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连轧设备国产化之路如何走(一)国内情况:部分装备取得进展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近年来,我国冶金设备国产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冶金工业本身的发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冶金工业所需重大设备进口比例仍较大。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认为,回首冶金装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详见相关链接),创新不足成为国产化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我国近十年来引进11套热轧带网连轧机都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而根据国外设备图纸我国相关制造厂加工制造了85%左右的机械设备,但核心技术中方尚未掌握。今年年初以来,尽管装备国产化又有了很大进展,然而引进的势头并未消减,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依托工程模式取得成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要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轧钢设备的自主化设计与制造的指示,在鞍钢实现大型薄板冷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起重点组织了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工作。如以天津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1750毫米热连轧机项目为依托,支持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简称二重)与中冶赛迪公司组成联合体,进行设备和技术总承包。同时为充分发挥国内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联合体分别与在该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北京科技大学和燕山大学合作,对轧制工艺、关键设备设计、工艺控制、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技术联合攻关。天津天铁热连轧项目设备总重量达16470吨,全套设备合同总价格为7.28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同时,二重于2005年签订了出口波兰的2250毫米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合同,价值3900多万美元,开创了中国大型热连轧成套设备出口欧洲的先河,近期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均有向二重订购大型薄板热连轧机的意向。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进二重和中冶赛迪实施的大型热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使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总承包和设计制造联合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冶金企业对老轧机实施技术改造和热连轧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实现大型成套热连轧设备的出口总承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部分装备研发取得突破2002年至今,部分机械企业与钢铁企业联手,实现了我国冶金设备自主研发不少新突破,主要有:鞍钢和一重合作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毫米热连轧和1780毫米冷连轧两套大型成套设备;首钢和二重于2003年合作研制成功3500毫米中厚板轧机,为我国短缺的中厚板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宝钢与西安重机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钢液RH真空精炼设备已在国内推广应用;北京钢研总院和燕山大学研制成功有关轧机板型控制技术,也在攀钢等企业得到应用;西安重机研究所与山东民营企业合作研制成功冶金行业所需的万吨油挤压机,为挤压大型和精密的金属型材提供良好的装备。主要领域的优势企业据了解,我国在机械制造业领域目前比较有优势的企业有:第一重型机械制造厂、第二重型机械厂、上海重型机械厂、沈阳机械制造厂、太原重型机械厂、陕西压延机械厂、衡阳冶金机械厂等。在电机制造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有:哈尔滨电机厂、上海电机厂等。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上海电气科学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北京丰台自动化研究院等。商业机会: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受益众所周知,虽然我国是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表现之一是板带产量比较低。也就是板带生产能力不足,尚有较大提高空间。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尚需提高板带生产能力,尤其是冷轧能力更需提高,大型薄板冷热轧机技术供货商任重而道远。赵锡浩认为,冷热连轧的技术装备成套涉及国民经济的部门很多,包括重型机械制造、电机、电器、仪表、化工(包括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因此冷热轧机技术装备的研发将为这些行业提供很多商机。据不完全统计,仅已建和在建的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引进部门已耗外汇150亿美元,若这些设备能实现国产化,将为相关行业提供很大的市场空间。事实证明,我国某些国产技术经过鉴定已赶上国际水平,其中部分技术水平已经高于引进技术水平,而相关产品价格却比引进的低得多,一般只相当于引进的二分之一,个别项目甚至是引进价格的三分之一。国际前沿:主要成套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家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一般大型薄板热连轧机按其规模可分为半连轧、3/4连轧和全连轧。由于电气传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善及新技术的应用,现在国际上一般采用半连轧形式就能完成过去3/4连轧和全连轧机所达到的规模。一般轧线设备主要有:加热炉、除鳞机、粗轧机组、保温罩或板卷箱、精轧机组(5~7架)、层流冷却装置、卷取机等,国际上这些设备的制造技术大都已经成熟。大型薄板冷连轧成套设备薄板冷连轧机的技术发展过程与热轧相同之处甚多,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冷连轧机的标准配置为六辊五机架连轧机。前工序为浅槽或超浅槽式连续盐酸酸洗(带废酸再生装置)机组,而且均采用酸洗连轧机联合机组形式,即PL/TCM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产能高、自动化程度高、消耗低、成材率高、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等。大型薄板冷连轧成套设备中首先是去除热轧带钢的表面氧化铁皮的设备,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现代化的超浅槽盐酸酸洗机组,经济价值很高。德、奥、日、法的设备因其技术的领先优势而广为使用。酸洗机组的焊机为关键设备之一,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很高,多采用德国、日本的产品。关于冷连轧机,最先进的当属六辊连轧机,均为德国和日本开发。冷轧薄板退火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冷轧后续加工工序及设备门类繁多、技术复杂,下列仅为主要作业线装备。冷轧薄板退火成套设备:冷轧薄板轧后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成套设备目前有两类,一类为罩式退火炉,一类为连续式退火机组,最先进的为后者。按产能大小,该设备分为立式炉退火和卧式炉退火大机组。70万~100万吨/年规模则采用立式炉连续退火大机组,大型现代化冷轧厂多采用此类机组,但其技术复杂,多为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所掌握。连续热镀锌机组:由于产品不同,各机组组成略有不同,目前最先进的为美钢联法连续热镀锌机组。彩色涂层机组:目前多采用先进的两涂两烘的辊涂机组,技术装备已成熟稳定。电镀锌机组:近年来,电镀锌机组在国内外新建很少,最先进的电镀锌机组为不溶性阳极酸性电镀锌机组。电镀锡(铬)机组:先进的电镀锡机组为不溶性阳极酸(苯酚磺酸)性电镀锡(铬)机组。主要工序装备有:入口设备、电解脱脂设备、电镀锡设备、镀锡层重熔设备、表面钝化设备、静电涂油设备、出口分卷卷取设备等。制约因素:制约成套设备国产化的三大因素重复引进导致创新投入不足重复引进与创新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的重要因素,主要不足有:第一,我国机加工能力很强,但加工精度尚有差距,成套设计能力较差,尤其是引进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尚不掌握,或受国外技术专利制约。国内虽已有先行者,且在国际上深得好评,但在大型国有企业难推广。第二,机、电、液、自动化多领域市场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尤其用户不配合,制约了研发工作,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已有完善运行机制。第三,电气供货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者与示范工厂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甚至相互封闭,自动控制软件系统难以开发。原冶金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在这之前只做过一些零碎工作。汪建业对记者说,其实从宝钢工程开始,国内就组织人力选择一些制造技术比较简单、工艺操作不太复杂的单项设备进行试制。1991年其2号高炉投产,比引进的l号高炉还顺利,到1995年历经了4年的生产实效考验,其利用系数和焦比都好于l号高炉。事实证明,高炉的国产化完全成功。宝钢的炼钢技术装备采用同样的方法,由单项到集成实现了国产化,这是一次国产化创新的里程碑。至此,1996年只剩下轧钢技术装备还没有整套设备的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