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下建筑防火设计第一节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2019/8/921、地下建筑火灾燃烧的特点升温快。烟热不能及时排出,建筑空间温度上升快,轰燃来临早,使温度很快升高到800℃。有毒气体多。通风不足,燃烧不充分,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大量产生。能见度低。高温烟气扩散流动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烟气层高度迅速下降,疏散通道能见度迅速降低。通风控制燃烧。燃烧受通风条件控制出入口同时是自然排烟口。2019/8/932、疏散困难出入口少疏散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同。但烟气流动速度远大于人的疏散速度。烟气流动3~4m/s,人群水平疏散速度1m/s,阶梯疏散速度减半。无自然采光条件。视觉距离降到3m以下,逃离火场根本不可能。严重缺氧,毒气弥漫。2019/8/94烟气在洞室内的流动2019/8/95烟气在通道内流动2019/8/963、扑救困难(1)灭火进攻路线少(2)地下高温、浓烟会对消防人员造成危害(3)探测火情困难(4)战斗展开困难(5)通讯指挥困难(6)灭火剂的使用受限(7)指挥员决策困难2019/8/974、几个地下建筑的火灾案例七起地下铁路事故资料1903年,法国巴黎,原因不清,死亡84人;1987年,英国伦敦君王十字地铁车站,电动扶梯起火,死亡31人;1990年,美国纽约,电线短路,死亡2人,伤150人;1995年,阿塞拜疆巴库,电线短路,死亡289人,伤270人;1995年,韩国大邱上仁,煤气爆炸,死亡102人,伤176人;1995年,日本东京,奥姆真理教分子投放沙林毒气,死亡12人,负伤3800人;2003年,韩国大邱中央路,精神病人放火,死亡192人,伤148人。2019/8/982019/8/994、几个地下建筑的火灾案例2000年10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由于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发生火灾,导致30多人被困,过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9时42分,北京市消防局接到报警先后两批调出10个中队、29部消防车、18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火场,12时12分将大火彻底扑灭,整个灭火战斗历时约2个小时30分,保住了北配楼主体建筑,防止了火势蔓延,成功地疏散了32名被困人员(其中3人已窒息死亡)2019/8/9104、几个地下建筑的火灾案例1988年9月15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福山地下贸易中心发生火灾。南昌市消防支队15日凌晨零时58分接到报警后,在10分钟内先后调出五个中队的18辆消防车,150余名消防指战员赶赴火场。经过16个小时的艰苦扑救,终将地下大火扑灭。这起火灾烧毁地下商场上层总面积的60%,在这一层经营的120家个体商户有78家遭受灭顶之灾,火灾损失500万元左右。2019/8/911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一、地下建筑的特点1、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2、提供适宜的环境。3、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节约用地节约能源2019/8/912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二、地下建筑发展概括和趋向1、发展平战结合的地下居住和公共建筑。2、发展多功能的地下高速交通网。3、发展节约能源的中小型地下建筑。4、发展地下公用和服务设施。5、发展地下建筑的新类型。2019/8/9132019/8/914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地震防护火灾防护水灾防护杂散电流防护其他防护2019/8/915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三、地下建筑类型1、按地下建筑的功能分类军用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用和服务性建筑2、按存在条件和建造方式分类岩石中地下建筑、土中地下建筑3、按平面布置分类通道式、梯式、环式、棋盘式4、按部队方式分类坑道式、地道式、掘开式、防空地下室2019/8/916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四、地下建筑的组成:出入口、通道、洞室(一)出入口1、出入口的种类主要出入口、安全出入口、连通口特殊用途出入口、临时出入口2019/8/9172、出入口的形式水平出入口倾斜出入口垂直出入口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二)通道主干道连接通道迂回通道2019/8/918(三)洞室贯通式梯式环式棋盘式厅式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2019/8/919第2节地下建筑的特点和形式五、地下建筑的结构形式1、拱形结构2、圆管结构3、框架结构4、薄壳结构2019/8/920第3节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地下建筑消防设计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着重防火设计,完善各种防火设施立足自救,完善灭火设施采用可靠的防火灭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019/8/9211、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规模地下建筑内严禁存放液化石油气钢瓶,并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地下建筑内不宜设置哺乳室、幼儿园、托儿所和残疾人员活动场所。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医院病房宜设置在地下一层,当需要设置在地下二层时,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地下一层,并应邻近直接通向(以下简称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值班室、变配电室等房间内;当地面建筑设置有消防控制室时,可与地面建筑消防控制室合用。2019/8/9221、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规模甲、乙生产厂房和贮存物品的库房不应设在地下建筑内。可燃气体或蒸汽不易扩散,容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剧烈,燃烧迅速缺少泄压条件,爆炸压力大,破坏力强人防工程内不得设置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其它油浸电气设备。2019/8/9232、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地下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防火分区应在各出入口处的甲级防火门或管理门范围内划分;水泵房、污水泵房、水库、厕所、盥洗间等无可燃物的房间,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内;柴油发电机房、直燃机房、锅炉房以及各自配套的储油间、水泵间、风机房等,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避难走道不应划分防火分区;2019/8/9242、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不应大于500m2。当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A级装修材料装修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2019/8/9252、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设计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2。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也不得增加;地下建筑内设有内挑台、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等的上下连通层,应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之和应符合上述的有关规定,且连通的层数不宜大于两层。2019/8/9263、地下建筑的防排烟防排烟设计是地下建筑防火设计的重中之重需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但当从室内地坪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需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大于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2019/8/9273、地下建筑的防排烟地下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地下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和丙、丁类生产车间;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电影放映间、舞台等。2019/8/9283、地下建筑的防排烟每个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墙面的上部。排烟口宜设置于该防烟分区的居中位置,并应与疏散出口的水平距离在2m以上,且与该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两种排烟方式自然排烟(效果差,不稳定)机械排烟(负压排烟,使疏散出口成为进风口,常用的排烟方式)2019/8/9293、地下建筑的防排烟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大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2%时,宜采用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口底部距室内地坪不应小于2m,并应常开或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开启。避难走道的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2019/8/9304、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数量设置: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的人数不大于15人的房间,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2019/8/9314、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安全疏散距离: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之间或安全出口与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口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至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他工程应为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应为上述相应距离的一半。(与高层建筑同)2019/8/9324、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安全出口其他设置要求: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总宽度,应按该防火分区设计容纳总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0.75m;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1.00m;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的出口宽度。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和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的防火门,其疏散人数平均每个不应大于250人2019/8/9334、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之和乘以人员密度指标来计算,其人员密度指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地下第一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5人/m2;地下第二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0人/m2。防火分区至防烟楼梯间或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2;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2019/8/9344、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出口的疏散人数不限;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避难走道的防烟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避难走道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避难走道的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2019/8/9354、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前室,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疏散走道应减少曲折,走道内不宜设置门槛、阶梯;疏散楼梯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小于10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大于0.22m时,可不受此限。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各层人数不等时,其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2019/8/937思考题1、地下建筑火灾有哪些特点?2、地下建筑在进行防火设计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