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高月求(肝病防治要点)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高月求大夫个人网站文章列表文章详情医学科普“治未病”理念在肝病防治中的应用发表者:高月求2110人已访问“治未病”是中医药防病治病极具特色的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主要方面,通过中医药特色个体调养,全过程干预疾病发生、生成、发作、传变、复发的危险因素,达到“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的健康目标。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强调个体化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机体状态的特色和优势,提升机体自身状态而防病治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乙、丙)及其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进行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医药干预,促进广大肝病患者早日康复!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风险因素与保健防治要点(一)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HBV进入血液有以下一些主要途径: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酒精是除肝炎病毒外,慢性肝炎、肝硬化恶化的最大危险因素。饮酒后摄入的乙醇80%经胃和小肠吸收,90~98%在肝脏被氧化成乙醛,乙醇和乙醛对肝脏均具有损伤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变化,如高尿酸血症、低血糖症、酸中毒、脂肪泻和高血脂症,加剧了肝脏的代谢紊乱,加重了肝细胞病变,进而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中毒又可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影响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清除病毒的能力,使疾病迁延不愈,发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酒精还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物质,若再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乙肝病原携带者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0到30倍,长时间的乙肝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强烈的相关性,80%的肝细胞癌的发病与肝硬化有关,约有1/4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患肝硬化或肝癌。有调查显示,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较HBeAg阳性的患者临床症状更重,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可能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年龄大于50岁、有长期饮酒史(饮酒量大于75g/天)、有出血史、甲胎蛋白大于50μg/L、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70%、血小板计数小于60×109/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70%。这些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引起大家的极度重视。在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高风险人群,其4年中肝癌的累积发生率可达61%。对于这部分高危患者非常有必要缩短肝癌相关指标(如甲胎蛋白、超声波检查等)的临床检测周期,这样可能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中国台湾地区近期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抽烟会增加慢性乙型肝炎转变成肝硬化的风险。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瘾君子如果每天抽烟多于20支,患肝硬化的相对危险是不抽烟者的2.1倍。这是因为香烟中的化学物质需要肝脏代谢解毒,抽烟会增加肝脏负担。乙型肝炎流行调查显示,乙型肝炎患者如果继续抽烟,将比不抽烟的患者更容易患肝硬化和肝癌。另外,老年化也是慢性乙型肝炎恶化的危险因素。患者的肝脏处于慢性发炎状态,年龄每增加一岁,肝炎恶化的相对危险性就提高1.06倍。(二)重视疾病的预防保健1、未病先防,防病于先感染乙肝病毒,是发生乙型肝炎的必要因素,如果能够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就能控制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预防乙肝的发生,就必须截断可能的感染,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未感染过HBV的人群)都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其包括: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⑥进行血液透析或使用血液制品者;⑦性活跃人群;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⑩注射毒品成瘾者;长期教养机构中的犯人。除了注射疫苗预防外,我们还可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来预防HBV的感染。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共用剃须刀、牙刷和其它器具;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在非专业机构进行针灸、纹身;在医疗行为中,严格执行医疗制度,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实行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严格消毒易造成创伤的医疗器具(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增强无菌观念,预防医源性传播乙肝。但是,如果万一不小心接触了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那也不用恐慌,此时及时到医疗机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同时接种乙肝疫苗也还是能够进行预防的。2、既病早治,防微杜渐(1)正规治疗首先要强调的肝病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不要道听途说,轻信秘方,在门诊经常碰到一些病人在外服用秘方,在病情无法控制时,转诊而来,往往病情很重,治疗效果也不好,这里没有刻意贬低秘方的作用,但大多数秘方都未有符合疗效评定的正规临床观察,难免鱼目混珠。其次是有些病人治病心切,不论在哪级医院看病,都不放心,经常是同时在不同医院找不同的医生看,同时服用所有药物,其实,对病情反而不利,因为治疗药物不是越多越好,药物代谢都要经过肝脏,服药过多,会加重肝脏负担,进而加重病情。(2)正确治疗有些肝炎病毒阳性的患者,也不管有无抗病毒指征,是否能够抗病毒治疗,就随意开始或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注射干扰素治疗,这样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还有部分病人,已经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抗病毒治疗,却不遵循医嘱,或私自减量、或间断服药、或擅自停用,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取得疗效,还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中医药治疗肝病以其疗效确切而在肝病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部分病人,只要见到肝功能异常时,也不管中医如何辨证,是否有热象,就擅用一片苦寒的清热解毒之品,长期服用往往不仅不能使病人病情得到缓解,反有可能加重。