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雨读后感(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昆明雨读后感(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昆明的雨1昆明的雨《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4篇文章。本单元是散文单元,有写人记事,有托物言志的,有阐发哲理的等等。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散文,反复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根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3、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再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在教法上采用以下方法:1、朗读指导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综合运用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样的阅读方式,《昆明的雨》一文构思奇妙,感情浓烈,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夸奖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领导学生品析语言,评赏结合。2、情景设置法:激发学生情感。3、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法上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营造开放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具体做法有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批画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个课时上课,同学们好!雨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东西,而不同季节的雨却有不同的特点。身在湖北的我们可以说是经历了四季的雨。春雨绵绵如丝,滋润万物;夏雨轰轰隆隆,酣畅淋漓;秋雨宁静典雅,孕育希望;冬雨灰色忧郁,本色素朴。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那里的雨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一起去感受昆明的雨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请圈画出关键词句。教师小结:这是1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的雨的怀念。昆明的雨季长,明亮、丰满,舒适,充满绿意。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试加以概括。教师明确:雨中的景,雨中的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及雨中的昆明人。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清·刘熙载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③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总结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可以说作者是此去经年忆昆明的雨。作者在第⑪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交流点拨“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写作:略)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四、赏经典,拓展阅读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昆明的雨2昆明的雨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有待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1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难点: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所知道的古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雨的呢?请同学们来一起找一找。(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会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予以解决。1.读准下列字音。青头菌(jùn)鲜腴(yú)篱笆(líba)鸡枞(zōng)黄焖鸡(mēn)扳尖(bān)炽红(chì)缅桂(miǎn)绿釉(yòu)密匝匝(zā)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鲜腴:新鲜肥美。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方比:比较、对比。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3、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②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试加以概括。四、品语言,悟情感思考: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例如: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③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总结: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读了文章以后,昆明仿佛变成了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作者用他那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五、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六、板书设计:昆明的雨:舒服、明亮、丰满、浓绿雨季的植物:菌子、果儿、花昆明的人和事昆明的雨3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2、识记生字词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想念昆明”的深厚的感情4、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5、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淡而雅的语言风格6、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初一年级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片《春》,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谁还能背诵下来这幅春雨图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歌颂了春雨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闲适和自在,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那么有“春城”之称的昆明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对它又有着怎样的情思?板书:昆明的雨二、作者认识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三、创作背景《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基于对昆明的思念,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四、扫清字词障碍五、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结构2)、作者的笔下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3)、文中还写到了雨季的昆明的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4)、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形散神聚”的表达效果1)、作者用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2)、全文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事物,重在表现生活气息,体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六、品味语言体味深情汪老先生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段落,做出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示例: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