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的理论框架二、重商主义三、自由贸易理论四、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产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时才会发生贸易。各国间的产品价格差异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供给方面的原因需求方面的原因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解释贸易发生的基础供给角度收入不同偏好不同市场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规模经济模型)资源的不同配置(H-O模型)技术差异(斯密模型、李嘉图模型)需求角度三、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重商主义(16-18世纪)保护关税说(1791年)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1949年)相互需求论(1848年)比较成本论(1817年)绝对成本论(1776年)国家竞争优势说偏好相似说幼稚产业保护论(1841年)产业内贸易说产品生命周期说对外贸易乘数论中心-外围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0世纪70年代第二节重商主义的理论与政策一、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产生背景: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商”—对外经商重商主义者:商人、学者、政府官员二、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1、内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积累财富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国家的政策:“奖出限入”各国间的贸易是:“零和博弈”2、两个发展阶段货币差额论:(C.15—C.16中)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上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贸易差额论:(C.16下—C.17)反对国家限制货币输出,认为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额顺差的原则。“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二、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1、货币政策:颁布法令禁止货币输出想方设法吸收外国货币重商主义晚期时,准许输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货币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不许其他国家插手经营自己的与固定市场之间的交易如:葡萄牙—东方;西班牙—美洲三、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3、奖出限入政策进口方面:禁止奢侈品的输入,一般制成品的进口严加限制。出口方面:禁止出口价格低廉的原料,主张以出口制成品代替出口原料,奖励输出本国商品的商人4、保护关税政策对进口制成品设置关税壁垒,课以重税对进口的原料和出口的制成品则减免关税,或出口制成品时退还进口原料时所征收的税。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三、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2)中国当前奉行的是“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吗?思考:四、重商主义学说简评1、进步作用理论上冲破封建束缚,指出对外贸易能使一国富足认识到货币不只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资本功能政策上提供了国家关于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有许多主张和措施对当今世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影响2、缺陷和不足理论观点不成熟,没有形成系统理论包含有明显的错误,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四、重商主义学说简评财富的来源真正的经济学是理论研究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才开始的。第三节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一、绝对成本论(绝对利益论)二、比较成本论(比较利益论)三、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一、绝对成本论(绝对利益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从绝对成本论的提出开始的。1、亚当斯密与绝对成本论AdamSmith: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代表作:《国富论》批判重商主义,创立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ADAMSMITH)古典经济学“Itisnotfromthebenevolenceofthebutcher,thebrewer,orthebakerthatweexpectourdinner,butfromtheirowninterest.”《TheWealthofNation》一、绝对成本论2、主要观点国际贸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可以给一国带来利益。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绝对优势;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形成差异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如各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同。对绝对成本论的分析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工:中国-大米;美国-小麦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80100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5美国0.81.0中国和美国,两国劳动生产资源相同,各有100个,但生产技术不同。绝对成本论——贸易收益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110人/年80人/年贸易收益:(1)总产量的增加分工前分工后呢绒22.2酒22.375绝对成本论——贸易收益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110人/年80人/年贸易收益:(2)消费水平的提高(假设英国拿一半呢绒按1:1的比例与葡萄牙交换)分工前分工后呢绒(1,1)(1.1,1.1)酒(1,1)(1.1,1.275)绝对成本论——贸易收益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110人/年80人/年贸易收益:(3)劳动的节约(假设分工前后消费水平不变)分工后,英国节约20人/年,葡萄牙节约30人/年分工的基础广泛存在吗?思考:一、绝对成本论3、简评—科学的成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与国都有利的见解有现实意义—非科学的成分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出于利己主义的倾向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二、比较成本论(比较利益论)比较成本论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1、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论李嘉图: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理论提出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英国的绝对优势1815年《谷物法》二、比较成本论例:呢绒(1单位)小麦(1单位)葡萄牙90人/年80人/年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英、葡能否分工和贸易?