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教案2《韩非子——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生平,识记并理解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以及其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掌握,学生能够与现实生活中我国提出的“依法治国”思想紧密联系,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懂法、守法、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明确“法”的重要性,树立法制思想。二、教学重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三、教学难点:韩非子的思想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对比研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幻灯片展示图片:《完善民主法制》。目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原来单纯靠行政手段调节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方法已经不适用,需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因此,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加快了制法的步伐,也制订出了一大批既符3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适用性的法律法规。而早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末期,就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了“以法为本”的思想,他就是韩非子。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新课讲解】(一)时代背景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青铜器的使用、铁器的普及,标志着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奴隶们除了耕作井田之外,还有条件开垦荒地,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以及与私田相适应的,以实物地租形态表现的封建生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产生。随着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布成文法活动开始列入社会变革的日程。政治上,西周时期周天子大一统的宗法统治开始动摇,分封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礼制已不能治理天下,法治观念逐渐兴起,并被各诸侯国所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生平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与李斯同师荀子。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对其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4代表人物。(三)政治思想——法、术、势韩非子对前期法家思想进行了吸收,他吸收了商鞅的法治理论、慎到的势治理论、申不害的术治理论,并对这些思想进行了融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法家思想,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包括法治、势治、术治这三部分,并且还强调这三部分之间的联系。1.法——国家制订、百姓遵守之规范“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宫府,而布之于百姓也”。韩非子认为法是由国家来编订,让官府来具体设施,并让老百姓周知和遵守的规范。他在其法治理论中最强调法的地位,“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2.术——君主统治的手段和策略韩非子概括为:“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内容包括任免、考核、赏罚各级官员的手段,具体来讲,有“众端参观”、“必罚明威”、“信赏尽能”、“一听责下”、“疑诏诡使”、“挟知而问”、“倒言反事”等(《韩非子·内储说上》)。3.势——国君的地位和权力韩非子发展了慎到的观点,认为“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韩非子·功名》)。并进一步指出“势者,胜众之资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韩非子·八经》)。他强调势对于法令的畅通5非常重要,国君要懂得依靠自己的权力推行法律,势和法结合,“抱法处势则治”。如果“释势委法”,“尧舜不能治三家”(《韩非子·难势》)。他把慎到的势发展为“自然之势”和“人之所得势”,丰富了势的内容。拓展思考:法治、势治、术治之间的关系。韩非子强调君主治国要法、势、术三种手段并用,这样才能维护好自己的统治地位。韩非子认为势是法和术的前提条件,君主只有拥有了势,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才有资格谈到用术的问题。因为术只有君主才能拥有,是君主驾驭官员的手段。同时有了势也在有资格和条件制定一个国家的法律,并且有资格和条件去实施法律。法和术是保证君主势的两种必要手段。一方面,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势,必然要依法治国。君主在治国的时候,势与法结合,就会治理好国家,反之势与法相互分离,国家就会动乱。另一方面,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必然要用术,将势与术结合起来,治国就会轻松,而势与术分离,治国既劳累,国家也会出现混乱。总之,成功的君主在治国时必然兼用法、势、术。(四)中外对比:韩非子VS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公元1465年~1527年)与韩非(公元前280年~前233年)都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尽管他们生活的时代各异,地域不同,但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意大利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内忧外患、朝代6更迭的时代。当时的意大利半岛上,有那不勒斯王国、米兰侯国、威尼斯、佛罗伦萨共和国和罗马教皇国,它们经常受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的侵扰。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场和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实现国家统一,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意大利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正是这一时代要求的反映。韩非子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割剧,诸侯混战,相互吞并,这种斗争关系到每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当时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在许多诸侯国出现,客观上要求结束奴隶主贵族统治,实现国家统一并发展封建主义,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也正是这一时代要求的反映。同样是大变革的时代,同样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探讨了时代的切身问题,提出了系统完整的政治理论,各自成为当时世界上伟大的政治设计师。韩非子死在秦国,他的思想也留在了秦国,在很大程度上被付诸实践,并最终导致秦统一中国。而马基雅维利一方面使政治与道德分离,证明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另一方面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这一理论有着持久的生命力。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两人,一个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一个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意大利,但他们的政治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持“性恶说”;都鼓吹专制政体;都认为国家利益上或君主利益至上;都主张政治高于道德等等。因而,他们都无愧于自己的时代,都成为自己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7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适应了由诸侯割据向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过渡的历史需要,是以加强君主独裁和维护君主利益而开展的,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必须看到这种理论的严重局限性:他的理论是以“强力”为前提,以君权至上为内容,以地主阶级的“功利”为目标,以“惟暴力论”为依据的,这种理论的片面性会反过来危及封建制度的巩固。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也正是韩非子,最先真实地揭开了君臣、君民之间关系的帷幕。不揭开这个帷幕,双方都缺乏自觉性;可一旦揭开,又使双方都处于恐怖之中。因为他的理论,秦最终统一了中国。也正是他的理论,秦朝很快便灭亡了。马基雅维利也是强权政治的信徒,他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围绕一个目的——为了实现意大利统一。后世的政治家几乎一致批评他的《君主论》,但却几乎一致地实行他所阐述的理论。马基雅维利对政治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强调政治的本质是权力。他是最早意识到了近代专制君权新特征的人,也是“国家利益”这一现代国家学说重要概念的理论源头。国家利益先于道义考量的主张,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在国际关系方面,“国家利益”至今仍然是理解外交政策的一条重要原则。(五)人物影响1.历史意义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一整套君主专制的理论,这套严密的理论为秦王嬴政所吸收,使之成为秦统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制约了秦国及秦王朝的命运。8“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思想奠定了封建王朝统治术一个方面的基础。后世帝王明用儒,暗用法,软硬兼施,杂王霸之道而用。2.现实意义(1)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韩非子“以法为本”的主张得到现实的实践,成为当代的主流思想。(2)韩非子的“术”是指君王统治的手段和策略。在今天看来,可以变为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如对工作有成绩的给予褒奖,对工作不称职的给予责罚。(3)韩非子法治思想的精神核心是讲公平、平等。他提出了“法不阿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人们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思考探究:法家思想中的“法”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一样吗?有什么区别?点拨: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是有根本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而现在所提到的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这点应该注意。对于法家思想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利用。9我们小组的特色:1、以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成果为借鉴,来思考当今我国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在学习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同时,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来学习,利于拓展知识和便于记忆;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4、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介绍思想家的时代背景、生平,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想家的思想成果,而且讲课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