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要义在于让学习更有意义倪闽景突然间翻转课堂一下子成为教育界热议的主题,很多基于新技术的学习新模式接踵而来,网上出现了大量微课程,有学校层面的行为,有教师的个人行为,更有许多企业积极推动,这也许意味着基础教育课堂将会进行一场重大的革命。但是翻转课堂关键不是形式改变,用大量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先学习,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渠道,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转型目标。翻转课堂首先是一种教学过程的流程再造。过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后学生做回家作业的教学形态.将要演变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方向,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不是简单的学习前置。新技术介入教学流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学习增值点,也会暴露出很多新的矛盾。技术介入让我们开始反思目前我们引以为傲的学科类别和结构,是不是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反思设计怎样的课程架构才能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核心发展能力。只有到了新的教学流程和新的教学内容逐步清晰的时候,才真正标志着翻转课堂的开始。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学习过程能产生大量的学习行为基础数据。如果只有微视频资源而没有数据留痕和数据分析,那么就肯定不是翻转课堂。在这个角度上看,翻转课堂就是指从过去教与学完全依赖经验走向数据实证。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教与学中间的多因素相关性,并个性化地提供学习支持。实际上,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关键是老师愿不愿去收集和分析。就整个技术的走向来看,在学习领域将越来越走向免费和低技术化。目前,很多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实际上就能支撑多种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而且非常容易上手。翻转课堂是一个生命过程,而不是一个物理过程。之所以称之为生命过程,是因为翻转课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人的价值实现,因此这种翻转像生命体的生成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建设过程。我想做一个隐喻:人和猫、果蝇、香蕉,外表看起来相差那么远,可是人和它们分别有着90%、60%、50%的相同基因。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大猩猩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程度更达到98%,而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的相似度则高达99%。就是这1%的基因差别,使人类和黑猩猩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翻转课堂显然不是要改变目前99%的课堂,而是改变这产生巨大作用的1%——赋予教育灵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而通过技术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支撑,让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二是拓宽学生学习的视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工具和平台,使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化为知识的生产者;三是技术灵活多样的表达手段,能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感官体验,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愉悦。我必须再次强调,翻转课堂的价值不在于学习时间上的翻转,也不在于学习空间上的翻转,而在于学习目的上的翻转。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寄希望于通过MOOCS或其他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在大量投入以后,最终收获的将是意义极其有限的一堆微课程;如果明白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在学习意义上面下功夫,那么不大的投入,也会造就一群富有学习兴趣和探究力的孩子们。摘自2014.8《上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