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载体服务群众助推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共鸣沙镇委员会鸣沙镇人民政府(2009年7月10日)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鸣沙镇农民学校建设工作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鸣沙镇现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总面积400.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打造富裕、文明、和谐新鸣沙为目标,坚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致富能力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22亿元,增长11%;四级企业产值3.6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增长7.4%,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60元。今年1-6月,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4亿元,增长4%;四级企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65元。全县乡镇农民学校建设现场会交流材料2二、主要做法在镇农民学校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1、明确思路,科学确定突破口。思路决定出路。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物质资源和便捷交通条件的镇,如何进一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如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如何打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鸣沙,一直是镇党委、政府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酝酿讨论、集体科学决策的基础上,镇党委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农民自身、重点在“造血”功能,出路在提高素质、措施在培训教育,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并果断做出决策:充分利用薛营小学闲置校舍,力争利用五个月时间,建成一个标准高、设施全、功能强、辐射全镇的新型农民学校,并启动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坚实的基础。2、健全机制,强力推进抓建设。面对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的实际,镇党委坚持在机制上下功夫,争时间、赶进度。一是健全领导机制。专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和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镇全体领导、相关站所长、薛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狠抓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认真实施、相关站所及村两委全力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鸣沙镇农民教育培训三年发3展规划》和《鸣沙镇农民学校建设方案》,做到了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明确了农民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实行工作重心向农民学校转移、资金安排向农民学校倾斜、人员力量向农民学校调配的思路,集中全力保证农民学校建设。组织人员多次外出观摩学习,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会议,根据建设情况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力求科学、合理、节约。三是健全责任机制。实行包抓责任制和限时完成制,及时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工,做到了人员、任务、时限、标准“四明确”。包抓领导和工作人员吃在农民学校、工作在农民学校,加班加点,吃苦耐劳,为迅速推进农民学校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聘请了工程监理员,专门负责工程实施和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标准。3、设置阵地,完善功能强服务。为充分发挥农民学校的服务功能,镇上确立了“不干则已、要干必须干好”的定位目标。多次联系教育、财政等部门,并请县领导协调,将闲置的国有资产薛营小学校舍用作农民学校;克服资金困难,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农民学校的内外院墙、教室墙壁、门窗、地进行了全面粉刷装修;动员原薛营村农民企业家柳培荣无偿为农民学校捐赠了20余台电脑及电脑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司法局、团县委、工会、文化旅游局、科技局、教育体育局先后分别为农民学校配备了图书、音响、乐器、体育及健身器材。建成了村支部、党员活动室、综治办、团支部、妇女基地、文化书屋、廉政书屋、计生服务室、微机室、棋牌室、书画室、乒乓球室,形成了一个功能基本齐全、设施基本完善的新4型农民学校。4、加强培训,提升素质重实效。在培训中,我们本着群众“缺什么,补什么”和“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实行“菜单式”培训和“点菜式”服务,紧紧围绕当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际,结合群众创业需要,积极邀请农口各部门、科技局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村“土专家”开展了硒砂瓜、红枣、林果、畜禽养殖、测土配方施肥等8大类35项先进实用技术,采取群众与讲课老师互动的方式,群众“点菜”、老师“服务”,群众提问、老师回答,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共举办培训班14期,参训人员达4000余人次。许多群众高兴地反映:“我以前不知道种田还有这么多路路道道,不叫人家现在都说要科学种田哩”。“看来还确实应该多参加培训,听一听确实有好处”。5、搞好活动,丰富文化提品位。在农民学校建设中,我镇坚持农民学校建设与开展活动同推进、同促进的原则,动员全镇具有一定特长和爱好的群众,组建了秧歌队、高跷队、舞狮队、夕阳红剧社、书画组等群众性组织,农忙休息、农闲演练,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取得的初步成效1、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农民学校建设和开展农民培训,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体会到了各级干部为民利民的服务宗旨,改变了以往对镇村干部的不良看法和意见,消除了与镇村干部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52、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阵地建设,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组队干部看到了自己肩上的职责和任务,明白了自己应该为群众做点什么,如何为群众搞好服务,怎样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等问题,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敬业。同时,广大党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电教片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员的权力义务,无形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3、有力提升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农民学校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党员活动阵地不多、精神文明活动不丰富的现状,许多老党员有了活动、健身、娱乐的好场所,老有所乐。许多群众也改变了以前喝酒、打麻将等陋习,闲时能够主动到农民学校学电脑、借阅图书、下棋、打篮球,或积极参加秧歌队、书画班、夕阳红剧社等组织,既实现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目的,又促进了“乡风民风”的进一步转变。“道德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人物不断涌现。4、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培训,一是群众学会了科学种田,学到了苹果套袋、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许多先进实用技术,为增产丰收、增加经济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激发了群众种养殖的积极性,纷纷种植红枣、苹果、硒砂瓜,部分群众积极申请加入生物环保养猪示范园区,发展生猪养殖,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基础。三是带动了全镇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奶牛养殖协会、劳务输出队等组织的发展,农民经纪人队6伍不断壮大,将有力促进全镇农副产品的销售,加快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发展劳务产业。5、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民学校建成后,与原村部、改造的旧庄点形成了一个整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群众感受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气息,群众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文明标准、行为准则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四、几点启示1、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抓好农民学校建设的前提。在建设中,我们面对无场地、无资金、无人员的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自加压力,面对困难不让步,面对挫折不言败,克服重重困难,摆脱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建成了一所标准化的农民学校,主要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得益于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结果。2、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抓好农民学校建设的关键。建设中,区、市团委、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询问存在困难,现场解决问题,给我们巨大的鼓舞和精神支持,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干好、干优、干出特色的信心和决心。3、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是抓好农民学校建设的保障。农民学校建设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文化旅游局、科技局、团县委、人事劳动保障局、教育体育局、司法局、工会等多个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主动为农民7学校配备了许多必要的器材、设施和设备,才使农民学校更加完善、更加实用。4、发挥职能、为民利民是抓好农民学校建设的核心。建设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就可以放心地干、大胆地干,而且还要干好、干实。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只有这样,组织才会肯定;只有这样,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天的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既是县委、政府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将以本次现场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自加压力,务实苦干,继续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努力,使农民学校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