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15章滑动轴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滑动轴承p.253前言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滑动轴承的材料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润滑剂和润滑装置动压润滑基本原理一.轴承功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支承轴及轴上零件,并保证旋转精度;减少轴与支承间的摩擦与磨损。向心轴承-推力轴承-二.轴承的分类:FaFrFA2FA1FR1FR2按摩擦性质按载荷的方向主要承受径向载荷FR(与轴心线垂直)主要承受轴向载荷FA(与轴心线一致)FR1FR2FA2FA1前言§15-1摩擦状态1.干摩擦-2.边界摩擦-3.液体摩擦-4.混合摩擦-两摩擦面间无任何润滑剂→固体表面直接接触→摩擦、磨损大→强烈温升→不允许两摩擦面由吸附着的很簿的边界膜隔开的摩擦→f≈0.1~0.3两摩擦面完全由液体隔开的摩擦→理想→f≈0.001~0.01干、边界、液体摩擦并存→实际→非液体摩擦§15-2滑动轴承的结构p.238(一)向心滑动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FR1.整体式→轴承座、轴瓦(轴套)2.剖分式→轴承座、轴承盖、剖分式轴瓦(两边)、螺栓连接件。→实心、空心、单环、多环式。在止推轴承上开出若干楔形扇形面→固定式可倾式(二)推力轴承→主要承受轴向载荷FA(Fa)轴的端面或凸肩(推力圆盘)→可形成动压润滑图15-83.轴瓦定位配合4.必要时开油室5.轴瓦(三)对轴瓦结构的要求:1.剖分式轴瓦→2.轴承应开油孔、油沟(供应→输送,分布)承载区非承载区②油沟开在轴瓦内表面→以油口为中心纵向、斜向或横向①润滑油应由非承载区引入→┌保证良好润滑└不降低油膜承载力o35o35③油沟形式→-贮油和稳定供油④油沟与轴瓦端面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漏油⑤宽径比:轴瓦宽度与轴颈直径之比B/d液体摩擦滑动轴承:B/d=0.5-1;非液体摩擦的滑动轴承:B/d=0.8-1.5§15-3轴瓦及轴承衬材料摩擦系数小,抗胶合性能好,对油的吸附性强,耐蚀性好,易跑合,常用于高速、重载→价格贵、机械强度差→轴承衬1.锡锑轴承和金一.轴承合金(白合金、巴氏合金)材料具有的性能1)摩擦系数小;2)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3)耐磨、耐蚀、抗胶合能力强;4)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可塑性→两层不同金属(浇铸或压合)做成轴瓦轴承衬2.铅锑轴承和金较脆,中速、中载轴承灰铸铁、耐磨铸铁粉未治金(含油轴承、陶质金属)→轻载、低速铁(铜)粉+石墨→压型→烧结;多孔性组织,空隙内可储存润滑油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性和导热性都优于轴承合金,可在较高温度下工作,但可塑性差,不宜跑合,与之相配的轴颈必须淬硬。二.青铜三.具有特殊性能的轴承材料:塑料、橡胶§15-4润滑剂和润滑装置p.242润┌液体润滑剂:润滑油滑│半固体润滑剂:润滑脂剂└固体润滑剂→石墨、MoS2、聚四氟乙稀一.润滑目的:摩擦功耗↓磨损↓,冷却、吸振、防锈粘度→液体流动的内摩擦性能→内部剪应力二.润滑油:→润滑效果好,具冷却、清洗作用。供油、密封麻烦。温度↑→粘度↓(粘温图)。1.主要性能指标:2.特点:压力↑→粘度↑,变化极微,可忽略。3.润滑方法:→┌间歇润滑:油孔、油杯└连续润滑:油杯、油环、飞溅、压力η-动力粘度Pa·S(N·s/m2)(国际)(15-1)ν-运动粘度(m2/s)-润滑油作层流流动时,各油层间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4.牛顿粘性定律ρ-液体密度(kg/m3)→沿y坐标各油层速度呈线性分布→剪切流。dydu三.润滑脂:特点:润滑油+稠化剂(金属皂←氢氧化物+硬脂酸)→不易流失,易密封、不需经常添加对速度和载荷的变化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摩擦磨损大,效率低,不宜于高速,易变质四.