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8《司马光》教学设计(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司马光》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司马光》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课前准备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第一课时谈话引入,揭题激趣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好文供参考!2/183.简介司马光。整体感知,认识生字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2.指导朗读2、3自然段。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课后思考,拓展思维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好文供参考!3/18第二课时讨论交流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1.学生自己想办法。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识记生字,积累词汇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朗读背诵,积累巩固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指导生字书写1.认读“别”“到”等6个字。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好文供参考!4/18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司马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教学流程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好文供参考!5/18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4、集中正音(瓮、迸)。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好文供参考!6/18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8、指名读。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1)“群儿戏于庭”(标红)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好文供参考!7/18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好文供参考!8/18(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板书:众弃去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好文供参考!9/18(三)借助注释讲故事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3、指导书写:庭、跌。《司马光》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看懂图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3、正确的朗读课文。好文供参考!10/18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字词。1、a类学生上讲台听写。b类学生上讲台找出a类学生听写的生字卡片。c类学生读出b类学生找出的卡片。二、新授。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3.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读课文。1.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并在图中找出司马光。(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2.第二自然段。(1)读一读,想想,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好文供参考!11/18比较:a、他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b、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2)借助大字课文,朗读第2句。比较:a、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b、有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去了。(3)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3.第三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3)出示课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4、第四自然段。(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讨论: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好文供参考!12/18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5、第五自然段。(5)结果怎样了呢?(6)理解“得救”一词的意思。(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6、朗读课文。(轻松一刻:听歌曲《司马光砸缸》。)7、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8、作业布置。1)填空。他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了。他()一块石头,()好文供参考!13/18那口缸,()就把缸砸破了。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9、板书设计5司马光都慌了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没慌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遇事不慌机智勇敢)教学反思:《司马光砸缸》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教学中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