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当前,美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且向全球范围不断蔓延。这场因为金融衍生品泛滥、管不力、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不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而引发的危机给了我们很多教训和警示。同时,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对待。这场危机也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因此,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一、从“华盛顿共识”到世界性金融危机“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这一理论产生于英美,过去30年间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成为居于支配地位的“强势话语”,影响力覆盖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曾经作为西方经济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决策,深刻地影响了过去十多年的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对俄罗斯等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1、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世界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逊在1990年提出的,它包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等西方金融领域的经济学家,并在指导拉美、东欧、东南亚等国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包括汇率、价格、外贸、利率等一系列价格的全面自由化,解除工资、金融、外资、产业等一系列的政府管制,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有企业和集体土地的私有化,减税以刺激私人投资,强化财政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削减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从扩大就业改为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设施等。其中心思想就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一,最为重大的事件显然就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几乎瓦解,这为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及其弟子提供了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口实。以里根执政为标志的“芝加哥学派”成为美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之一。在里根和撒切尔的鼓动下,新自由主义在美国乃至经合组织国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二,20世纪90年代,恰逢西方国家经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进步、发展信息产业与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东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将这种变化看做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因而主张发展中国家经济也需要通过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的途径,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三,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和信息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与贸易、社会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扩大。总之,当时的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为推行自由的市场经济提供了生存的土壤。2、“华盛顿共识”蕴育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畸形发展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次级抵押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族裔,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这些人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权,而不是直接拒绝为他们提供房贷。建立在现代信用基础上的抵押贷款是许多国家房地产市场流行的商业模式。次贷给收入和负债能力较低的社会群体发放的抵押贷款,其违约风险与生俱来。因此,放贷机构会选择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但在这过程中,由于美国在“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政府退出了在经济中应扮演的监管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完全主导作用,从而导致了美国房贷商开发次贷市场不再是为弱势群体住有所居雪中送炭,而是以赢利性商业运作,甚至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这样一来,先是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贷款机构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恶性竞争,导致众多的放贷机构调低了针对所有借款人的信用门槛,开始向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借贷人推出次级抵押贷款。甚至一些次级贷款公司受利益驱使,开始了更加激进的信贷扩张,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资产,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一些放贷公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根本不可能借到钱或者借不到那么多钱的“边缘贷款者”,也被蛊惑进来。3、次级抵押贷款的演变为金融危机的形成产生了根基在美国次级房贷倡导的这一轮畸形“繁荣”中,美国金融市场呈现发达、创新活跃,从政府到老百姓的金融文化是尽快变现未来、大胆寅吃卯粮。2001年初至2004年中,美联储为遏制连遭IT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后经济急剧衰退,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至1%,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随之大幅下调,30年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抵押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降到2003年的3.8%。超低成本的融资环境,为房贷商扩张次贷规模和债权证券化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他们研发和推出了“零首付”、“无本金”、“可调整利率”、“选择性可调整利率”等针对低收入群体投资特点的新型产品,吸引平民百姓举债购房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2005年美国成品房销售量突破700万套,单套销售价格突破20万美元,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房屋销售量和房价上升推动了住房次贷的迅猛发展。据统计,1994年,美国住房次贷规模仅400亿美元,1999年也不过1600亿美元,2006年新售的次贷金额就达到了6000亿美元,累计市场存量1.3万亿美元,次贷占抵押贷款总量的比率也从2000年的2.6%迅速增长到20%。随后,房贷商把次贷产品放进“资产池”,以客户定期缴纳的月供现金流为基础偿付本息,发行普通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高信用评级的“有担保的债务证券”(CDO),完成了次贷资产的证券化创新,使不动产流动性差、变现难的弊端迎刃而解。次贷资产证券通过信用评级上市交易,其收益和风险也被打包转移给投资者,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购销两旺、一片繁荣,房价持续上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Case-Shiller房屋价格指数显示,美国房价2006年比2000年初上涨近90%,房价与租金比也比近20年的历史平均水平高30%。MBS和CDO未来收益预期被国内外机构投资者一致看好,交投活跃。据统计,在2006年美国近万亿美元的CDO销售额中,有超过4000亿美元即占40%以上的比率属于次贷相关产品,2005年这一比率甚至更高,2007年第一季度还新发行了2500亿美元CDO产品,远远超过了2006年和2007年流入美国的1754亿美元和1929亿美元的FDI规模。次贷权证与股票、国债和公司债等一起跻身国际机构投资者的美元资产投资组合,实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跨越。但是,远远超过内在价值的资产价格泡沫迟早会破灭,它代表的虚拟“财富”迟早要蒸发。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压力加大,美联储从2004年开始加息,17次加息后2006年联邦基金利率从1%回升到5.25%,次贷利率水涨船高,房价冲高回落。随着房价跌至贷款本息之下,购房者违约拖欠率上升,房贷商资不抵债增多,停业和申请破产保护事件频发,此时,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如图所示)。2007年8月全面引爆危机。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一夜之间逆转为流动性拮据,形成信贷紧缩局势,国际金融市场染上“流感”。二、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对全球的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对于美国金融危蔓延情况曾这样表述:“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至美国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美国次级债危机已爆发一年,直至目前,美国五大投行一家已破产,一家面临破产,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家家自危”。1、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房价下跌,贷款人断供,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由于普通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公司出现倒闭,对冲基金融亏损甚至倒闭,为次贷产品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亏损,为贷款公司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亏损。同时,与按揭相关的债券大幅度贬值,直接削减资本,投资设立对冲基金的投资银行大量出现资产减计和损失,甚至出现破产倒闭。然后是股市爆跌,民众资产损失,无法偿还房贷的人更多,次贷相关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更多金融机构出现损失和倒闭。结果,所有购买了次贷相关产品的投资人都无法幸免,受到损失的人和机构从国内到了国外,从金融资产缩水到消费市场萎缩,金融市场陷入恐惧和不信任状态,货币市场流动性急剧缩小,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陷入混乱。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金融链条的社会性熔断,其核心是金融资产的去杠杆化过程,金融机构资产出现大幅度缩水,其实质是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的集中反映。为了保证流动性,金融机构出售资产,减少甚至停止信贷投放,导致社会资金的周转出现困难,从而引发金融市场危机和经济危机。由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具有快速传导性,本来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引起了其他开放经济体的金融经济危机。2、美国金融危机的表现美国金融危机自2007年发端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大幅度振动,劳动力市场也开始受到影响,其中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最为巨大。各个市场的剧烈变化已经开始逐渐地向实体经济渗透。根据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美国金融危机有向全球性经济危机发展的趋势均有表现。1.金融市场剧烈震动。美国金融危机已经造成银行业大规模破产,在2008年前三个季度,就有12家银行破产,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加上半年前卖给摩根大通的贝尔斯登公司,曾经的华尔街5大投行仅剩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两家。历经百年的5大投资银行已经有三家破产或者被收购兼并,这导致债权人和股权持有人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市场信心倍受打击,银根紧缩之风迅速蔓延。与此同时,道琼斯指数和那斯达克指数在短期内大幅度下跌,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1月的高点14225点下跌到2008年10月的8000点左右,那斯达克指数从2800多点下跌到1500多点,投资人的金融资产迅速蒸发。2.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商品市场从2003年开始,各种主要基础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但是在2008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