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审计报告应注意的问题一、认真做好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取证记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所作的原始证据,它是编写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要使记录的资料准确、规范和完备,做好审计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审计资料的记录应当简明扼要。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完备的表达复杂的审计对象,使审计记录条理清晰,简练畅达,观点鲜明,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不产生疑义。二是确定审计取证记录的分类方法。审计人员所列记录应当与会计对象的分类方法基本协调,必须将会计账户分类与按项目分类有机结合,坚持以按会计账户分类为基础的方法。三是设计审计资料的分类记录。审计记录一般可分为审计调查记录和书面审查记录。审计调查记录载明类似于会议记录的有关内容,以陈述性表达为主。书面审查记录围绕审计事项的个性设计的格式,这样既便于审计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审计操作标准化。四是严格审计取证记录内容。审计取证记录必需具备被审查内容的事实陈述、审计的方法、审计取证的对象、存在的错弊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提供审计证据人员的签证意见、审计记录人员的签名和审计记录复核人员的签名等实质性内容。二、统一归类、避免问题零散反映。审计项目由于涉及的问题往往多而复杂。审计报告因此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单个罗列。即不将问题归类,直接单一地列出。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无需动脑筋,也不能说错误。然而,这样的表述割裂了问题之间的联系,无法集中深入地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无法提出好的对策和建议;二是轻重不分,一概而论。即十分严重的`问题和较轻的问题杂陈罗列,而不是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使阅读者抓不住主要问题,往往读完全篇仍无法领会报告意图;三是分类错误。即虽然将问题归类处理,但类别之间不具备逻辑性,不是重复,就是交叉,或是漏项,不得要领。这种错误容易造成阅读者思维混乱,对后文的分析结果不易接受。要避免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逻辑学知识,按逻辑关系对问题进行分类。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地分析问题,把握好审计评价的尺度。审计人员运用科学审计方法和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健全性、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具体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能否客观地对被审单位和被审事项进行评价,既体现了审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又体现了具体审计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审计质量的好与坏,进而影响整个审计报告的质量。所以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综合思考、分析问题,对被审单位和事项不能超越审计职能范围进行评价,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准的事项不作评价。四、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建议最常见的毛病就是针对性不强,泛泛而论。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都属此类。这样的建议既没有特定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做法,一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要使建议落到实处,就要有明显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具体单位,即向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直接提出建议;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即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指出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这样的建议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能提示、引导有关单位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作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