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出土文物对于历史研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复原和重现中国古代历史。出土文物都包含着很多的重要历史信息,考古学家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和解读,并且结合历史学家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共同建立起一个历史的时空框架。可以说出土文物是说明史实、揭示历史规律的证据。利簋的出土及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周武王于甲子日灭商准确无误,为商周断代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实物标本。与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先,“唯甲子朝,岁鼎”明确的记载了武王征商的具体时间是甲子清晨,木星当空时刻,把中国历史有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其次,“克闻夙又商”讲解了战争持续的时间是从晚上到第二天的早上;第三,“辛未,王才管自,易又吏利金”说明了再战争之后武王对于功臣利的赏赐;第四,“用作坦公宝尊彝”,记载了制作利簋是为了祭祀“坛公”。二、证文献之真伪,补文献之缺失,纠文献之不足。三、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但历史并不是小说,周武灭殷商具体在哪一年,究竟有没有牧野之战,缺乏具体物证。《尚书》、《逸周书》记载周武王在甲子这一天早晨开始伐周,但无具体年份。其他的先秦文献也都是语焉不详,从而史学界千百年来一直对此争执不休,形成40余种结论,从公元前1130年到前1018年,相差竟达112年。遂成为一个千年棘手难题。周武王讨伐殷商纣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其重大的事件。因此,武王伐纣年份的准确确定,从而夏商周年代的准确断定,对于中国古代史有着非凡意义。想不到30年前陕西临潼出土的一件青铜器——西周利簋,却使得这个千年棘手难题迎刃而解。1976年,在陕西临潼发现了一个西周早期窖藏,出土了一大批青铜礼器,其中一件高28厘米、直径约22厘米的食器簋(读鬼),通身饰有兽纹、龙纹和云雷纹,制作十分精美。更为难得的是,在其内底部刻有四行32字铭文:“武(带王旁)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锡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据考古专家解读,其意思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岁星当头的甲子早晨,贞问上苍,得了吉卜,从而使克商得以实现。到了第八天(辛未),周武王在阑师这个地方论功行赏,右史(官名)利(人名)得到许多赏金(青铜),用来为利的祖先檀公做了这些祭器。这也是这件食器簋现今被命名为西周利簋的缘故。“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学者们正是根据西周利簋的铭文,再结合参考史书记载和天文星象的记载推断,终于确定了周武王讨伐殷商纣王是在公元前1045年。专家学者们争论了两千多年的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由于西周利簋因其铭文在商周断代中的作用,且是迄今为止的物证孤品,又被专家学者们称为“周代天灭簋”。其身价非其他青铜器所能攀比,誉之为价值连城都似嫌太轻。如今,西周利簋已被妥善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多说几句。西周利簋还纠正了我们认识中的一些误差。铭文清楚告诉我们,历史上那场导致殷商大败乃至灭亡的“牧野决战”,从周武王占卜到论功行赏,前后才不过8天!这件西周的利簋通高28厘米,1976年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就在当天,周师一举打败了商军。到辛未这天(七天以后),武王在驻军处,赐给有事(官名)利(人名)以金(青铜),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纪念。周武王灭商之战,即历史上着名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以数万甲卒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商军,这次战役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不朽的战例,这段历史也成为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原版。利簋的发现,澄清了以往诸多疑惑,无可争辩地肯定了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并且根据日期推算,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是有根据的。利簋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反映武王时期时代风格的标准器,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有关学科权威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认为,《夏商周年表》是我国古代历史自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最有科学依据的年表。其中,武王克商年代、武丁在位年代、夏商分界年代及夏代始年的估定,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利簋[2]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立说,对武王克商的年代形成了至少44种结论,最早的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11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求武王克商年代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关键性考古遗址的碳14测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缩小武王克商年的范围;二是在以上范围内,通过金文的排谱和对武王克商的天文学推算,寻找克商的可能年代,最后加以整合,选定最佳年代。在对武王克商年代的天文学推算中,有一件青铜器的铭文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是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的利簋。利簋,1976年3月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深腹,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器腹及方座饰兽面纹、龙纹,圈足饰龙纹,均以雷纹为地,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2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印证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及《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王克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官员利因参与克商之役受赐而作此器,时间在克商后的第七天,故利簋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器。据《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清晨,正可与“利”青铜铭文语句“武王征商,唯甲子朝”互证。由此可知,《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有关记载为实录。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目前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3]。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的记录,与《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利簋铭文虽然简略,却是有关武王伐纣史实的唯一文物遗存,价值、意义非凡,誉之为价值连城都似嫌太轻。之前,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数十种之多。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