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挫折走到今天,仍然有许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亟待解决,本文笔者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三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探析。【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无疑为今后国企改革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经历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逐步加快。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1、股份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现代市场经济从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企业改革洪流中,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批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户数比例明显提高。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电信、民航、海运等行业中的一批中央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或增发股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面超过90%,促进了转机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据统计,截止2011年,全国各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所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38户。2、国有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进行联合重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6月,有99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企业户数从196家减少至149家。通过企业内部主业重组和非主营业务分离重组,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形成一批对地方经济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优势企业。另一方面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截至2012年,全国共实施关闭破产项目5000户,安置职工1000余万人。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清理各类投资,压缩管理链条。经过多年的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逐步趋于合理。3、国有经济总量逐步增加。经过多年的改革,虽然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呈减少趋势,但国有资产总量、经济实力和实现利润却在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中央企业数量由2003年的196家,减少到2012年的117家,荣登《财富》500强的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2012年的54家。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3769.6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21959.6亿元,同比降低5.8%,应缴税金33496.3亿元,同比增长6.6%,在国内A股市场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8.5%,总市值的51.4%,并有43家企业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与此同时,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了国有资本的生命力和活力。二、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核心竞争力不足,经营效率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一是难以建立长效机制。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95%的商品物资由市场进行调控。然而,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远。很多企业的中层领导,养成按计划,按制度,按上级领导的指示处事,不适应市场的调节。很多国企的领导重视生产管理,轻视市场的营销;重视固定资产的投入,轻视广告的宣传力度;重视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视业务理论知识的探究;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轻视技术的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等问题,国有企业中的领导和中层领导,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有一大部分的企业领导重官轻商,没有全身心的去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此类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上立足长久,更谈不上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二是难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一些商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据调查,工业品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渐增强,一部分国有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产品较有名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后来因为研发技术水平不过硬,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宣传投资不力,人员多,成本高等因素,在市场上逐步失去竞争力,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三是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国有企业的规模应该说大的不够大,小的不是太小,难以形成能与国外企业相对抗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集团,它的机械总资产和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同行业企业卡特皮勒的1.97%和1.39%,仅相当于日本同行业企业小松制作所的2.22%和2.15%。我国数量较多的轿车制造厂,至今还没有一家能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可见,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太大。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建议第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这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强化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调整产业规划,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及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进并购重组,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跨国、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推进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势企业依法、有序、平稳退出市场的通道。第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加大公司制改革力度,通过重组上市、合资合作、相互参股等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继续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真正实现决策层和经营层分开。根据企业股权结构的不同,依法正确处理好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建立完善董事会向国资委报告年度工作制度。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进一步加大企业领导人员选聘方式改革力度,继续深化用人、考评、激励制度改革,加快市场化选聘人才步伐。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合理界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继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坚持考核指标少而精和目标管理。继续深化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财务预决算管理和总会计师职责管理。加快国有资本收益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国有资本收益权。继续完善产权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在全国范围内联网交易和动态监测。加强和改进监事会监督,继续推进监事会当期监督,积极探索监事会当期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监督的时效性、灵敏性和针对性。第四,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建立适合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国企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合法权益,使现有离退休人员与企业分离,改养老保险由过去的企业负担为社会保险。对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进行改革,改过去由企业负担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有利于人才流动创造条件,彻底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为国有商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向市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五,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把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引导国有企业将发展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严格现金流管理,严把投资方向,严格投资程序,严管投资项目,严控投资成本,切实降低投资风险。加强产学研结合,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确定品牌定位,做好品牌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节能减排组织、监测、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表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开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切实抢占新一轮节能减排技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