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_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22023年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_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精选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2023年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_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精选4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第一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一安排三课时。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3、第一人称的写法。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2/22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3、正音正字。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三把握全文的结构。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踱来踱去:慢步行走。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哽住:声气阻塞。3/22思量:想念;记挂。这里指考虑。惨白:形容景色暗淡。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节)宣布散学。5、作业:①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②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平静推开操练视察肃静摊开锻炼视察4/22③阅读体会课文1至24自然段。教学要点:读讲第1-23节,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及感情变化。教学步骤:1、学生朗读1-6节,引导学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学路上所见所闻。提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别上学了”?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文中“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责骂,还怕老师检查功课,因此想到了逃学。另外,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吸引人。“连……也……”这个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读课文,教师指导:①“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都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②第4节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③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长。教师归纳:5/22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③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2、读7-10节。教师提出思考题:①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写了教室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读者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3、讲读11-23节。学生读第11节。指导朗读:读韩麦尔先生的话,语气应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4、讲读12-16节,有感情地读12-16节。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小弗郎士心情变化: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6/22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5、指名读18、19节、20节。讨论:(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教师归纳:①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②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③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6、讲读21-23节(连读21-23节)。讨论后小结:这一部分写了人们在上最后一节课时专心学习的情况。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作业:1、反复朗读全文,体会用词的确切,在书上用符号划出来。2、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7/223、完成课后二、三、四题。教学要点:一最后一课结束情景的描写。二讨论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教学步骤:1、检查作业2、讲读24-29节。范读课文。提出问题:①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②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纳:①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②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③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学生讨论、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回忆全文主要情节(小弗8/22郎士对最后一课的见闻与感受;小弗郎士的变化;最后一课;镇上人来听课。)教师归纳: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归纳写作特点:①用第一人称的写法。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③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作业:完成练习一、六、七题。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第二篇】《最后一课》这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探讨小弗郎士心理历程变化及其原因,第二课时着重探讨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为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9/22强烈的爱国情感。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二、时代背景简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三、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四、生字词预习检测五、预习思考题: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2.小说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3.故事情节按照课前﹑上课﹑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六、理清课文情节,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10/22七、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预习表格八、谈论与思考:质疑: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那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九、拓展延伸:看视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十、布置作业: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第三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11/22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短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二、生字、词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xī)诧(chà)惩(chéng)赚(zhuàn)钥(yào)匙(shi)藤(téng)12/22祈(qí)祷(dǎo)哽(gěng)挟(xié)懊(ào)皱(zhòu)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三、课文分析1.请学生粗读课文。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连……也……''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13/22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