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发言:要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意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自去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进行考察时首次提及新质生产力,至今年一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再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及本质等核心理论问题。这些论述不仅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作为支撑和指引,而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已经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和支撑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我将结合我的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我对于新质生产力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一、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出发,深入认识其不仅预示着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的讲话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为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前进,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果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指的是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形态。其显著特征在于创新,核心在于优质,其本质属性为先进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前者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后者则代表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二者均致力于追求新颖性,同时注重实际效果,展现出先进生产力的鲜明特征。二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审视,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其推动产业创新的能力上。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需要将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进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中,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目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已经接近临界点。在这一关键时刻,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可控核聚变、量子科技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正在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抓住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人才不仅是创新的引领者,更是技术应用的主要实践者,他们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动力源泉。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速构建国家战略人才库,并致力于培育更多杰出的大师级人才、战略科学家、顶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任务,而新质生产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四是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新的生产力理论是指导其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并对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五是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能源问题不仅关乎国家全局性、战略性的发展,更对国家的繁荣稳定、人民的生活改善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深远影响。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能源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产业不仅推动了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更成为了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动力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内在地要求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体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应当以更加严谨、稳重的态度,理性地看待能源问题,加强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二、从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出发,深入领会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核心目标,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了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积极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些努力不仅将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挑战,还将促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绿色基础,显著提升经济的绿色化程度,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潜力和后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抢抓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为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幅度与深度显得尤为重要。幅度指的是这些新兴产业所覆盖的产业范畴,而深度则体现在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产业间的紧密互动以及附加值的持续提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推动潜在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顺利转变。创新驱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需要我们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多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产业应用等多个阶段。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我们的持续努力和投入。只有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新质生产力是在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形成的创新驱动型生产力,它代表了社会生产能力的质的飞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以新促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它紧密契合新发展理念,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注重绿色发展与协同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三、要深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理解,精准施策,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有序发展。要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积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强调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这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明确了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方向和路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支撑。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支撑力,我们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指导新的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其关键在于质量优化,其本质在于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需要科学谋划、全面考虑,坚持稳中求进,稳步推进。实现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提前进行战略规划,为未来的产业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面对先进者领先的优势和后进者的追赶压力,我们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激发新的发展动力。二是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自主化方向发展,以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聚焦元宇宙、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全球科技竞争的重点领域,努力获取“先行者优势”,以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三是深化改革,扫除发展障碍。我们应营造一个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新技术新赛道上的领军企业和载体空间,确保各类先进、优质的生产要素能够顺畅地流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那些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全要素的生产活力。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尽管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需求相比,我们的人才队伍尚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也需进一步优化。此外,人才建设在引领创新发展方面的动力还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的解决和攻关,优化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这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与战略支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全面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活力与潜力。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我们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创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