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博:生产效率与生产品质培训生产效率是制造性企业赖以生存之根本生产效率是制造性企业赖以生存之根本,他同品质、成本、交期、士气、安全一起被称为生产管理六大任务,因此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每个生产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那么如何进行生产效率管理呢?安全士气交期成本品质生产效率生产管理六大任务有效实施生产效率管理的手法:一、源头管理(生产前的管理);二、突破制程瓶颈(生产中的管理)三、生产后的管理;源头管理(生产前的管理)管理者首先要充分了解生产前准备工作,即六要素:(人、机、料、法、环、测)实施情况确认,这六大要素要靠生产系统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才能保证生产的开动。其中的主持工作是生产管理者,具体的说是生产车间基层管理员:车间组长或车间主任,办法是对每一项要素认真去落实,确保到位并合格。机料法环测人生产准备六要素其次,是对人的管理,众所周知人是管理的难点,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那么对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工作安排上要细,要保证员工之间即有分工又要相互间合作。第三点,是要重视培训,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对于新入职人员,各组长一定要组织操作技能培训,必要时采取一对一的方法手把手教,然后是进行考核,最后同员工一起制订提升计划。而其中的轮岗培训和一专多能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以满足精益生产需要的有效方法。同时可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系统观念,为实现小组工作目标创造条件。培训!第四点,班前会议要有效果,班前会效果体现之一是员工要有士气,工作中激情。二是要按工艺要求作业,不出现违返工艺操作现象。二、突破制程瓶颈(生产中的管理)针对制程中的瓶颈,管理者必须能回答以下问题:(1)问题点什么是本工序当前的瓶颈?(2)要因应该要改变什么做法或流程?(3)方案如何改变,有没有应对措施?工序瓶颈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要有能力找出所辖区域内的瓶颈工序,所谓工序瓶颈指整个生产体系中最薄弱环节或生产不顺畅在生产能力上难以匹配其它工序的工序。然后会同生产辅助人员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逐步突破。作业中管理实施要点主要有:1、目标管理法这里所指的目标主要是生产数量、产品合格率、报废率、完工时间等指标,组长在开班前会时要明确公布指标,使全班组人员明确目标,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时节报等手法向全员通报生产目标达成状况,以便于对生产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进、修正对生产节迫进行控制。2、标准化作业对于员工操作从新员工入职后岗位培训开始做起,规范员工每一步操作,去除不必要的多余动作,从而减少动作浪费、时间浪费以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最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设备资源有限的班组,生产管理人员要采用轮班制,即操作人员轮流上班,机器设备二十四小时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时间。4、提高设备稼动率生产管理员不应该被动工作,应主动了解设备性能,多提设备改进建议,如机台通用、模具通用、多功能接头、维修工工具箱改进等建议,这些建议如被采用可以节省大量机台切换、模具切换时间、维修工找工具时间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稼动率。提高生产效率。5、及时总结任何成功的管理者都是通过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完善才得以成功的。所以生产中进行定时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班前布置,班后总结、批次汇总、周总结、月总结、年总结等都是很好的总结的方式,同时要明白这个总结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重要的是一个管理者提升的机会。生产后的管理1、建立末件三检制度;3、开展岗位技能竞赛;2、制订班组提升计划;1、建立末件三检制度,对最后生产的五个加工部件/产品进行三检确认,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确认设备或模具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在下批次使用时不出问题,同时也是对于制程稳定性进行验证。2、制订班组提升计划:做法可采用:(1)一个批次生产结束或定期开展针对操作技能相关的技能培训;(2)组织生产能手帮扶新员工传授技术经验,以帮助新进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效率。(3)组织班组人员开展大讨论,由大家共同想办法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制订效率提升计划。3、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此工作一般由生产部发起由公司行政部组织开展同岗位之间的劳动技能竞赛,主要目的是开展员工之间的交流,提升员工工作激积性,最终提升生产效率。制作人:徐海勇20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