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草原》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míméngmóhuhuālěiyījīn[来源:Z。xx。k.Com]fúànhúnzhuózháiyuànyǎnlián[来源:Zxxk.Com]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本课中,作者老舍按照从_____到_____的顺序,抓住草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写看到的草原。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幅图画:________、喜迎远客图、______。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草原的_____美、______美、习俗美。[来源:学科网]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xuān)勾勒.(lè)彩虹.(hóng)B.豆腐.(fu)蒙.蔽(méng)蒙.古包(méng)C.迂.回(yū)羞涩.(shè)低吟(yín)D.清鲜.(xiān)朝鲜.(xiǎn)拨转.(zhuǎn)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高歌喧染柔美一碧千里B.奇丽回味洒脱翠色欲流C.礼貌拘束摔跤群马急驰D.天崖偏西热乎乎襟飘带舞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的是()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C.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D.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往天边望去,一碧千里....。B.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翠色欲流....,这壮观的景色,不禁令我发出感叹:“真是翠木森森得水纯,悠悠竹筏浪中巡!”C.日暮途穷....,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D.海风吹过岸边,婆娑的绿树迎风摇曳,看海的人襟飘带舞....。7.下面不能体现出蒙古族和汉族感情深厚的一项是()A.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B.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C.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8.下列对课文《草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主题是表现各民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歌颂民族团结。B.文章为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深情厚谊,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草原之美衬托了草原人民心灵之美,衬托了民族精神之美。C.“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三个“一百五十里”形成了一种反复之势,不仅形象地表现出草原的辽阔,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D.“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运用虚拟的想象,表达出草原人民的纯朴热情。9.选词填空。回味品味1.李明说,他爸爸的朋友——小张叔叔是个很有()的人。2.()当年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真让人心潮起伏。拘束约束3.大家见面,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4.人们自觉接受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这是社会的进步。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用加点词造句)(2)草原上成群的羊儿在走动。(扩写为比喻句)(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①如下图所示,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南此可知,“迂回”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明如玻璃”体现了河________的特点。②句中破折号表示________。根据破折号的这种作用再写一个句子: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12.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13.草原的“寂静”表现在______________,“热闹”表现在_____________。14.“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字,体现了车和马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蒙汉同胞刚见面时的__________。15.从文段描述中,你能体会到草原人民的什么性格?(二)课内赏析《草原》节选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②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③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6.读节选的所有内容,用词组或短语给三个段落各拟一个小标题。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17.读节选的第①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草原景色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而全文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这样让文章层次分明。(单选,填文字:①从上而下②从下而上③由人及景④由景及人)(2)“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概括出了草原美景有两大特点:一是草原_____________;二是草原____________。(3)读画横线的句子,第一句是直接写__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写______________,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情景交融,生动感人。作者在抒写感受时用到了“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看起来十分矛盾实则真实和谐,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了作者对草原___________之情。18.读节选的第②③自然段并联系全文,“________”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采用这样结尾的好处是__________(单选,填文字:①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②承上启下引发思考③首尾呼应点明中心)。“蒙汉情深”在第②自然段里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例上。[来源:学*科*网]三、拓展提升(一)阅读理解。鸣沙山记(节选)西行归来很久了,有些印象已经淡漠;也有些印象经过时间的酿造,轮廓反更分明,意思也更浓郁。这从记忆里时常浮现的画面之一,是鸣沙山。当时是晚上八时许,正值黄昏,那天天色似乎不是很晴朗,在灰暗的天空下,巨大的沙山默默地站着,显得孤寂而遥远,山光光的,除了数不尽的细沙,什么也没有。因为有山,甚至也没有沙漠的瀚海无垠的气魄。但是好像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们都肃然。那感觉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时间退回到遥远的过去,那时生命还没有发生,没有动物的踪迹,也没有植物的覆被。有的只是永恒的静谥,和对未来的期待。鸣沙山脚下有一个月牙泉,是与山齐名的。我们走了一段路再向右转,便看见四面黄沙之中那一弯明亮的水。水面据说较前小多了,也浅多了,但还清激。水边有几株芦苇,大有江南水乡的意味。这时天色更暗,鸣沙山显得更高了,仿佛离天空很近。风扬起细沙,在山腰形成一团团烟雾,又飘飘扬扬地散了。我转身向山脚走去,把伙伴们留在泉边。我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举目尽是灰色的沙,心中充满莫名其妙的喜悦。那感觉好像是在白茫茫的雪原上,正想扑进雪里抚摸雪的清凉,又如同在浩漫漫的大海边,正想站在起伏的海浪上随着波涛远去。我几乎跪下来拥抱大地!拥抱这孕育着生命,哺育着人类的整个的大地!大地的景色多么丰富,多么幻妙,多么奇,又多么美!这里有塞北的荒凉和江南的妩媚,有山的静止和水的流动,两种情调极不相同的美互相对照,相互辉映,互相联结,成为一体。19.本文写了作者游览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经历和感受。20.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1)如果删去画“”句子中的“默默地站着”,你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影响吗?说说你的感受。(2)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站在沙漠中,想象自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处想象和眼前沙漠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塞北的荒凉”和“江南的妩媚”在文中分别指什么?(1)“塞北的荒凉”:(2)“江南的妩媚”:22.对本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初到沙漠,作者一行人被瀚海无垠的气魄所震慑而肃然。B.文中对泉水的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C.文末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大地的喜爱和崇敬。D.作者描写沙漠的荒凉是为了抒发内心的孤寂。23.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写我国西北风光的古诗词有很多,请补全下面的诗句,再写两句自己积累的。(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西湖的“绿”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zhì)子花的甜香。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ɡzōnɡ),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ī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