李嘉图:能。理由: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分工贸易的基础。什么是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的定义(1)呢绒(1单位)酒(1单位)葡萄牙90人/年80人/年英国100人/年120人/年相对成本: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呢绒(1单位)酒(1单位)葡萄牙1.1250.89英国0.831.2分工:葡萄牙-酒;英国-呢绒比较成本的定义(2)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5美国0.81.0•相对生产率:一个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与另一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大米(吨)小麦(吨)中国20.5美国0.81.25分工:中国-大米;美国-小麦比较成本基础上的分工利益——比较利益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90人/年80人/年贸易收益:(2)消费水平的提高(假设英国拿一半呢绒按1:1的比例与葡萄牙交换)分工前分工后呢绒(1,1)(1.1,1.1)酒(1,1)(1.1,1.025)比较成本基础上的分工利益——比较利益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90人/年80人/年贸易收益:(1)总产量的增加分工前分工后呢绒22.2酒22.125比较成本基础上的分工利益——比较利益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人/年120人/年葡萄牙90人/年80人/年贸易收益:(3)劳动的节约(假设分工前后消费水平不变)分工后,英国节约20人/年,葡萄牙节约10人/年2、内容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优势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总结:“两优取重,两劣择轻”二、比较成本论例外情况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而且两种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不利比例相同时,则没有互惠贸易发生。如:二、比较成本论1单位呢绒1单位酒英国100天200天葡萄牙120天240天3、简评—具有合理的成分和历史的进步意义比绝对成本论更全面更深刻,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成本定律,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局限性所揭示的贸易各国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利益,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则不知。未能解释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即引起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二、比较成本论不遵循比较优势带来的失败:印尼的飞机战略哈比比获英国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任印尼副总统。他认为,为什么印尼不应只出口低廉的裤子,而应制造飞机,获取更多利润。他到处鼓吹要在印尼建立亚洲最先进的航空工业,被人称为“高科技先生”。在他主持之下,印尼投资数百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飞机生产基地。可是这违背了印尼的比较优势:印尼缺乏配套的产业基础和足够的高级科研技术人才。结果:飞机工厂象黑洞一样,不断吸进资金,却吐不出飞机。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苏哈托下台,哈比比接任总统。在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前,哈比比仍要求国际社会支持其航空工业。当哈比比下台之后,这些工厂接二连三倒闭。中国应该只生产土豆片,而从美国进口芯片吗?思考:中国和斯里兰卡可实行小麦和水稻的完全分工吗?理想化的国际分工模式不符合分工实际比较优势理论把多变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态的状态,忽视了动态分析有关学者的观点:比较成本理论主张按当前的比较成本格局进行分工,而没有看到比较成本、比较优势是可变的。李嘉图从一定时点的国际比较生产力结构出发论证贸易的可能性,是一种静态均衡理论。这几乎是一个先进国家的学者规劝后进国家加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学说。三、要素比例学说(要素禀赋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创始人:赫克歇尔和俄林赫—俄理论,H-O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生产产品所使用的要素不仅局限于劳动。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产生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框架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商品需求的决定因素:消费者偏好(两国相同)要素所有权的分配(保持不变)商品供给的决定因素: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技术状况(两国不变)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1)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状况,即要素的相对拥有状况,也称要素丰裕度2)同种商品的生产技术方法相同,但不同种商品的生产技术方法不同,即不同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要素密集度不同。三、要素比例学说1、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几个概念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要素的报酬(土地——租金;劳动——工资;资本—利息)2)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若某种要素的投入比例大,则称该要素密集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的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三、要素比例学说1、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几个概念3)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4)要素丰裕: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的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丰裕”是个相对概念,即两种要素的比例。三、要素比例学说2、基本假设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3)没有规模经济利益4)生产要素只能在各国内部自由转移5)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三、要素比例学说3、要素禀赋论的内容一国由于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丰富,因此在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