(3)及时治疗慢性肝病、急剧加重的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由于疾病后期发展多呈不可逆转之势,如就诊时间稍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往往不管如何积极治疗,病情都会进一步发展。临床中,常可遇见一些慢性肝炎的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乏力恶心等症状,还常常或因琐事或因工作等种种原因,拖延就医,待到病情危重不得不来就医时,已经很难力挽狂澜。部分肝硬化患者,常常是已经发展到出现了大量腹水,大腹便便时,才来就医,一经检查,往往已是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期了,错过了阻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良机。慢性肝病患者必须及时就诊,切莫延误战机。3、瘥后调摄,防其复发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肝病,三分治病十分养。在急性期或重型时或许需更多依靠医护人员,但到恢复阶段和慢性病程时,则主要就靠患者自我调摄保健,肝病调护有以下四大关键之处:(1)饮食宜忌需注意肝病饮食的基本原则是“高蛋白质”“充足热量”。原因在于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能提高肝脏的代谢功能,促迸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和肝脏功能的恢复,从而使病情得到改善。当然,这一原则也必须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病情重、在肝病活动期、肝病晚期,则不宜应用高蛋白质饮食;慢性肝炎病人以及其他病情稳定的较轻的肝病病人就不必过分拘泥于这一原则,而只要能保持营养充分即可。充足的蛋白质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成与分泌血浆白蛋白。正常人每天约合成10~16克血浆白蛋白,分泌到血液循环中,发挥重要功能。肝脏疾患时,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乙醇和药物中毒等,均引起肝细胞合成与分泌蛋白质的过程异常,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进而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功能。正常人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60天,因此急性肝损伤时(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但慢性肝损伤时(包括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每天仅能合成3.5~5.9克血浆白蛋白。因此,必须提供丰富的外源性白蛋白,才能弥补肝组织修复和功能,改善对白蛋白的需要。一般认为,每天至少提供蛋白质1.5~2克/千克,最好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瘦肉、鱼虾、乳类、禽蛋及豆制品等,尤以因低蛋白血症而形成大量腹水的肝硬化病人更需要供给高蛋白质饮食。但进食蛋白质食物也需要有度,对于肝炎急性期、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消化道反应较重的患者如给予高蛋白饮食,不仅增加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腹泻,而且也会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恢复不利。此外,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可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氨和其他有害物质,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对于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或曾经有肝性脑病的病人,还是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取。肝昏迷病人在清醒后,可每天给予蛋白质0.5克/千克,若耐受良好,可增到每天1.0克/千克,直至每天40~50克。最好进食以牛奶等乳制品为主的动物蛋白,因乳制品产氨最少,其次为蛋类,而肉类则产氨较多。目前推广应用植物蛋白来代替动物蛋白,这样每日摄入量可增加到40~80克。植物蛋白的优点:(1)含芳香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少;(2)含纤维素丰富,能调整肠道菌丛对氮质代谢作用,促进肠蠕动;(3)植物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有降低氨生成的潜在作用。适度的碳水化合物(糖类)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众所周知,1克糖在体内完全分解氧化,和产生4.1千卡热能。人体所需要的热能50%~70%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为谷类、薯类和豆类。每天摄入的热量约2000卡左右。急性肝炎病人,消化道症状明显,进食甚少时,可给予一些高糖食品,甚者可静脉输入10%的葡萄糖溶液,以保证病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热能。同时肝脏可以将消化道吸收来的葡萄糖转变成糖原,丰富的肝糖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并能增强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能力。肝硬化使肝脏调节血糖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低血糖。因而患者应适量补充一些糖。除一日三餐外,还应在餐间补充一些甜糕点,补糖量和糕点一次量不宜过多,以25~50克为宜。肝病患者,尤其伴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的病人也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糖类和甜食,以防止血糖增高,且摄入的糖类在满足了合成糖原和其他需要之后,将在肝内合成脂肪,并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从而引起肥胖、脂肪肝等。另外,糖类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胰腺β细胞负荷过重而功能不全,造成食源性糖尿病。适量脂肪肝脏是脂类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运的重要器官。肝功能障碍时,胆汁的合成、分泌减少,对脂肪消化不良,出现厌油腻等症状。摄入脂肪过多时,尚可出现脂肪泻。故应限制脂肪摄入,尤其在肝炎的急性发作期。但脂肪摄入过少则又影响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A、D、K、E和β-胡萝卜素的吸收,所以又必须予以适量的脂肪。每天40~50克,占总热量的25~30%。动物性脂肪应尽量少吃,应以植物脂肪为主,如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其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油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故称必需脂肪酸。在缺乏必需脂肪酸时,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肝内脂肪外运受阻,易形成脂肪肝。为了保证低脂肪,菜肴的烹调方式应当以蒸、煮、烩、炖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
本文标题:高月求(肝病防治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1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