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鹤壁高中宏达年级限时训练历史试题2012.12.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A.分封的依据B.分封对象的主体C.分封的目的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2、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3、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民主政体是指()A.西周分封制B.专制主中央集权制度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4、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5、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6、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C.15英寸等雨线是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较发达7、某史书记载:正月望日,京城各寺,水陆普度大斋之会竞相而办,从者甚众;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判断下列关于这段文字描绘的时代及对应史实正确的是()A.汉代,推恩令遭到了封国强烈反对B.唐代,三省长官在政事堂激烈争论C.宋代,对贸易时间和地点严格限制D.清代,征税的主要依据以人丁为主8、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0、苏州全晋会馆(右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①当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②晋商注重联络乡谊③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④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2012年1月长沙一模10题)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12、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13、(2011•广东•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4、我国历史上采用多种纪年法。《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2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文中“永和九年”属于()A.公元纪年B.年号纪年C.干支纪年D.朝代纪年15、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到中国向皇帝祝寿,清廷提出“接待远人之道,贵在丰俭适中,不卑不亢”,“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亦不可过于简略,致为远人所轻”。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是A.规定接待外国使臣的原则B.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C.中华民族好客的传统D.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17、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8、到1912年,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各种政纲、政见竞相宣示。据统计,当时政党政团数目高达312个,可谓社团迭现、政党林立,蔚为大观,随即喧闹一时,匆匆画上句号。上述材料意在表明A.辛亥革命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袁世凯制造“宋案”影响恶劣C.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失败D.中国社会结构复杂难以现代化19、上海开埠二三十年后,上海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女工。据统计,从1882年到1894年,上海有外商丝厂4家,华商丝厂8家,共有工人9600人,其中女工占90%。这说明A.妇女是近代产业工人的主体B.妇女的生活观念发生变化C.妇女的生存权利得到保障D.妇女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20、“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材料中的“乙未”应指()A.1894年B.1895年C.1896年D.1898年21、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22、1919年2月9日,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依我看起来,就是个‘德谟克拉西’……所谓的‘德谟克拉西’,就是扫除社会上贵族阶级,用一般民众,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所谓‘经济的德谟克拉西’,就是废止资本主义生产,用一般民众,造出大家是劳动者,大家做了大家用的一个平等的经济组织。”该文()A.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B.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C.将社会主义的内容注入到民主的口号中D.呼吁以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3、《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史实不包括A.光荣革命B.海外扩张C.工业革命D.十月革命24、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说:“九一一之前,中国取代苏联,成为一个新的威胁。……中美关系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糟。九一一之后……中美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合作。但是……中美关系也没冇蓿上去那么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九一一事件成为中美关系变化的一个契机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上升③九一一事件后,中美双方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④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26、在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经济困境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这应归功于()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2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自然法律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D.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应当是平等的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B.苏格拉底想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D.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329、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30、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31、法国史学家K。波密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②光荣革命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32、(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9题)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33、(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19题)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