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四运动通过半个学期的近代史学习,我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近代史1840年到1949年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五四运动了。下面,我就根据我自己的见解浅谈一下五四运动。如果说中国古代历史宛如锦绣,那么中国近代史则是那血淋淋的腐尸。清政府猥琐的延续着微弱的生命为西方列强卖命,麻木的面孔,僵硬的躯体。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用他那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顽强的生命力,演绎着中华文明不可断,中华儿女不可绝的历史征程。一步一步走来,多少日子的艰苦奋斗,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呐喊,我们彷徨,我们无奈,我们坚韧……黑暗的日子让我们恐惧,战炮声、厮杀声,声声紧紧揪着中国人民那颗伤痕累累的心。1840年,鸦片无情的撒向中国的每一寸土地;1842年,《南京条约》讥笑般挑逗着中华儿女;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趁火打劫;1844年,《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铺天盖地;1858、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贪婪的吮吸着中华的雨露;1885、1895年《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腐蚀中国领土。那么多残忍的掠夺,那么多可怕的联军。哪有一片净土?于是,1901,年,噩梦般得《辛丑条约》席卷而来。人民在喘息,人民在挣扎,忍受着非人的待遇,忍受着牲畜般的凌辱,忍受着那么多的嘲讽,“东亚病夫”冷酷的刺痛中华儿女的心。那些一页页的历史画面如电影般放映—1937年得南京如人间地狱,日本鬼子玩着杀人游戏,多少妇女被凌辱,30万死不瞑目的亡魂啊!中华人民在等待,等待一个反抗的机会,等待一个崛起的生命。过了那么多的日子,过了那么多的夜晚,来了,那一刻的钟声终于敲响了。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中国人民绝望了,彻底绝望了。到了,反抗的时刻终于到了,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的大多学生走向街头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正在这个时候,中国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不再是个人的反抗,这是一场集合了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全国范围的运动——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铺天盖地般包裹着中国大地,顿时群英奋起。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人聚集在天安门,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如此张扬着一代热血青年的爱国精神。虽然只是学生,手无寸铁,但是他们任然顽强的革命,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抛头颅洒热血。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投生革命中,仅仅是口号吗?不,他们不是语言的奴隶,行动的小人,“火烧赵家楼”烧得惊天动地,烧得大快人心。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军阀统治者以极大压力。上海的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以援助上海的抗议活动。梁启超,那个戊戌变法的英雄人物;林长民,撑起国民外交协会一片天;陈独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蔡元培,张显着新一代教育者的风范;鲁迅、胡适,风姿灼灼的文学家,他们引领着这一场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为了名族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宣扬着民主和科学的精神理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政府在巴黎的外交失败的产物,大学生,工人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呼号口号走上街头。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启蒙运动,那么五四运动则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和升华,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伟大力量,这正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五四运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深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它极大促进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政治上,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出现,对外来说,主张各民族均享有自主决定其命运的权利,不受外来民族的支配。对内来讲,则是针对政府的专制,而要求实现民主权利、反对腐败统治。五四前后中国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从一开始人们对巴黎和会的满心期待,而后是对威尔逊十四条的迷信,结局却换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人们终于醒悟了,变被动为主动,再加上这一时期国内报纸刊物的大量宣传,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以及数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民族自决思潮在在这一时期兴起并发展开来。与此同时,在这次民族自决运动中,群众参与面之广是空前的。巴黎和会开始召开,国人便对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希望,然而山东问题处理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国人,在山河破碎,是非颠倒,国家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淤积已久的爱国情感猛烈地迸发出来,最开始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展开,参加者不仅有学生、大学教师而且工人、商人等也位列其中,声势巨大,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多个城市。而此前的一些民众运动,很突出的一点是政治参与面比较窄,往往局限于一个或几个阶层,例如戊戌变法主要局限于正从传统士绅转变来的知识分子阶层,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农民阶层,而辛亥革命的主体则主要为受革命党人影响的学生、新军和会党。最重要的是此次民族自决运动的思想深度是以前的政治运动所不能达及的,一战特别是巴黎和会的召开,使国人在思想,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经受了一场洗礼,从而在对抗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外国列强压迫的民族自决运动中表现得比以前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在以往的民族主义运动或斗争中,人们反对的主要是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没有把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与反对国内封建统治者的斗争结合起来,而此次五四运动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彻底,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实质是爱国,这同以前任何一种运动是有明显区别的。北洋政府出卖国家权益以及在五四运动中打压学生和群众的野蛮行为严重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对内改革的紧迫性。经济上,渗透的民族主义似乎与大众生活更加相关,很明显的就是中国在一战前后兴起的实业救国思潮与提倡国货运动,这是一战期间及战后经济民族主义最突出的一个表现。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全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爱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人们对日本的嚣张行为感到愤慨,变本加厉的是在巴黎和会上,决定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中国外交的失败彻底击溃了人们的底线,抵制日货运动也很快达到高潮,学生是此运动的先锋,与此同时商人在运动期间的积极表现也很值得重视,巴黎和会上中国合理要求遭拒绝的消息传出后,商人义愤填膺,全国商会致电巴黎公使万勿签字,上海总商会等则积极发起救国储金,为救国全权出力。在各方力量抵制日货的运动中,北洋政府虽然并没有充当组织者的身份,有时在日本的压力下它还委曲求全甚至还要赔偿日方的损失,尽管如此,在此期间政府感于当时的不利形势还是实施了诸多有利中国发展的经济措施,这些行为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积极抵制日货的同时振兴国货也是当时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任务。国货不兴,即使日货完全被排斥出中国市场,中国也不能最终实现独立富强的民族主义目标,因此“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中国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因为除日本外,欧美国家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大量份额,中国的制造业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无疑刺激了中国实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属于青年的爱国运动,1919年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但是21世纪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牢记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一个个血流不止的伤口,用我们的热情和责任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和统一。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依旧洋溢着一颗颗爱国的心。如今的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我们去游行示威,我们要做得仅仅是用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在神州大地上书写新一代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