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论文摘要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不仅严重制约了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入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开展活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养成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堪忧,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太差,阅读能力欠缺,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阅读兴趣不高。学生能坚持每天阅读的意志比较薄弱。从调查情况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阅读,学生自主性阅读要求不高,阅读主动性明显不足。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在阅读时投入的精力就会大打折扣,势必影响阅读的效果。2、阅读习惯差。接受性阅读和浅层阅读较为明显;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无计划、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知道,阅读需要泛读,更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读。大部分学生既没有精读的意识,也没有精读的意志,或不懂精读的方法,或没有养成精读的习惯,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看看热闹讲讲情节,连有些字词的意思都不完全懂得,就囫囵吞枣一带而过。一味地泛读,能给学生留下多少有价值的“阅读精华”呢?许多可吸收可利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往往就在泛读过程中白白流失了,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和教育作用。3、农村家庭能提供的读书条件是十分有限的。书籍来源少,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这一点也是最让农村教师头痛的。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甚至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而更多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是很充裕,没有太多的钱用来买课外书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多,阅读视野不够宽,课外知识还非常贫乏,这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打算从下列方面着手去抓:(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量,拓宽视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既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和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应,就是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当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而不会感到乏味枯燥,阅读效果也会比没兴趣的孩子高出许多。六年级学生性格上恰好处于一个转型期,自控能力还不是太强,自主阅读的习惯还不是太好,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就要根据他们性格形成的特点和阅读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我们以激励为导向,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1、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的英雄、崇拜的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2、评选“读书之星”:在班级中树立榜样,每周,每月,每学期,根据学生读书的各项综合(包括阅读量,阅读效果等)表现。由学生测评推荐,评选出“读书之星,爱书之星,小书谜”等等。并对这些称号的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如给每周评选的星级人物挂红花、上光荣榜、留影、发物品等方式,小学生最爱受表扬,也会因为激励而加倍读书,同时,学生在竞争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投入更多的精力。3、我来讲故事:举办“童话故事大赛”、“动物故事演讲”、“探险神话故事会”,“名人故事会”、设立“故事大王擂台”等形式,让学生去读故事、背故事、讲故事,甚至去编故事。在活动中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内涵,切实的挖掘文本的潜在价值。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幸福和快乐,这样就促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4、办手抄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5、课本剧表演。对于故事情节特别强而且适合表演的内容,可以在班里安排学生来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排自导自演,评选最佳编剧、导演、演员,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书的热爱,由衷地去读书,自发地去读好书,形成班级读书的热潮。6、读书成长表。在教室前面设计一张“读书成长记录表”。从书目、作者、阅读时间、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好词佳句,我消除的“拦路虎”,我的读后感等方面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按要求进行登记。比一比,谁读得书多,谁读得认真,谁读了之后收获大。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书、本子,笔等小文具。7、读书比赛会。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小组共读一本书,进行读书比赛,比赛的内容可设计为:选书目,定时间,提问题,列提纲,谈感想,做笔记,交流心得等等。不定期推选出几名会读书的学生在班级里进行读书经验介绍,通过介绍一方面激励这部分学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取长补短,形成班级读书能力的良性循环。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鼓励性评价组的学生进步最大而且稳定;批评性评价组的学生开始进步较大,然后就停止不前,而采用不鼓励也不批评的组的学生成绩最差,且呈下降趋势。这个教学实验结果提示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重视鼓励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在这个实验中之所以优于其他两种情况,是因为鼓励性评价具有特殊的功效。所以,在同学们隔月一次的展示会后都会根据表现评选出本次的“读书之星”或根据表现封个未来演说家、未来主编、未来朗诵家等称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比责任心有力得多的东西。”小学生在情感、意志方面缺乏自我控制,但是对阅读材料中的新鲜事物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他们潜在的兴趣激发出来,那么,阅读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会是一种需要。调查发现,阅读能力发展好的小学生多数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读书;而阅读能力差的小学生常常说他们讨厌读书,觉得没意思。可见,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小学生也是如此。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阅读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避免高压手段强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带着渴求去阅读。另外,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多阅读一些儿童书籍,并推荐给他们。如杨红樱写的《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等非常适合孩子们看,我就大肆渲扬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吊起学生的胃口,不由得他们不看。还有一些童话故事书、科普类等,都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二)、授之以渔,培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仅凭学生的一点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1、要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但凡事有先后,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太低有待发展,而且他们的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精读的训练。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否则容易导致小学生一味追求高速度而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本的理解。2、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读多练,只要是思想健康乐观,积极向上、文句通顺,表达流畅,主题明确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读得多了,孩子的头脑不断受新奇事物刺激,不断自觉联想、思考,对知识的感受性就会一步步提高,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体会到了乐趣就会更投入地乐读、善读。如果一开始啃他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只会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而逃避阅读,害怕阅读。所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地阅读材料,由易到难是非常重要的。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1)摘抄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一些精炼的字词、优美生动的句子,精彩的段落,经典的篇章摘抄在积累本上,当做自己的“信息库”。要求学生每天抽取10-20分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以后的写作准备了丰富的语言基础。当然,小学生主动性积累的意识还不够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每周布置相应的笔记,按时进行检查学生的积累笔记;由于小学生的审美表现和鉴赏能力有限,在摘抄时,不会进行取舍。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①在课堂多进行炼句,对于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学生进行多角度点评,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归纳。②多进行仿句训练,仿句要求学生对句子结构、句子内容、修辞以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大大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③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发现比较精彩的段落、语句,我们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性的认识句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水平。(2)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读书时,还应督促学生养成作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让学生把所得记下来,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有读、有思、有写,作读书笔记时,可以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对文章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它可以使你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批注、做笔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效果。我们经常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①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自己不懂得字词进行勾画,再在课堂中提出来,共同学习,既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字词障碍,又加深了自身的记忆和理解。②要求学生标记课文的重要知识点,课文的结构,层次,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还不能主动的进行标记,老师要不时的提醒学生进行标记。可以采用手势,或重读、按老师的要求等方式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为了使得学生清楚地记好笔记,我们就应该在备课时,做好你的板书,让你的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无意间划下课文的结构图。(3)写心得体会和读后感,进行知识迁移。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我们经常鼓励学生通过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见解,在写体会、读后感时,采取开放的方式,不严格要求其格式和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定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形成多角度、多种思维的感悟,更深刻地挖掘了文本的情感价值,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如在本学期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结合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进行教学,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真正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观看学雷锋的宣传片,感性的去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再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后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并且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学生兴趣极高,学生踊跃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