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婴儿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婴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整个人生社会化的起点。关键词:依恋婴儿期乳儿期出生-1岁新生儿期:出生-1月婴儿早期(乳儿期):1月-1岁婴儿期(狭义)1—3岁特点2周岁1周岁新生儿期一、婴儿期的生理发展(0~3岁)身长体重头围大脑50cm3kg34cm350g(25%成人)75cm9kg46cm800g80cm11kg49cm1050g(75%成人)男>女,3个月后减缓,6个月后放慢1、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新生儿的惊人本领—每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潜能。2.1模仿能力2.2声音定向2.3注视与追视2.4先天神经性反射行为:①吸吮反射②觅食反射③眨眼反射④抓握反射⑤巴宾斯基反射⑥击剑反射⑦迈步反射⑧游泳反射⑨惊跳反射=vsogou3、动作发展大运动(粗动作):行走跑跳等全身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手的动作的发展发展进程: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分化整个手臂→拇指→四指2、不随意→随意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头部→躯干→脚;(2)近远原则:如上肢动作:上臂→肘→手腕→手→手指(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3.1行走动作的发展(1)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3.2手的动作的发展前够摸动作(新生儿)顺向抓握(3-4个月)物品在双手里互换(4-5个月)钳形抓握(9个月左右)意义: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有间接性;多种感觉更加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3.3环境对动作发展的影响:1、家庭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两个极端:拔苗助长;放任自流2、户外活动户外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新鲜的空气。3、交往行为接触大龄儿童,互相模仿与学习。二、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感知觉:婴儿通过感觉对外界刺激进行信息编码后传递到大脑,再通过知觉对感觉信息进行分类和理解。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世界)•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味觉的发展•嗅觉的发展•触觉的发展1.1视觉的发展a.视觉集中:出生时,世界模糊不清3周后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视距约26厘米处—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眼睛的距离偏好有魅力的脸孔;b.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c.颜色视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婴儿偏好红、蓝色1.2听觉的发展•在出生之前听觉就已经出现,出生后即有听觉反应。•出生几天后,就可认识并且更加喜欢母亲的声音。1.3味觉、嗅觉、肤觉味:新生儿能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明他们对甜、酸、苦、咸有辨别力,更偏爱甜味嗅: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形成习惯化和嗅适应。一周后能辨别不同的气味,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爱。肤觉:出生就有温觉反应,婴儿有痛觉,但微弱而迟钝(打针反应)。1.4空间知觉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状深度知觉: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明,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先上下,再前后;•(二)情绪发展•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婴儿最初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直接相关,因此,它们是最初步的原始的情绪反应。类型:•初级情绪:(0-6月)惊奇、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厌恶等;•自我意识情绪:(6月-3岁)移情、嫉妒、尴尬等(1.5岁)自豪、愧疚、内疚等(2.5岁)1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自发性微笑(0—5周)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后)2、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惟一方式。婴儿的哭自出生就有,且较早出现分化。•→生理反射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操作性哭泣(主动)•→社会性的哭(经验)3、恐惧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个体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分类:▪本能的恐惧:自出生就有的反射性反应。多半由于大的声响、突然位置变化以及疼痛等因素引起。▪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由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如被开水烫过、被猫抓过)所引起的惧怕反应。▪怕生:一种由于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反应,这种恐惧大约在婴儿6—8个月时出现。这种情绪也称为分离焦虑(最频繁)。▪预测性恐惧:一种由想像引起的恐惧,如害怕“狼外婆”。4、社会参照婴儿使用他人的反应作为标准或者参照,来指导个人的行为;•2岁左右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如行动前“视察”母亲的情绪;----婴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婴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婴之间。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婴儿与其最亲密的联系人之间的情感发展。