及奉献,从而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二、廉洁勤政在刘博士谈到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我不由的想到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作为一名分行中层干部,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也是一项铁的纪律,即廉洁勤政。所谓“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银行从业之道,贵在廉洁。无数事实证明,廉洁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潜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银行人员来讲,如果不能坚守职业操守,就会失去拓展市场的基础;如果不能经受住物质利诱的考验,就会失去一切的根本。如何做到廉洁勤政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奋: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迫切需要。因此,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精神追求,树立系统学习,终生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落实学习任务,发奋拓宽自已的知识面,不断树立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潜质和本领。同时,要长期持续奋发进取、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在开明开放、舒畅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团结协作、严守纪律、奋发向上。在加快建设事业中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诚为本,以实为本,扎实有效地促进廉政建设及反腐斗争。二是强化制度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银行管理的重要形式。强化制度意识,首先要熟悉和掌握人行和银监会及我行内部各种制度和规定。许多违反原则、违反纪律的事情,都与对相关制度和规定无知有关。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并充分利用我行文化建设的成果,将规章制度与自身自律有机结合,使有形的制度成为无形的规范,不断提高按制度和规定办事的自觉性。三是强化自律意识。树立自觉理解监督的意识,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置于组织监督之下。作为组织就务必加强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监督,作为个人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监督之下,对组织和群众的意见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以外力促使自己内在廉政细胞的生长。同时,要抗得住诱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会滑向罪恶的深渊。要严格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工作的关联;要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关于学习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参考例文【四】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一、德育不能离开个人发展的土壤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二、观念的改变与本人的发展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习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