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对党八股毛泽东【课时练】1.给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谈到议论文,很容易令人想到这样一幅古板的场景:训话者阴沉的脸上写满了严肃,语言庄重得令人窒.息,絮絮叨.叨地说着绝对正确的真理;听者呢,正襟危坐,面对陈年古董似的事例和苦涩干瘪.的语言,恹.恹欲睡……议论文写作在内容、语言方面若处理不当,便会出现上述情景。A.zhìtāobiēyānB.zhìdāobiěyānC.zhìtāobiēyănD.zhìdāobiěyăn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作残酷斗争;一个叫作无情打击。C.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D.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3.下列各项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自即日起,订立合同的甲乙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否则,终止方要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合同)B.老师,你就如缕缕曙光,照亮我的人生。垂念师恩,难忘师恩,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恩师节日快乐!(祝福短信)C.我因不慎摔伤,不能正常到校上课,需要请假三天(3月5日—3月7日),离校期间一切安全责任自负,请批准!(请假条)D.为了调动高三师生备战高考的积极性,学校将召开百日誓师大会。希望广大高三师生积极响应,按时出席。(广播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要求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后四个部分中,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明朝宋濂形容八股选出来的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由此可见,八股文危害极大,严重地①,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虽然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②,科举制终于灭亡。4.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介绍“八股文”。5.请在第二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材料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现一个思想,创造一个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语言(文字)。有人把文学家的语言和画家的颜色相比,画家把一个颜色盆放在面前,红的、黄的、蓝的,画家又调配着这些颜色,画出五光十色的画。鲜艳夺目的,阴沉浓重的,愉快的人,或是悲愁的景物。但不会画的人,不会调配颜色的人,便连一个常见的萝卜也画不成功。文学上的语言工作也是这样。生活里有无数的语言,各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人把这些语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们巧妙地真实地连结起来,便能表现人性、时代。也有人组织不好,语言贫乏,便连眼前一只猫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说不清楚。(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比喻读之令人生厌的党八股文章,对其文字冗长、内容空洞的文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B.“下决心不要群众看”“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这两句话深刻揭示了党八股文风的严重危害。C.“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这句话诙谐、幽默,对那些喜欢写长而空的文章的人进行了讽刺。D.“我们应该研究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作者提出这主张的现实原因是现在是战争时期,打仗很多,工作繁忙。7.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多处运用设问和反问,引起人们对文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把相关论述步步推向深入,显示了很强的逻辑力量。B.文章将斯大林发表的一篇演说和《解放日报》上的社论进行比较,意在肯定《解放日报》社论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C.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多处运用人民群众口头流行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歇后语、俗语等,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D.文章举《资本论》的例子,意在说明写文章要看实际情形,关键是要言之有物,而不是都以短为好,这样使论证更加严密。8.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认为文艺工作者只要熟悉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做好了解人、熟悉人这一工作,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B.材料二指出人民生活存在着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源泉。C.材料三首先论述了语言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语言是表现思想、创造形象的最基本的工具。D.材料三运用类比论证,把文学上的语言运用和画家的颜色调配进行类比,意在论证只有组织好、运用好语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10.针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材料二、三提出了哪些主张?请简要概述。【视野拓展】一、素材淘金点1.素材运用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运用角度:脚踏实地,奋斗自成芳华【运用示例】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首诗非常有名,《中国,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很形象地阐释了劳动与崛起的中国的关系。一砖一瓦、一锤一钉的勤奋劳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诚实劳动,实干加巧干的创新劳动,构成了中国的精神图谱。我们是21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与新世纪一起成长。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我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得到了奋斗自成芳华的人生哲理启示,有王进喜、时传祥、李素丽、许振超做我们的人生向导,我们相信美好生活不是免费的午餐,不是天上掉的馅饼,那种不劳而获的一夜暴富,不是我们追求的价值。我们以身许国,以身报国,就是要让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而个人奋斗的底色就是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它们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人场券。2.行文说话要看对象运用角度:回归生活,贴近群众【运用示例】毛泽东曾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到“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也应如此,也要看对象,区分话题,区分人群,顾及场合,针对不同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根据对方的身份、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处境、心情等采取不同策略,用不同的言语表达。相传孔子在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外出讲学的途中,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了农人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费尽口舌,农人却根本听不进去。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后,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于是他走到农人面前,笑着对农人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人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也不会买账。【名言名句】行文之道1.也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但是,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鲁迅2.有两类无意义的作品:一类是由于用词语代替感情和思想的不足;另一类是由于感情和思想的充沛,却缺乏达意的词语。——普希金3.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都是不能存在的;即使存在的话,那么,前者有如奇形怪状的空洞的器皿,后者则是虽然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不认为是实体的空中楼阁。——别林斯基4.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不是每一个艺术形状都可以表现和体现这些旨趣,都可以把这些旨趣先吸收进来而后再现出去;一定的内容就决定它的适合的形式。——黑格尔5.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叔本华句子迷毛泽东论读书与学习1.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2.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3.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4.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5.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6.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