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硕士论文-生态省建设的经济政策研究
生态省建设的经济政策研究作者:李振波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参考文献(49条)1.保罗·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军事冲突19882.李茂生.柏冬秀中国财政政策研究19993.赵凌云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20034.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19945.汪敬虞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研究20016.吴慧中国商业史19847.巫宝山先秦经济思想史19968.吴慧桑弘羊研究19819.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198310.桑田幸三.叶佩林.叶坦.孙新中国经济思想史论199111.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199412.谢天佑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198913.吴敬琏市场经济的培育与运作199314.余鑫炎中国商业史198715.钟契夫资源配置方式研究200016.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199917.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当代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2000(6)18.季昆森循环经济原理及应用200419.张凯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320.沈耀良循环经济--原理及其发展战略[期刊论文]-污染防治技术2003(2)21.蔡林我国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财税政策调整问题[期刊论文]-环境保护2003(6)22.郑云虹.李凯.武珊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3.王晶日实现循环经济的探讨[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2004(1)24.李志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200325.杨文进生态经济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00026.黄正夫.吴国琛中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200027.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山东生态省建设资料汇编200328.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229.马传栋.张卫国山东经济蓝皮书200430.周慧敏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浅见200531.张荣臣.谢英芬党员干部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学习读本200432.梁俊国地方政府生态经济行为及其约束机制2000(02)33.NicolaAcocellaThefoundationsofeconomicpolicy:valuesandtechrliques200034.党德信可持续发展建言集200335.杨明清.吴巧生.王华开放型经济中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3(4)36.曲福田.冯淑怡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建议200037.冯维波关于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保护的经济学思考[期刊论文]-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8.温作民森林生态税的政策设计[期刊论文]-林业经济问题2001(6)39.孙建博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加快国有林场发展200540.吴净.李好好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2003(2)41.蔡守秋建设生态区的法制保障(上)[期刊论文]-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2.杨晓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思考[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3(10)43.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文件汇编200244.王宏英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经济政策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3(4)45.康登元现代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1(9)46.郑云虹.武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期刊论文]-经济纵横2003(10)47.唐宗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199048.王晓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软科学2003(1)49.雷海章.王芳关于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制度的探讨[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乔丽.白中科.QIAOLi.BAIZhongke生态伦理观在公共经济政策中的培育与运用-生态经济2009,(10)生态环境危机是当今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用生态伦理思想对待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生态伦理为公共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重要支持和参考.本文从伦理学和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生态伦理与公共经济政策的关系,提出了诸如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以技术创新为先导、鼓励发展潜势产业以及开征环境资源税等措施,探讨了矿区这一生态脆弱区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认为充分尊重并遵循生态伦理思想是新时代公共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2.学位论文杜哲生态贫困实证分析及生态型反贫困的路径选择——以定西地区为例2007贫困对全世界来说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我国的贫困主要发生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山区、老革命根据地。这些地区都有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与世隔绝,教育文化、工农业不发达,信息闭塞、商业网点不健全,粮食及其它农产品流通不畅,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而且微薄的特点。贫困的类型也很多,而在我国的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而使得经济发展无法提高,由于此原因造成的贫困即生态贫困;它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定西地区为例,以个案分析来研究生态贫困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以定西地区为例对国家所制定的贫困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指标入手,找出生态贫困的根源,并对实施政策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入手,分析变化趋势及原因,最终认可解决生态贫困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工程。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的结合,从理论、实证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对定西地区生态贫困的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主要是对目前我国贫困现状进行概述,阐明了贫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研究贫困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问题。对目前国内外对生态贫困和生态型扶贫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做了简要阐述。介绍了贫困的定义、类型及生态贫困的定义及生态型反贫困的定义,对生态贫困的解读,分析了生态贫困的特征,形成的机制,采取生态型反贫困途径的原因。其次,主要阐述了国家及定西地区20年来对解决贫困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将2005年有关生态扶贫指标的实际数值与规划理想数值进行计算,评价生态扶贫的程度;并将多年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制约经济发展的生态因素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耦合分析,论证了生态环境指标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等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并通过数据分析论证了多年来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性。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策研究,根据政策的实施,认为解决生态贫困的途径仍是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修复、生态重建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加强生态型扶贫的强度、力度,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最终解决生态贫困的有效途径。3.期刊论文郁露露.何卫红环境经济政策及相关会计核算-经济师2007,(4)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激励政策和管制政策两大类,它们大都是针对会计核算的主体--企业的,由此产生的新的经济事项,必将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业绩等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主要对环境经济政策引发的会计事项的核算进了探讨.4.学位论文张潇丹中日韩三国循环经济合作研究2007CircularEconomy、RecycleEconomy、CirculateEconomy、CirclingEconomy,这些都可以翻译为循环经济,尽管翻译的不同反应学术界对循环经济所持的争议,但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一个模式,即要求人类社会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并且在经济的生产生活中遵循自然规律,能够尽量的做到实现资源循环。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这些都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开端。本文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通过分析中日韩二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特殊地位,指出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结合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收益。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共同论述中日韩的循环经济合作问题:第一章序论部分,主要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提出中日韩三国的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问题,阐述了中目韩三国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是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主要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讨论和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目标。第三章是对日韩两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具体的论述了日韩两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采取的措施。该章节主要从这日韩的经济、法律、政治等多个方面分析这两个国家的现行的循环经济制度发展情况。第四章通过对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的比较,得出对中国的启示。本章首先从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分析三国之间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比较各国对内的循环经济政策,并扩展分析三国的对外循环经济政策,从而得出对我国经济、法律、道德、执行力这四个方面的启示。第五章综合评述中日韩三国目前循环经济合作状况及前景。在对目前的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作出相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国发展循环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根源就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实现各国生产废物的循环利用以及减少废物排放,它致力于推进国际间的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着眼于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从而为实现区域内良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5.会议论文蒋国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政策回应19976.学位论文刘勇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2007“十一五”时期将是武汉市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实现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根据武汉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其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以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必然同比大幅增长。然而,武汉市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不足或设备老化,使得大量垃圾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因此,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武汉市发展实际,寻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模式。从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大势所趋。在实施中部崛起、建设和谐湖北、大力打造武汉市龙头地位的过程中,加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是武汉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化处理措施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缓解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处理而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化转化与再利用,可以从城市生活垃圾中获取一定数量的资源,改善当前能源紧缺的局面,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服务。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力求通过对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及相关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能够为武汉市环保和城建等部门制定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进程,为缓解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宽武汉市资源获取渠道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也能为那些有意投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业的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准入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采用分解与综合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综述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及环境经济政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及环境经济政策的先进经验,同时从武汉市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促进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中外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综述,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创新点。第二章,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及环境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生态省建设的经济政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