三、婴儿期社会性发展: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8-12周):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依恋形成的标志: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甚至病态的过度焦虑情绪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3岁):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后):依恋行为在2岁时候达到高峰。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摒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丝(M.D.Ainsworth)等1969年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了一个“陌生情境”,以测定每个婴儿的依恋反应和类型。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1.安全型依恋(占65%~70%)(自信快乐)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母亲离开表现出明显的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2.回避型依恋(占20%),(对人疏远.冷漠)对母亲是否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无焦虑紧张,母亲回来也不予理会。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占10%~15%),(分离焦虑)亦称矛盾型依恋。母亲离开,警惕、哭闹、极度反抗甚至大喊大叫。母亲回来却又拒绝爱抚。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依恋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三)依恋关系中父母的角色:婴儿的依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与婴儿交往的方式类型母亲态度母亲照顾质量回避型依恋拒绝、不敏感、自我中心对孩子缺乏耐心、反应迟钝、表现消极矛盾型依恋拒绝、忽略、误解婴儿的需要,并干涉婴儿的自主行为,看心情错误理解儿童需求、不能和谐相处安全型依恋对孩子的信号、情绪的表达非常敏感,鼓励他们探索,且喜欢与孩子有亲密的接触。一致、稳定的接纳、合作、敏感、易接近对婴儿的影响似无特殊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的被动性,也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对他们丧失信心。经常用焦虑和反抗来对付父母的帮助。他们很难从父母的经验中得到教益。如果母亲刚刚返回,这些儿童也许用尽所有时间在同母亲生气和亲呢之间交替,而不是同母亲玩。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关系。他们更常遵守一些规则,也更愿意学习新的东西。这些儿童也更容易适应新环境。附: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胆怯的;•母亲的态度是保护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鲁的、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父亲的影响与母亲(静态、语言)不同的抚育行为:动态性、冒险性和创造性、充满活力和体力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依恋是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情感的源泉*早期依恋关系是后期集体生活的有效准备*依恋对特殊依恋形式——爱情的影响*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你是哪种类型?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一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30练习•单项选择题•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A0-1岁–B0-3岁–C1-2岁–D1-3岁–答案:B31练习•单项选择题•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答案:A32练习•多项选择题•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A上下原则–B头尾原则–C近远原则–D大小原则–答案:BCD(四)婴儿期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1、父母角色转换母亲:婴儿照料新技能get睡眠的保证产后恢复与保养缺少与外界接触工作与家庭间的权衡父亲:照顾新生儿的同时兼顾宝妈的需要经济压力协调婆媳问题工作压力与家庭压力干预措施:1、衔接资源,协助新手父母学习婴儿照料新技能,帮助其尽快适应父母的角色;如:邀请医院的专家前来开展婴儿照料技能培训课程、现场咨询婴儿发育情况;2、邀请新手父母参加小组活动,共同探讨育儿中的问题,倾诉为人父母的不易,构建父母的支持系统,缓解育儿过程中的压力。•2、哺乳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2.1母乳喂养的优势:方便、快捷、增进母婴之间情感;降低婴儿过敏的风险;减少猝死综合症的发生;预防和减少痢疾、呼吸感染,提高骨密度;降低母亲罹患乳腺癌的发生频率。2.2影响因素a、观念问题(追求体形美)b、工作问题(单位不能提供哺乳场所)c、剖宫产手术(药物、伤口恢复、泌乳晚)2.3干预措施教育者:母乳喂养的优势;倡导者:宣传母乳代用品的法律法规如:a、母乳代用品上不得印有婴儿图片,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类似的词语,必须标示出母乳喂养优越性的警局;b、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的广告。c、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机构、孕妇、家庭实施以下行为:赠送产品、样品、减价销售等。(第一口奶)3、母爱剥夺3.1问题描述指母亲与子女互动不足,以及一些导致亲子互动不充足的情境。母爱剥夺不以有无母亲而定,而是视儿童是否有收到这一效果而定。3.2内容(MichaelRutter1972)剥夺:母亲由于各种原因与孩子分离,难以参与孩子早期的成长活动,使得孩子常年处于母亲却是的状态之中;缺乏:母亲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她却不喜欢孩子,极少给予孩子关爱与辅导。剥夺不一定是现实情境中的分类,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裂隙3.3影响因素a.父母无法给与婴儿足够的时间和爱(全托与留守儿童)b.父母关系紧张,无法为婴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离婚)c.婴儿被父母抛弃(丢失社会身份及社会认同)3.4干预措施政策的倡导者与研究者世界各国育儿假vs中国育儿假•中国:产假98天,单位人均平均工资。1年哺乳假。•英国:1年产假。头6个星期可领取90%的工资,以后的33个星期,每周可领取最多112.75英镑,再以后的13个星期,不领取工资。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