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展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的多元化特点金衢丽地区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单元,以山地丘陵为主,城市依盆地而布。区内水系、水资源是浙江江河的重要发源地与水系生态涵养区。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开发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与人文历史相融,城市山水景观格局突出。在区位上属我省中部战略要地,铁公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边界中心的经济区位优势。2002年底,金衢丽地区户籍总人口为992.6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68人,其中金华市户籍总人口499.1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57人;衢州市户籍总人口244.1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76人,丽水市户籍总人口249.2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44人。本区为我省人口密度最低区域。金衢丽地区GDP总量为1065.82亿元,约占全省的12.58%。三市分别为680.41亿元、200.31亿元、185.1亿元,分列全省11个地级市的第7、第9和第10位。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12.1:51.4:36.5,其中金华市为7.9:55.5:36.6,衢州市为18.8:45.5:35.7,丽水市为20.3:42.7:37.0。金衢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综合经济实力呈现明显的盆地指向、交通指向。一、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1)“产业基地+专业市场”模式浙中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拓恨市场与实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市场+产业基地”经济与城市发展道路。(2)“互补对接、借力发展”模式与经济发达的浙中、温台地区的县市选择“互补对接,借力发展”模式。(3)“政府引导、山海协作”模式促进省内发达地区与浙西南山区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二、规划范围与层次、期限1.背景分析(1)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与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确定城市群发展战略。(2)立足长三角与浙江省提出金衢丽城市群发展总体框架。■将金衢丽地区作为北接轨沪宁杭,东呼应甬温台,西、南辐射皖赣闽的长三角南部重要区域。■按浙江省改革发展新举措要求,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以建设绿色浙江省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金衢丽三市的内在发展■金华市:打造一体化的浙中城市群,按照“资源优势共享、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优势共创、生态环境共保”的思路,进一步加强浙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推动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衢州市:加快经济发展,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丽水市: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以丽水中心城市为龙头,通过人口、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城镇建设。2.规划范围与层次、期限■对金衢丽地区的区域背景分析,研究范围为长三角区域即二省一市范围及与本区域相邻皖、赣、闽边境地区。■规划范围即金衢丽行政区范围,包括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所辖三市市区及18个市县土地面积,共37052平方千米。其中金华市10918平方千米,衢州市8836平方千米,丽水17298平方千米。■规划期限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框架。为便于有关数据的预测与专业规划的衔接,规划期限分2004~2010年、2011~2020年二期。