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同志们,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坚持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引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其中有四个观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个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个是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四个观点都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有直接关系的。那么如何来理解党的先进性呢?我的理解首先是理念的先进。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先进的一个理念。相对于官本位、金钱本位来讲,以人为本是一种先进理念。第二个方面的先进叫做制度先进。理念的先进要通过制度的先进来保证。如果我们的制度不能保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加以实现的话,那么党的先进性的贯彻落实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个先进是能力方面的先进,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能力能反映和达到时代和人民要求的水平。第四个先进叫做作风的先进,我们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要用权力来为人民服务。如果个别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这就不是一个先进,是一个落后的现象。以能为民就是作风上的先进的一个表现。这个四个方面的先进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根据先进的理念来建立先进的制度,然后用这个先进的制度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凭这个执政能力来为人民服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先进性的问题涉及到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先进的一个分水岭是以权谋私还是以能为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所以讲党的先进性的问题离不开党的宗旨问题,也离不开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问题。所以我想围绕着坚持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主要讲以下三个大的问题。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在以人民为本中国共产党立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在于以仁为民。这个道理,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比较理解的也比较了解的。为了把这个道理做深一步的理解,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再做一下展开。一个是理论上的,一个是历史上的,一个是现实来看的。(一)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离不开讲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么,马克思在大学本来是学法律的,后来改法律学哲学。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马克思这个选择似乎是不可理喻。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学经济学法律了。现在以法制国,法律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学科。哲学在今天,有一点被边缘化了。那么马克思放着法律这个好的专业不学,学哲学。那么为什么马克思这个专业选择选哲学呢?因为在当年,马克思面临一个很重要一个现象,就是工人阶级把蛋糕给做大了,但是资本家把蛋糕给切走了。然后资本家拿走了蛋糕反过来又剥削和压迫工人。马克思感觉到这个现象不公平。所以站在革命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现象而且试图改变这个现象。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找一个依靠的力量。马克思感觉到工人阶级是主要的依靠力量,因为工人阶级一无所有,他生产的蛋糕被资本家给切走了,所以他的革命性最坚决。但是马克思又感觉到工人阶级第一是缺乏理论素养,这种革命性很容易形成自发;第二个工人阶级需要组织起来,一个是武装起来,一个是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是理论武装,但是当时马克思所面临的很多理论都不能拿来用来武装工人阶级,很多理论并不是完全是为工人阶级说话的。所以马克思试图建立一种为工人阶级说话的一种理论。而要建立这个理论,首先必须弄清楚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要搞清楚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必须有一个方法论,有一种世界观,而这个方法论和世界观必须诉诸于哲学。所以马克思想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而这个新的哲学主要研究现实的人。而这个现实的人主要有两大阶级:一个是工人阶级,一个是资本家阶级。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就列出来研究工人阶级和资本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马克思逐渐发现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然后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唯物史观的创立,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不可能有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之所以改哲学这个专业,就是试图建立一个武装工人阶级的一个理论。所以在1843年马克思讲了“哲学是工人阶级的头脑,而工人阶级是哲学的心脏。这两个应该实行联姻,应该实行结合。”这是理论武装。第二个任务还要把工人阶级给组织起来。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就成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也积极参加这些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一些活动。《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一种为工人阶级说话的一种理论。在《共产党宣言》的扉页上,马克思、恩格斯写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讲的一个组织,把工人阶级给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另外一个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一些基本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实际上是为工人阶级说话的,是代表工人阶级的一个理论。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它的利益是代表工人阶级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从理论来讲,马克思创立的理论,组织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都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是为工人阶级说话的。所以从理论来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从理论上来看的。(二)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依靠人民发展而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革命时期,一个是搞建设,一个是搞改革。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可以大致从它完成的任务来讲是这三个时期。我们先来看一看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它怎么来依靠人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这个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理论,这个新的理论需要一个阶级来接受,也需要用这个理论来武装一个阶级,当时那个阶级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当时中国工人阶级也是以先进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阶级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一个产物。