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1液体自动混合搅拌系统设计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1.1问题分析本课程设计是基于PLC的液体自动混合搅拌系统设计,H、I、L是液面传感器,SL1=I,SL2=H,SL3=L,该传感器被液面淹没时接通。两种液体的流入由阀门A和阀门B控制,混合液的流出由放液阀C控制。搅拌电动机用于驱动桨叶将液体混合均匀。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M液位传感器-变送器Y3混合液阀门液体A液体BY2Y1图1液体自动混合搅拌系统搅拌器(1)初始状态各阀门关闭,容器是空的。Y1=Y2=Y3=OFF,I=H=L=OFF,M=OFF。(2)启动操作①按下启动按钮,自动打开阀门A使液体A流入;②当液面到达传感器I的位置,关闭阀门A,同时打开阀门B使液体B流入;③当液面到达传感器H的位置时,关闭阀门B,同时启动搅拌机M搅拌30S;④搅拌完毕后,打开放液阀门C;⑤当液面到达传感器L的位置时,再继续放液10S后关闭放液阀门C,同时打开阀门A,开始下一个周期,如此循环下去。(3)停止操作在工作中如果按下停止按钮,搅拌机不立即停止工作,只有当当前混合操作处理完毕,才停止工作即停在初始状态。1.2解决方案(1)掌握PLC工作原理、编程及调试方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技术。(2)根据液体混合系统的工作要求,制定合理的电气控制设计方案。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2(3)正确选用驱动电机、电磁阀、传感器等。(4)正确选用PLC,确定输入输出设备。(5)合理分配PLC的I/O地址,并绘制外部接线图。(6)设计PLC的梯形控制程序。2.PLC选型及硬件配置在液体自动混合搅拌系统设计中,选择的硬件为S7-300系列PLC,中央机架的电源模块占用1号槽,选用“PS30710A”的电源模块。CPU模块占用2号槽,选择CPU314模块。因为没有接口模块,3号槽空置。在4号槽配置32点DC24V数字量输入模块(DI),在5号槽配置32点继电器输出模块(DO)。3.分配I/O地址表I/O地址分配表如表1所示,根据设计要求,应该有5个输入4个输出信号。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启动按钮SB1I0.0电磁阀门AYV1Q4.0液体传感器ISL1I0.1电磁阀门BYV2Q4.1液体传感器HSL2I0.2搅拌机KMQ4.2液体传感器LSL3I0.3放液电磁阀CYV4Q4.3停止按钮SB2I0.4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3过载保护FRI0.5表14.主电路图及PLC外部接线图4.1系统主电路液体自动混合搅拌系统中搅拌电动机主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顺序安装三相电源、组合开关QS、主电路熔断器FU、接触器KM主触头、热继电器FR以及电动机M。图24.2PLC外部接线图PLC的外部接线图如图3所示SB1SL1SL2SL3SB2FR+24VI0.0I0.1I0.2I0.3I0.4I0.5Q4.0Q4.1Q4.2Q4.3Y2KMY1Y4NM图3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45.控制流程图及梯形图程序5.1控制系统流程图按下SB1A开液位到达IA关B开液位到达HB关M开T1延时M关C开液位到达LT2延时结束按下SB2YESNOYESNOYESNOYESNO图4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55.2梯形图程序Network1:按下启动按钮,阀门A电磁阀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Network2:当液位达到I时,SL3=SL1=ON时,关闭阀门A,同时阀门B电磁阀打开,液体B流入容器。Network3:当液位达到H时,SL1=SL2=SL3=ON时,关闭阀门B,同时启动搅拌电动机搅拌30s。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6Network4:搅拌完毕后,打开放液阀门C。Network5:当液面到达传感器L时,再继续放液10s后,关闭放液阀门C.Network6:在工作中按下停止按钮,搅拌机不立即停止工作,只有当前混合操作处理完毕,才停止工作,即停止在初始状态。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76.程序调试1.启动系统之前,容器为空,各阀门关闭,传感器SL1=SL2=SL3=OFF,搅拌电动机M=OFF。2.按下启动按钮I0.0,阀门A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3.当液位达到I时,SL3=SL1=ON时,关闭阀门A,同时阀门B电磁阀打开,液体B流入容器。4.当液位达到H时,SL1=SL2=SL3=ON时,关闭阀门B,同时启动搅拌电动机搅拌30s。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85.T1延时结束,搅拌完毕,打开放液阀门C。6.当液面到达传感器L时,再继续放液10s后,关闭放液阀门C.7.停止按钮SB2未按下,C阀门关闭,A阀门打开8.在工作中按下停止按钮,搅拌机不立即停止工作,只有当前混合操作处理完毕,才停止工作,即停止在初始状态。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97.心得体会本设计主要阐述两种液体混合搅拌的自动控制,实现液体混料全过程:即进料、混料、出料的自动控制。其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使用了西门子S7-300型号PLC,设计了控制程序。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本设计中没有将指令程序通过编程器送入PLC,并且还进行系统模拟调试和完善程序。至于后面的硬件系统的安装、对整个系统进行现场调试和安装运行都无法完成。若以后条件允许,可以对以上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尽管课程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继电器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使我从各种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我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10参考文献[1]顾桂梅,王永顺,王庆贤《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项目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工程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3]廖常初,周林《PLC的功能指令》电工技术,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