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G-球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莫拉菌属(卡他莫拉菌)第一节奈瑟菌属共性1、G–双球菌;2、有菌毛,无鞭毛和芽胞;3、氧化酶(+),触酶(+);4、除淋病奈瑟菌寄居于泌尿生殖道粘膜外,其它均位于鼻咽腔粘膜临床意义—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粘附易感细胞表面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特异性IgA1细菌的释放裂解肾上腺小血管毛细血管皮肤瘀斑肾上腺出血DIC中毒性休克内毒素大量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飞沫鼻咽部多数少数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症鼻咽炎或带菌状态败血症穿过血脑屏障•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易感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流行季节——从前1年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在病程中增多并迅速扩大),脑膜刺激征•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患病、带菌状态免疫接种其它奈瑟菌交叉抗原群特异性荚膜多糖抗体补体型特异性外膜蛋白抗体杀伤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炎症反应菌毛—粘附人类尿道粘膜外膜蛋白PⅠ破坏中性粒细胞膜PⅡ细胞间的粘附作用PⅢ抑制杀菌抗体活性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特异性IgA1临床意义—淋病奈瑟菌所致疾病自然宿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人类是唯一宿主性接触(最主要)间接接触垂直传播尿道炎、宫颈炎等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输精管炎附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输精管炎、附睾炎男性不育临床表现男性临床表现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闭锁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闭锁女性不孕尿道、宫颈炎女性•免疫性人类无天然抵抗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力不持久)再感染、慢性患者普遍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或豆形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脑脊液—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急性淋病脓标本—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病人标本—多分布在细胞外•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菌毛和荚膜脑膜炎奈瑟菌(油镜)脑膜炎奈瑟菌电镜图淋病奈瑟菌•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平板、BAP•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要5%-7%的CO2和高湿度刺激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低于30℃不生长,淋球菌高于38.5℃生长也停止★细菌抵抗力弱,对冷、热、干燥等均敏感;脑膜炎奈瑟菌可产生自溶酶,培养标本应及时接种(床边接种)培养特性巧克力色平板上菌落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灰褐色、光滑、透明/半透明小菌落血平板上菌落巧克力色平板上淋病奈瑟菌菌落•氧化酶(+)•触酶(+)-延长奈瑟菌除外•对糖分解能力、硝酸盐还原能力和DNA合成酶不同,常作为菌种间的鉴别依据脑膜炎奈瑟菌氧化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淋球菌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其他糖类卡他莫拉菌对糖类均不分解生化反应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目前国外已分成A、B、C、D、X、Y、Z、29E、W135和L等10个血清群。我国建立了H、I、K3个新血清群,故总计13个血清群,95%以上是A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抗原结构与分类•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根据外膜蛋白组分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但A群除外,其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脂寡糖抗原(LOS)——由外膜上糖脂组成,有抗原性,我国把A群分为L9、L10、L11三型,是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淋病奈瑟菌:①外膜蛋白抗原:包括PI、PII和PIII。PI为主要的外膜蛋白,占淋病奈瑟菌外膜总重量的60%以上,是淋病奈瑟菌分型的主要基础,可分成A~H、N、R~V、W和X等18个不同血清型,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②菌毛蛋白抗原③脂寡糖抗原•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室温中3h即死亡;55℃5min内被破坏。1%石炭酸、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均可迅速使之死亡•卡他莫拉菌抵抗力较强。在干痰中能存活27d,耐65℃30min•对青霉素敏感•但近年来由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所致的耐药在淋病奈瑟菌中产生较多抵抗力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CSF、血液、瘀点渗出液等,带菌者检查可取鼻咽拭子•分泌物、尿液•立即送检或床边接种•平板需预温2、标本直接检查(1)直接涂片检查•男性尿道口脓液涂片WBC内见G-双球菌——早期诊断CSF沉渣瘀点渗出液涂片革兰染色亚甲蓝染色WBC内、外见G-双球菌初步报告(2)抗原检查:•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检测——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ELISA检测淋球菌抗原在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时和涂片染色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CSF用血清肉汤增菌•BAP、巧克力平板•选择性培养基(MTM、NYC等)•37℃,5%~7%CO2环境•观察72h后无生长方可报告(-)脑膜炎奈瑟菌•直径1~2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稍扁的菌落•涂片为G-双球菌、氧化酶(+)•初步确定为奈瑟菌属•进一步进行葡萄糖和麦芽糖分解试验阳性、其他糖类分解阴性可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用分型血清确定血清型别鉴定淋病奈瑟菌•可疑菌落•直径0.5~1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呈露滴状凸起的菌落•确认•菌落涂片,见G-双球菌•氧化酶和触酶试验(+)•葡萄糖分解试验(+),其它糖类(-)氧化酶试验阳性原理: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方法:菌落法、滤纸法、试剂纸片法结果:细菌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脑膜炎奈瑟菌的检验程序脑脊液离心上清液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沉淀涂片染色初步报告瘀点穿刺液、鼻咽部分泌物、拭子、浆膜腔穿刺液分离培养挑选可疑菌落BAP巧克力血液增菌培养葡萄糖肉汤鉴定试验涂片镜检氧化酶试验糖分解试验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试验PCR淋病奈瑟菌检验程序直接涂片镜检初报分泌物、脓液、关节液分离培养BAP、巧克力选择性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鉴定试验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糖类分解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药敏本节复习要点:•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或豆形,新分离株多有菌毛和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平板、BAP•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要5%-7%的CO2和高湿度刺激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低于30℃不生长,淋球菌高于38.5℃生长也停止•抵抗力弱,脑膜炎奈瑟菌可产生自溶酶•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脑膜炎奈瑟菌氧化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淋球菌只分解葡萄糖•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13个血清群,95%以上是A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抗原(PI)分18个血清型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直接涂片检查——早期诊断•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CSF用血清肉汤增菌•BAP、巧克力平板、MTM、NYC等•35℃,5%~7%CO2环境•G-双球菌、氧化酶、触酶、葡萄糖、麦芽糖分解试验、血清学分型第二节卡他莫拉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群的上呼吸道•导致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炎•在免疫抑制和ICU的患者可导致菌血症•是社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毒力主要与内毒素有关•该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高达90%以上•卡他莫拉菌在痰液中也常呈肾形双球菌状,存在于吞噬细胞内/外。无鞭毛,无芽胞,一般无荚膜•卡他莫拉菌的菌体比一般的奈瑟菌大,是相互区别的一个特征•卡他莫拉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菌落直径为1~3mm大小,灰白色/浅红棕色,不透明,干燥,菌落可随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移动•从中耳炎或鼻窦炎患者穿刺抽取标本•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采取合格痰标本或支气管灌洗液•口咽部位存在卡他莫拉菌可污染痰液标本•痰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如出现多个中性粒细胞、柱状上皮细胞以及大量的直径为0.5~1.5μmG-双球菌可怀疑卡他莫拉菌感染微生物学检验•在BAP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氧化酶和触酶(+)•不发酵葡萄糖和其它糖类•大多数菌株还原硝酸盐和产生DNase•三丁酸甘油酯水解(丁酸酯酶)试验阳性可与奈瑟菌属鉴别•可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