固体润滑剂:石墨、二硫化钼、聚氟乙烯树脂润滑油不能用场合,如高温或低速重载┌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一)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磨损→间隙↑→运动精度↓→耗功→温度↑→粘度↓润滑恶化→烧瓦、胶合→维持边界油膜不遭破裂1.主要失效形式:2.设计准则:在润滑剂中加少量石墨或MOS2→边界油膜较坚韧§15-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pppVpV(二)设计计算:一.向心轴承:pBdFpRpVdnBdFpVR601000Mpa·m/S(15-4)2.验算pv值→Mpa(15-3)1.轴承压强(p)验算→油不被过大压力挤出→不产生过大磨损限制温升→防止油膜破裂→防止胶合→维持边界油膜不遭破裂二.推力轴承FR-径向载荷N;B-轴承寛度mm;d-轴颈直径mm;n-轴颈转速r/min;[p],[pV]-许用应力Mpa,Mpa·m/S查表(15-1)p.257d2二.推力轴承:1.轴承压强验算:pddzFpA)(42122pvpvmd2、d1—环状支承面的外、内径mmZ—轴环数2.验算pv值:Mpa(15-6)Mpa·m/S(15-7)Vm—支承面平均半径的圆周速度m/s100060ndVmm221dddm[p],[pV]-许用应力Mpa,Mpa·m/S多环推力轴承,表中值减小20%~40%二.形成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三.向心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润滑的过程四.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15-6动压润滑基本原理一.动压润滑形成原理液体润滑是轴瓦与轴颈间存在一定厚度的润滑油膜→两摩擦面不直接接触→形成液体润滑(静、动压)。F(两板间液体)层流→流量相等→油膜无承载能力1.两平行板间→不能形成动压润滑楔形间隙相对运动(由大→小)连续流体当两板间两端速度若按虚线三角形→带入油量>带出油量→间隙内油压↑→油膜具承载力→流体由中向两端流动→压力流。2.两板相互倾斜:→压力油膜→起始于入口处,终止于最小油膜厚度处。进口流速→凹形出口流速→凸形→二.形成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1.有楔形间隙2.连续充满粘性流体3.有相对运动(由大截面→小截面)两工作平面间必须en=0,形成弯曲的楔形空间轴瓦对轴颈摩擦力→轴颈向右滚动而偏移开始形成动压润滑,轴颈受力向左移动形成动压润滑,并稳定运转三.向心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润滑的过程:2.公式的建立:四.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1.基本方程建立的假设:1)Z向无限长,润滑油在Z向没有流动2)压力p不随y值的大小而变化,即同一油膜截面上压力为常数3)润滑油的粘度η不随压力而变化,并且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性4)润滑油处于层流状态。1)油层的速度分布2)润滑油流量3)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2.公式的建立:-AB板间形成动压润滑→取一微单元体(dx,dy,dz)→它承受油压p、内摩擦切应力τ→根据平衡条件,沿x方向:→由牛顿粘性定律xyzpp+dpττ+dτ0)()(dxdzdydzdppdxdzddydzpdyddxdpdydu(15-8)22dyuddxdp沿x方向单位压力变化率=沿y方向切应力变化率。油膜压力变化率与速度梯度的导数有关。1)油层的速度分布:(式15-7对y积分)21221CyCydxdpu当y=0,u=v当y=h,u=0vhhyhyydxdpu)(21222dyuddxdp(15-8)油层速度由两部分组成→(后)呈线性分布←剪切流(前)呈抛物线分布←压力流(油压沿x方向变化)→由边界条件:(15-9)2)润滑油流量:流体连续原理→流过不同截面的流量相等。212130hvhdxdpudyqhx油压最大处,速度呈线性分布→3)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一维雷诺方程):021vhqx306hhhvdxdp(15-10)h=h0→dp/dx=0→油压最大§15-7向心动压轴承的几何关系和承载量的计算dD2rde)1()1(minreh直径间隙半径间隙相对间隙偏心率最小油膜厚度)cos1()cos1(rh任意极角油膜厚度油膜压力最大处的油膜厚度)cos1(00h一.