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组织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校安
益阳市教育局益教通〔2010〕13号益阳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各区县(市)教育局、大通湖区社会发展局、高新区社会工作部,市直有关学校: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号)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安全教育,我局决定将4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时间2010年4月1日至30日二、活动主题强化自护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行为能力三、活动内容1.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安全教育月”期间,各学校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及刊出以学生的自我保护、生2命教育等为主题的黑板报,积极营造学校安全教育氛围。要认真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附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灵活安排教育内容,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2.积极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各学校要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认真制定紧急避险演练方案,重点开展防火灾、防踩踏事件、地震垮塌逃生的安全应急演练,方案中要有活动主题、人员安排、疏散线路、集合地点、演练步骤与次数等要素。紧急疏散演练要精心策划,活动中可先由专业人员讲解指导、师生熟悉线路、正式演练几个步骤进行,要遵循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要确保演练活动本身的师生安全。各学校还可与红十字会联合开展教师急救培训。在进行疏散演练的同时,各学校也要精心安排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持冷静,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各项活动要练出实效、练有所得,有效地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行为能力。3.深入细致地开展安全检查。各学校要以此次“安全教育月”活动为契机,积极行动,对校园内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大检查,既要检查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全面,是否落实,更要实地对消防设施设备、电线线路老化、体育运动设施、学校商店食品安全及食堂食品安全等情况进行检查,寄宿制学校重点要对住校生生活区进行检查,既要注意学生的住宿人身安全,更要关3注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各学校都要做好检查台账。4.全面做好安全隐患的消除工作。各区县(市)和学校要修订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根据《益阳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在实地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做好整改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开展好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并要求家长全力做好子女的节假日安全监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四、活动要求1.学校要保证安全教育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安排时间开展安全演练活动。2.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安全教育的软件、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凡进入中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资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审定后方可使用;安全教育自助读本或者相关资料的购买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解决,不得向学生收费增加学生负担。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借阅;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3.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44.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加强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把安全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各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5.要重视对安全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评价和督导。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制订科学的安全教育评价标准,评价的重点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学校要把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取得实效,各区县(市)、各学校要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并作好活动总结。我局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情况作为评价区县(市)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附件: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七日主题词: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通知益阳市教育局办公室2010年3月17日印发5附件: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⑴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⑵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⑶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⑴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⑵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6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⑴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⑵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⑶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⑷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⑴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⑵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⑴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⑵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7⑴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⑵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⑶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⑷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⑴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⑵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⑶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⑷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⑴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⑶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8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⑷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⑸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⑴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⑵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⑴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⑵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⑶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⑴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⑵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93.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⑴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⑵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⑶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⑷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⑴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⑵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⑶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⑷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⑸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⑴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⑵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⑶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10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⑴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⑵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⑴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⑵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⑴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⑵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⑶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4.高中年级、大中专的教育内容重点为: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⑴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⑵了解考试泄密、违规的相关法律常识。养成维护考试纪律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⑶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11感和国家意识。⑷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⑸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抵制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⑴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⑵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⑶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⑷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⑸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⑹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模块三: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⑴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⑵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12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⑴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⑵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做贡献。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⑴自
本文标题:关于组织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校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3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