而在当时,是以先进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么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要建立新的江山。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要论武器,我们是小米加步枪,而我们的敌人是飞机加大炮。但是我们最终战胜了我们的敌人。这个胜利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所以从革命时期来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个道理比较简单。我们再进入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把人民群众个人的正当利益摆在议事的日程。这个观点我想通过对比来加以说明。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和作为一个执政党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个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它主要任务是代表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一句话叫做用权于民。所以第一个区别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执政党要用权于民。第二个区别,中国共产党它在作为执政党的时候,它的思维方式是双赢共生,协调发展。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的思维方式叫做两极对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毛泽东就讲:“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搞政治就是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的思维方式是两极对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是对着干。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它的思维方式必须转换,那就是强调双赢共生,协调发展。你有蛋糕吃,也让我有蛋糕吃;你活下去也要让我活下去。我们共同的协调发展共生。而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建设时期,必须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第二个区别。第三个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主要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这是它一个主要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他不仅还要坚持这个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基础,同时,它还要进一步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所以在执政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社会发展当中一些合理要求,凝聚社会发展当中一些积极的力量,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这恐怕也是一个区别,第三个区别。第四个区别,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比较看重国家的利益,相对也比较强调集中。因为在革命战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掌权。为了把革命取得成功,它就必须集中社会的一些资源,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给动员起来。首先关注的是国家利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大河没水小河干。所以强调国家利益强调集中。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是它其中一个因由之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当然还要坚持国家利益,还要强调集中。但是这里有一个关系它必须处理好,一个是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一个是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而不是要牺牲一个来实现另外一个。当然在关键的时期,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但一般情况下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还要解决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在执政的时期,民主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从传统社会来讲,我们中国缺乏民主的传统,也缺乏民主的经验,今天我们搞民主化的进程,法制化的进程,应该说,我们国民的素质与这个进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搞民主,这个必须要摆在议事的日程。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搞不好,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搞的不是很好。所以作为一个执政党要把民主摆在议事的日程。我以上讲了四个方面的区别,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它必须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把民主的问题,把用权于民的问题,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问题摆在议事的日程。这也是个人民的问题。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搞不好的。我们再从改革开放这个角度来看一看。我讲了革命时期,也讲了建设时期,从1978年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搞改革开放。我想用以下四个概念来描述一下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大致的进程。第一个概念叫做动员和参与。第二个概念叫做尊重人民诉求。第三个概念叫做整合和凝聚。第四个概念叫做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概念,动员和参与。同志们回忆一下,在1978年,八十年代那个初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是干什么?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给动员起来,然后参与到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参与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想把农民的力量给动员起来;我们发展乡镇企业,想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力量给动员起来;后来1984年,我们把改革引向城市,也想把工人的力量给动员起来。当然这个任务完成的并不是很好。但是那个时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动员和参与。结果怎么样呢?很多很多的社会力量被动员起来了。也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了,而且越来越发挥作用,作用是越来越大。有为比有位。当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有所作为的时候,他们就有很多很多的要求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来了。有些人要求,在社会当中应该有他们的地位。有些要求是要获得很多的社会资源。有些要求是利益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权利诉求,各种各样的要求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进入第二个时期,要尊重人民诉求。整体来讲,在1978年以前,我们很多人,他的想法叫做“我想”。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很多理想目标想实现,很多理想愿望想实现,所以“我想”这两个字,大致可以概括那个时期很多人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所以那个时候搞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看,是“我想”吧,我想超美国,我想超英美,我想大炼钢铁,很多很多的愿望想法都出来了。当然后来在某个时期,这种“我想”变成狂热,变成狂想。1978年以后国门一打开,忽然发现我们中国人还比较穷。很多地方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我们都是很多都是匮乏的。经济是短缺经济,所以,当我们的力量发挥出来以后,各种要求都提出来了。我用两个字来概括叫“我要”。我要车子,我要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