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主讲:郑长德教授Zhengrong1962@yahoo.com.cn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参考教材:杨培雷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王志伟编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它们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着。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一章导论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经济学说。现代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延续、演变和发展。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的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现代经济学阶段前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古代的经济思想中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古代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古代的经济思想(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约公元前355):《经济论》完成于公元前410年,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经济学著作;《雅典的收入》,西方历史上最早的财政学著作。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古代的经济思想(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古代的经济思想(3)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理想国》、《法律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古代的经济思想古罗马: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古罗马早期有十二铜表法,以后在帝国时期有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民事法律—市民法,和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各族人的万民法。在这些法律中,对于财产权、契约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买卖、借贷、债务等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万民法所依据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然合理性,以后逐渐形成自然法则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要来源。(1)加图(公元前234-公元前149年),《农业论》(2)瓦罗(公元前116-公元前27年),《论农业》(3)珂鲁麦拉(公元前1世纪中期),《农业论》中世纪的经济思想西欧中世纪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但封建制度是在十一世纪才真正建立起来。中世纪的学术思想为教会所垄断,形成所谓经院学派。经院学派主要用哲学形式为宗教的神学作论证,但也包含某些经济思想,用来论证某些经济关系或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公平。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教会不得不回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贷款利息的正当性问题,一是交换价格的公正性问题。贷款取息与教义抵触,教会曾一再明令禁止。但后来迫于大量流行的贷款取息的现实,经院学派不得不采取调和态度。在中世纪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的是大阿尔伯特,他认为公平价格是和成本相等的价格,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对这两个问题,在中世纪并未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但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研究的课题。托马斯·阿奎纳(1225-1274):《神学大全》重商主义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重商主义:融思想理论与政策主张于一体,它是欧洲15~17世纪反映凌驾于工业资本之上的事业资本追求金银货币的经济思想和重在国家干预的政策体系的大综合。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到16世纪中期。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代表人物伽斯巴罗·斯卡卢非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安图安·德·孟克列钦(1575-1622)马里亚纳代表著作《货币讨论》(1582)《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1581)《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改铸币的批判》(1609)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英国代表人物安东尼·塞拉菲力普·威廉·洪尼克让·巴蒂斯特·柯尔柏尔(1619-1683)爱德华·米散尔顿;托马斯·孟代表著作《略论无贵金属矿藏国家使金属充足的原因》(1613)《奥地利高于一切,只要她愿意》(1648)《商业的循环》(1623);《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1621),《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古代经济学的先驱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古典经济学的先驱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赋税论》(1662)、《爱尔兰的政治解剖》(1672)、《政治算术》(1676)和《货币略论》(1682)。古典经济学阶段的先驱诺斯(1641-1691):《贸易论》(1691)巴尔本(NicholasBarbon,1640-1698)孟德维尔(1670-1733)古典经济学阶段的先驱休谟(DavidHume,1711-1776):《人性论》(1739)、《道德原理研究》(1751)、《政治论文》(1752),休穆的货币数量论是其经济学说中最突出的部分,他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构筑了货币数量论的货币理论体系。古代经济学的先驱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初的以魁奈和杜尔戈为主要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他们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用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魁奈(1694-1774):《经济表》(1758)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1873年)亚当·斯密(1723-1790):体系的创建者,经济学之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道德情操论》(1759)。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所著《国富论》一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他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1870年代)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古代经济学阶段(1776-1873年)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时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1870年代)西斯蒙第(1773-1842):《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1870年代)萨伊(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1)效用论(2)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3)萨伊定律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1870年代)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6):第一个剑桥经济学家,《人口原理》(1830)古典经济学阶段(1776-1870年代)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综合(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873年-1936年)1.边际效用学派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经济学派,以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地利的门格尔、维塞尔和帕姆·巴维克等;一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和帕雷托。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873年-1936年)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克拉克,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当代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873年-1936年)边际效用论的理论基础:赫尔曼·戈森(1810-1858)定律《人类交换法则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1854)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870年代-1936年)边际革命:(英)杰文斯(W.S.Jevons)《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奥)门格尔(C.Menger)《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瑞士)瓦尔拉斯(L.Walras)《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870年代-1936年)马歇尔的综合(AlfredMarshall,1842-1924):《经济学原理》(1890)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870年代-1936年)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