向心动压轴承的几何系数302)cos1()cos(cos6wddpPCdBF21302)cos1()cos(cos6dwp306hhhvdxdp(15-10)承载量系数二.最小油膜厚度)1()1(minreh其他条件不变,hmin越小,则偏心率越大,Cp也越大,轴承承载能力也愈大。但受粗糙度、轴刚度、几何形状误差等影响,油膜厚度不能无限减小,需要加以限制。][)1(minhrh)(][21RzRzShRz1、Rz2:轴颈、轴瓦孔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十点平均高度S:安全系数,常取≥2。§15-8液体动压多油楔轴承与静压轴承简介在多油楔滑动轴承中,轴瓦的内孔制成特殊形状,目的是在工作中产生多个油楔,形成多个动压油膜,借以提高轴承的工作稳定性加旋转精度。椭圆轴承,它的项隙和侧隙之比常制成1:2,减小了顶隙而扩大了侧隙。顶隙减小,在顶部也可形成动压油膜;侧隙扩大,增加端泄油量,降低轴承温升。工作时,椭圆轴承中形成上下两个动压油膜,有助于提高稳定性。但其摩擦损耗将会有所增加,而且供油量增大,承载量降低。(b)固定式三油楔轴承。形成三个动压油膜,提高了旋转精度和稳定性,但承载量为三个油楔中的油膜力的向量和,比单油楔圆轴承低;其摩擦损耗为三个油楔中的损耗之和,较单油楔轴承损耗大。固定式三油楔轴承只允许轴颈沿一个固定的方向回转。(c)可倾式多油楔轴承。通常采用三片轴瓦,也有四片、五片轴瓦的。轴瓦由带球端的螺钉支承着。单向回转时,支点不安置在正中而偏向一侧(见图示0.41L),随着运转条件的改变能自行倾斜,以保证时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转,这正是可倾式优于固定式之处。此外,可倾式多油楔轴承还具有较好的抗振性能、旋转精度和稳定性,但制造、调试都较费事。静压轴承与空气轴承简介静压轴承是依靠给油装置,将高压油压入轴承的间隙中,强制形成油膜,保证轴承在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油膜的形成与相对滑动速度无关,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油泵的给油压力,因此静压轴承对高速、低速、轻载、重载下都能胜任工作。在启动、停止和正常运转时期内,轴与轴承之间均无直接接触,理论上轴瓦没有磨损,轴承寿命长,可以长时期保持精度。而且正由于任何时期内轴承间隙中均有一层压力油膜,故对轴和轴瓦的制造精度可适当降低,对轴瓦的材料要求也较低。–应用节流器能随外载荷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各油腔内的压力,节流器选择得恰当,可使主轴的位移e达到最小值。–节流器是静压轴承中的关键部分。–常用的节流器有小孔节流器(图15-21)和毛细管节流器等。空气轴承空气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流体,而且粘性小,它的粘度为L-AN7全损耗系统用油的1/4000,所以利用空气作为润滑剂,可以解决每分钟数十万转的超高速轴承的温升问题。–气体润滑在本质上与液体润滑一样,也有静压式和动压式两类。它形成的动压气膜厚度很薄,最大不超过20μm,故对于空气轴承制造要求十分精确,而且空气需经严格过滤。空气的粘度很少受温度的影响,因此有可能在低温及高温中应用。–缺点:承载量不能太大和密封较困难。它常用于高速磨头、陀螺仪、医疗设备等方面。小结:1.轴承功用及分类2.滑动轴承的材料3.摩擦状态分类;滑动轴承(按润滑方式)的分类4.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设计计算方法5.润滑目的,润滑剂,粘度6.动压润滑形成的必要条件;向心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润滑的过程。1.轴承功用;轴承的分类(摩擦性质,载荷方向)剖分式轴瓦的剖分面润滑油供应(输送,分布)润滑油应由引入轴承合金(白合金、巴氏合金)2.摩擦状态分类;滑动轴承(按润滑方式)的分类3.对轴瓦结构的要求:(⊥载荷)→应开油孔、油沟4.滑动轴承的材料→轴承衬非承载区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