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精编教案【优秀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数学精编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数学精编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参考资料,少熬夜!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示例公式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七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美育渗透点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2.学生学法,从身边找出应用近似数,准确数的例子→近似数概念→巩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3.疑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者提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学生讨论回参考资料,少熬夜!答,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数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七、教学步骤(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生:平均每人千克师: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生:不能师:哪怎么分生:取近似值师:板书课题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出示投影1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初一(1)有55名同学(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千米(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4)小明的身高接近米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板书:1.精确度2.有效数字: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有二个有效数字有三个有效数字讨论:近似数有几个有效数字,呢?教法说明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需注意的两点:一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二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教者在有效数字概念对应的文字底下画上波浪线,标上①、②例1.(出示投影2)下列由四舍五入吸到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2)。03086(3)万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者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对于近似数万学生又能认为是精确到十分位,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似数与和近似数万中的两个4的数位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教法说明对于疑点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适时点拨,远比教者直接告诉正确答案,理解深刻得多.巩固练习见课本122页练习2、3页例2(出示投影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七年级数学教师必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0场比赛中得到38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解:设这个队胜_场,根据题意得解得_=18则20-_=2答:这个队胜18场,负2场。新课: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设胜的场数是_,负的场数是y,_+y=202_+y=38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_+y=20说明y=20-_,将第2个方程2_+y=38的y换为20-_,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参考资料,少熬夜!归纳: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例1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_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1)2_-y=3(2)3_+y-1=0例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_-y=3①3_-8y=14②例3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比(按瓶计算)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装两种产品各多少瓶?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作业:教科书第98页第3题第4题七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2、难点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三)总体目标1、知识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2、能力目标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设计理念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别,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新“课标”,贯彻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为例子进行教学,拓展课堂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三、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掌握统计的方法和原理。2、采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学,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多渠道信息反馈。(二)学法1、指导学生学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2、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参考资料,少熬夜!3、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活动目标体验统计调查的全过程,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确定样本,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确定方案1、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情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我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怎样?我们又如何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自学第156页第一、二和三自然段)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了解本节课所要实现的目标:(1)调查本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