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LC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PLC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机电工程、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本课程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德国西门子公司S7-200型PLC为样机,结合现有的实训设备,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重点讲授小型PLC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三大类指令、变频控制、程序编辑和调试工程应用、结合维修电工初级工、中级工中PLC的实操项目,具有较高的综合性。2、设计思路在设计本科程时力求工学结合、学用一致、理实并重、“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从注重对职教学生进行高素质和高技能培养与提高的实用角度出发,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四个项目十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又构建了“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知识链接、任务实施、技能拓展、任务评价考核”等多个环节,使学生完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经过教师的启发式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强化实践训练,理实一体、师生互动,最终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二、课程目标(参考张永胜)-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能够使用PLC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具体目标分述如下:(一)、知识目标:1、能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懂得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能够熟练连接PLC的输入输出设备、懂得PLC内部存储器分配情况;熟练运用编程软件2、能够使用基本指令及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编写逻辑控制程序、使用步进指令编写步进系统的应用程序、能够熟练使用传送指令、比较指令、移位指令、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转换指令来编写控制程序。3、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懂得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二)、能力目标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能够通过一种类型PLC的应用迁移到另一种类型的PLC应用,对不同类型PLC的内存分配、输入输出端子及指令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解运用能力。3、能够对生产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电气控制要求的分-3-析,并能通过分析提出PLC解决方案,开展PLC系统的设计、调试工作。4、面对PLC控制的各类机械设备,能够很快了解其工作过程,了解其电气接线,能够诊断、处理各类系统故障。(三)、素质目标1、对从事PLC应用设计工作,充满热情。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PLC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术问题。4、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课程内容与具体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等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情况和每学期的具体教学周随时调整任务数目和任务的难易程度。每个任务为6-10学时,全书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中的任务数为5到8个。(具体教学项目和任务见本学期教学进度表)四、实施建议-4-1、教材及参考资料《S7-200PLC工程应用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姜建芳《西门子S7-200PLC的使用经验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肖宝兴2、教学设备及师资有教学名师一名,教学能手5名,研究生4名,高级工程师2名,技师及高级技师若干名3、教学组织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三者融入项目任务中,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教和学融为一体的模式具体教学组织模式描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环境要求实训室教学材料要求教材、任务书、相关技术资料教学组织模式分小组(每组3-6人),教师讲授,示范及指导4.教学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总成绩主要包括平时、任务书完成情况,作业及各任务实施的完成情况。过程考核描述1)、每次任务评价成绩=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具体评价标准见教材中任务考核表)2)、实训成绩=全部任务评价成绩的平均分-5-3)、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纪律4)、期末成绩=平时成绩*30%+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40%自动化教研组设计教师:董志敏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