三、规划解决的重点问题1.整合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建设。2.整合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3.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统筹。4.整合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四、规划方针1.挖掘、整合资源优势。2.梳理、重组中心功能。3.完善、强化设施支撑。4.保护、优化生态网络。第二章城市发展条件分析与空间发展模式选择一、发展条件分析对有关指标采用城市与区域竞争力模型进行评价,义乌市、金华市区总分值遥遥领先,其地域内的综合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永康、东阳、丽水市区、衢州市区位于第二档次,总体上具有较优的竞争力,但与义乌、金华市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竞争力较强的兰溪、江山、浦江、龙游、武义、云和、龙泉、遂昌几市得分差距不大,但与第一、二集团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集聚、辐射、流通能力,分值较低,有较大程度的差距,导致其总体竞争力的下降;竞争力中等的常山、缙云、青田等市县各项指标与第三集团城市差距亦不大,均高于平均水平;在竞争力一般的庆元、景宁、开化、松阳、磐安几县中,除了可持续能力外,其余几项指标均低于指标中位值,其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指标以及集聚、辐射、流通能力指标明显偏低,但可持续能力得分均较高,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二、发展模式选择在金衢丽地区,城镇密集地区主要分布在金衢盆地、金丽温沿线和松古盆地三个地区。衢州西部和丽水西南部山区为非城镇群地区,城镇以点状发展为主,但应加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镇群体的交通联系。与城镇空间分布相对应,金衢丽地区将出现点轴发展区(一般城镇群地区)、都市区(或大都市带)和点状发展区三种城镇发展模式。1.点轴发展模式:衢州中部、丽水东部城市依托区域性的交通轴线向一批中心城市集聚要素,加快扩张产业发展规模。2.都市区发展模式:金华市域各城市按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等要求,打破行政区划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紧密发展格局。3.点状发展模式:金华东南部、丽水西南部、衢州南北部城镇,以山区城市集聚为重点,走集中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三、区域性中心功能培育金衢丽地区的中心功能应从有足够的经济能量与人口集聚规模、有较大的腹地空间,承担较多的区域性功能、有国际、国内贸易的区位优势,具有中心功能要素的区域集散能力及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等出发在一、二、三次产业与城市功能结构中进行培育、强化。考虑金衢丽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现状、行政区划因素以及中心的区域服务要求,规划认为金华市区、义乌市、永康市、衢州市区、丽水市区等有条件培育地区性中心功能。其中金华市区定位为区域综合型中心;义乌市定位为区域性商贸中心;永康为五金制造、交易中心;在空间和功能上进一步整合发展构成浙中都市带,将成为带动浙中和浙西南地区发展的极核;加强衢州市区和丽水市区的中心功能培育,分别形成边界地区中心和浙西南山区中心。四、金衢丽地区城市群总体发展框架在金衢丽地区沿主要交通轴线形成“一体、两翼、二轴”城镇群体空间结构,即以浙中城市群为“一体”,以浙赣线(金华——衢州)和金丽温线(金华——丽水)为“翼”构成依托中心放射扩展的城镇群体结构。第三章城市群空间分区规划一、分区发展策略1.金华市域内城镇分布密集,各城镇经济发达且水平较为均衡,规划在该区域通过强化城镇之间的时空联系和经济协作进一步整合城镇群体空间,形成浙中都市带。2.衢州市域和丽水市域内城镇分布松散,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规划在该区域重点强化地域行政中心的“极核”功能,并利用区域性发展轴整合松散的城镇群体空间,形成衢州、丽水两市内三个城市群体和若干点状发展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区域城市群体空间组织与人口分布表3-1地区名称组织模式城市群体构成核心城市(镇)人口规模(万人)腹地城镇备注金华市域浙中都市带金东区、婺城区金华市区100~150罗店、雅畈、蒋堂、白龙桥、安地、琅琊、汤溪、罗埠、洋埠金华中心城、兰溪市区、金西构成金华城市联合发展区。兰溪市兰溪城区40~45马达、女埠、永昌、香溪、游埠、诸葛、黄店、马涧、墩头、横溪武义县15~20柳城、泉溪、王宅、桃溪、桐琴、履坦、新宅永康市永康城区45~50石柱、古山、龙山、花街、象珠含石柱镇、花街镇。