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姓名:李孟丽学号:1404282070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三关于本模块教材的内容结构五局部分析二四内容大纲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1、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先前的教育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不适应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近五十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其次较大的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颁布,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2、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我国中学生物教材按照《纲要》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采用“一标多本”的方式编制。目前,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共5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河北少儿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简称“中国地图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浙江科技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二、该模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既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又与其他模块有一定的联系。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选修模块──《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生物科学与社会》中《人体的器官移植》、《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等节,需要本模块中免疫调节的知识作基础,《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一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生态工程》专题,需要本模块中的生态学知识作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章节都有所涉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又专门设有《生态工程》专题,因此,在本模块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即可,不要过多涉及工程技术细节,对应用成果的介绍也不求全面。•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做出了这样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为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分析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教育价值如下:•知识方面: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理解稳态,调节等概念。•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模型构建的方法。•情感方面:关注生物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其他方面: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三、关于本模块教材的内容结构•1、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特别是本模块的内容标准)是本模块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总的设计思路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本着便于教和学的原则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编排体系的设计、知识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STS教育思想的渗透等方面。2、编排体系的设计本模块主要包括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层次稳态的维持为主线,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根据每章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稳态”和“环境”是贯穿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前言指出:“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这一表述点明了本模块的基本立意:所谓“稳态与环境”并不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群体水平的“生物与环境”的简单加和,而是将生物的个体和群体都当作生命系统来看,它们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都能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将“稳态”和“环境”当作贯穿整个模块的核心概念,应当是设计本模块编排体系的基本思路。•知识性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举例说出、描述、列举)的有6项,属于理解水平(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说明)的有11项,属于应用水平(分析)的有1项,理解水平的条目占61%以上。可见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定位是理解。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定义,理解是指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和整理信息。这既是对教材内容深广度的要求,也暗含了对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的要求(如体系内在逻辑关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其他模块一样,本模块的能力目标是全方位的。不同的是,本模块由于侧重于宏观水平的内容,便于联系实际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具体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中列出了五项调查:调查某种动物激素的应用、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此外还列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探究,以及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等活动。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本模块内容设计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在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范畴的内容有七项,占总条目数的27%,其中两项使用知识性目标动词:“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五项使用情感性目标动词:“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如何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是教材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模块教材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是:教学内容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系统的稳态(或稳定性)的维持为主线展开,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如下图)以上所说的知识主体思路,具体处理因章节内容特点而有所不同,例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未强调稳态;种群部分侧重在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群落部分则侧重分析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本教材的内容跨度很大,学习本模块的结果可能很有可能是一堆零散概念的堆积,而不能形成整体。3、知识内容深广度的把握•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内容的广度按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来把握,深度以理解水平为主。•原则:•(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知识内容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为体现先进性,一方面面对概念和原理的阐述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另一方面以不同形式介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人类脑计划、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等。(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使知识内容层次分明内容知识以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为重点,适当兼顾一些拓展性内容。(3)纵横衔接,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促使学生所学知识的结构化是知识教育的重要目标,教材重视帮助学生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重视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横向衔接。(4)强化科学方法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安排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活动中,设有大量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数据、进行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正文旁栏中还设有思考题和“想像空间”等,对培养思维能力也有帮助。四、教材的呈现方式1、注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驱动知识的建构。每节课都从“问题探讨入手。该栏问题除出自科学史外,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不少章节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分析本体,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2、改进教材编写模式,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该教材每章有章首页、若干节、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四部分组成。每节一般由问题探讨、正文主栏、正文旁栏、练习四个板块组成。正文中灵活安排”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想象空间”、“旁栏思考题”等栏目,有的节后有技能训练或课外阅读栏目。•章首页由标题、引言、题图和配诗等组成,引言力求精炼生动,自然引出本章要探讨的中心问题,题图紧扣主题精选图片,并配以画龙点睛的小诗(或警句)烘托氛围,引人入胜。并且启迪学生从生命活动的调节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及至宇宙和人生等方面进行思考。•各节设置的各种栏目,功能多样,视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栏目名称栏目功能本节聚焦提出本节要探讨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旁栏思考题深入理解正文主栏内容,活跃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相关信息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一般不要求记忆知识链接不同章节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想象空间体现知识迁移,培养想象能力技能训练训练科学探究技能,相当于作业•课外阅读栏目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话、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四个栏目的数量和功能如下:科学技术社会7篇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体现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科学家的故事1篇介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给学生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启迪科学史话1篇介绍科学某一领域发展的历史,帮助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4篇体现生物学与职业的关系,提高人生规划能力•本节联系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前者用于巩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后者意在培养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本章小结既对本章知识要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梳理,又对本章包含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自我检测包括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四部分。四、本教材与外部联系分析•1、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本模块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基础,同时又为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的“人体的器官移植”、“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等节,需要本模块中免疫调节的知识,“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生态工程”,需要本模块中的生态学知识作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又要注意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来夯实基础。•2、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本模块中需要运用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问题,•计算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种群的数量变化、调查种群密度以及物种丰富度等等都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本模块中要用到构建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的研究方法,开展模型教学,以增进学生对模型的熟悉、对建模方法的理解,培养他们建模的能力。这与物理、数学都有很大的联系。五、局部分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方面•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4.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5.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6.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7.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力方面•1.练习并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2.通过反馈调节的学习,初步领悟控制论的思想;•3.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2.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