永康、武义构成城市联合发展区。金西经济开发区5~10汤溪金三角新城10~15孝顺、傅村、鞋塘义乌市义乌城区100~150佛堂、赤岸、义亭、上溪、苏溪、大陈义乌城区、东阳城区、金东三角新城构成义乌城市联合发展区。东阳市东阳城区45~50歌山、东阳江、画水、巍山、虎鹿、佐村横店城区10~20南马、湖溪、马宅、千祥新兴城市浦江浦阳城区10~20黄宅、白马-郑家坞、郑宅、檀溪、岩头、杭坪磐安县磐安城区10~15新渥、大盘、冷水、仁种、尖山、玉山、尚湖、方前衢州市域江衢、龙常城镇群衢江区、柯城区衢州中心城市50~60杜泽、莲花、后溪、上方、峡川、全旺、大洲、湖南、高家、石梁、航埠、廿里、安仁江山市江山城区(含上余镇)20~25清湖、四都、新塘边、贺村、坛石、大桥、吴村、淤头、廿八都、凤林、峡口、长台、石门龙游县龙游城区(含湖镇)20~30小南海、詹家、横山、塔石、溪口、志棠、泽随含湖镇常山县常山城区15~20辉埠、白石、芳村、球川、招贤、青石点状城镇开化县开化城区(含华埠镇)10~15马金、池淮、桐村、封家、村头、苏庄、杨林、齐溪续表3-1地区名称组织模式城市群体构成核心城市(镇)人口规模(万人)腹地城镇备注丽水市域缙丽青云城镇群莲都区丽水中心城市(含碧湖、联城、大港头)50~60老竹畲族、双溪含碧湖镇、水阁、联城、大港头青田青田城区(鹤城、山口、温溪)10~15船寮、东源、北山、海口、腊口、高湖、仁庄由鹤城、山口、温溪三镇组合而成缙云缙云城区10~15新建、舒洪、壶镇、大洋、新碧、大源、东渡、东方云和云和城区10~15紧水滩、崇头、石塘松遂城镇群遂昌遂昌城区8~10大拓、石练、北界、云峰、王村口、金竹、黄沙腰、新路湾松阳松阳城区10~15古市、玉岩、大东坝、象溪点状城镇庆元庆云城区8~10竹口、荷地、屏都、黄田、左溪、贤良景宁景宁城区5~6沙湾、东坑、英川、渤海龙泉龙泉城区5~10小梅、八都、安仁、锦溪、查田、上垟、住龙、屏南二、金华市域城市群1.空间结构空间上以浙中中心城市为载体,重点形成“一主、二副、三个城市联合发展区”,并依托中心城市和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通道组织“雁形大都市带”格局。在都市带内部城市空间的组织上弱化等级概念,重点强化网络化的经济通道联系和互补型的职能分工。■一主二副:“一主”即区域性中心城市金华,副中心义乌为国际商贸中心、副中心永康五金制造交易中心,这是浙中地区资源共享的最大利益所在。■都市带格局:依托金华、义乌、永康及区内“极轴”,由极核、极轴向两翼展开,形成既整合又竞争的“雁形”大都市带格局,以雁形都市带空间为依托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以金华、义乌、永康等城市组合打造成为浙江省除杭、宁、温之外的第四大城市与浙中地区中心城市。■三片城市联合发展区:以地域上紧邻、经济上联系密切的主要城区为依托,在大都市区内组织三片城市联合发展区,一是由金华中心城区、兰溪城区和金西经济开发区组成的金兰城市联合发展区;二是由义乌城区、东阳城区、浦江城区和金三角新城组成的义东浦城市联合发展区;三是由武义城区和永康城区组成的永武城市联合发展区。2.发展方向■国际商贸城市,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专业化先进制造业基地、金衢丽产业带重点区。■浙江中西部地区交通信息枢纽、商贸金融与现代物流集聚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浙江中西部生态保护重点区和长三角外围的重要旅游区。■浙江旅游副中心,连接华东南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3.布局重点■在都市带内部构建“外通内畅、环环相扣”的网络化、一体化快速交通网络。■实现都市带“供水共享、污水共治、电力同网、信息同城”。■加快都市带内金华、义乌两个中心的培育。三、衢州市域城市群包括衢州市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1.空间结构:“一心一群一点”以浙赣线发展轴为核心,总体上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城镇群体和一个点状分布区域中心城市”的城镇网络空间。■中心城市:以衢州城区为中心,形成市域城镇人口和产业极核。■城镇群体:在城镇发育基础较好、城镇发展条件优越的“Y”型河谷平原丘陵区,以衢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浙赣铁路、46省道形成“龙游城区—衢州中心城市—淤头镇—江山城区”的城镇带,依托杭金衢高速公路和G320公路形成的“衢州中心城市-航埠镇-常山城区”城镇带。两条城镇带共同组成联系紧密的城镇群体。■点状分布区域中心城市:开化县城相对偏离主要城镇发展区,规划作为县域内的人口、产业集聚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县城点状集聚发展。2.发展方向■作为我省沿海地区向我国中部内陆地区的过渡区域和中间地带发展。■形成我省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制品和氟化工基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