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关系工程的含义及其相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1)什么是科学?从“李约瑟难题”谈起“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代的‘新哲学’或称‘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中呢?”“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另两个难题: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现代中国科学为什么落后?科学中心转移说三个难题的性质:是哲学问题还是历史问题?科学的内涵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思维方式:科学方法精神气质:科学精神科学的特征客观性和实证性理性和系统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一般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对联所引发的思考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问题1——不服“什么”不行?问题2——应该不服什么不行?第一节(2)什么是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加深对科学内涵的理解几个案例、几个问题钱学森与人体科学(1983-1989):气功、“特异功能”与“大师”唐雨与耳朵认字(1979-1983)严新、张宏堡、张香玉、沈昌王洪成与“水变油”(1984-1995)什么是“非科学”?或什么不是科学?典型的几种非科学:艺术宗教迷信哲学魔术什么是伪科学(pseudoscience)?古老的有争议“科学”:星占学美国:灵学研究(1948-1996):超心理学实验室及其杂志;美国“星门计划”终止(1995)维生素C包治百病神创论外星人和UFO前苏联:李森科事件日本:“血型学”——血型决定性格黄禹锡学术造假风波(人格问题)2006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宣布了关于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证实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均属捏造,有关科学成果纯属子虚乌有。韩国政府立即决定取消他“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免去一切公职,黄禹锡本人也向韩国民众公开道歉。2004年2月,黄禹锡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2005年5月,他又在同一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接二连三的顶级“科研成果”轰动了世界,他也因此被韩国民众尊为“民族英雄”。可是谁曾想到,“民族英雄”居然是个玷污神圣科学精神的“骗子”。韩国检察机关于2006年5月12日对黄禹锡提起诉讼,指控他在干细胞研究中犯有欺诈罪、侵吞财产罪和违反《生命伦理法》等罪名。2009年10月26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历时3年多的黄禹锡案作出一审判决,以侵吞政府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最新的事件有:北京张无本的悟本堂: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重庆的道教大师李一事件又几个著名案例于光远老先生反伪科学司马南与反特异功能柯云路与胡万林案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伪科学史太值得研究了。这段历史刚刚过去,人们就显出惊人的健忘性。伪科学的类型分析“江湖型”伪科学“学院型”伪科学“权贵沙龙型”伪科学:有中国特色的新类型,它体现的是一种制度性思想腐败如何识别“伪科学”?不要用常识的概念框架理解科学“眼见为实”之批判:科学实验“官大学问大”之批判:科学家科学的内涵和特点有那些内容知识体系认识活动社会建制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伪科学的危害首先,伪科学冒充科学,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争夺极为有限的科技投入。伪科学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相当多行为已触犯刑法。伪科学宣传混淆视听,故意模糊真与假、理性与非理性等界限,干扰正常的新闻舆论宣传和大、中、小学文化教育。伪科学与科学争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危害:严重影响科教兴国之大计中国“伪科学”之猖獗及“反伪存真”之艰难——原因剖析土壤:愚昧之群众:大众化阳光:无知之官员:政治化帮凶:无耻之媒体:信息化本质:缺乏科学精神的土壤太过于肥沃,舶来的赛先生仍然未入我心,仍然水土不服!反伪科学的基本对策对中国伪科学的定性分析:社会问题+学术问题依法去伪治乱。从理论上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民主监督领导干部介人伪科学活动状况。加强媒体管理。定期召开反对伪科学的全国性会议。加强彰显科学精神的全民科学教育学术问题:用科学战胜信?!科学已经战胜迷信了吗?为什么?与时俱进的迷信——披着科学外衣、打着科学的名义的迷信如何用科学战胜迷信?最好用理论思维与迷信战斗何谓“理论思维”?——经验的局限性科学在何处终结?“诚信”与科学精神“傻瓜精神”:为真理而真理怀疑精神—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宽容精神诚实守信自知自己无知——自觉规定自己的界限局限于对经验世界的探询对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的揭示提供推翻自己的可能经验证据什么是反科学(antiscience)?反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20世纪下半叶的典型风景,前身是反技术,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新时代运动、环境保护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和原教旨主义者等等反科学没有伪科学那么多虚假成份,持反科学见解的学者没必要与科学套近乎,他们的动机就是要反思科学、批判科学无论细节如何,反科学比伪科学都要强百倍,伪科学更多地造就伪君子和人格分裂患者,而反科学可能造就一批有独立人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真正学者“科学地”对待科学、非科学和反科学之间的关系非科学:科学并非万能,人生需要其他学问反科学:科学也有毛病,需要批评力戒学术问题行政化和政治化解决:拔苗助长第二节技术是什么?再从广义的“李约瑟难题”谈起为什么近代科学和近代技术只是在西方文化中产生,而未产生于中国文化?或,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和技术落后了?两个子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落后了?为什么近代中国的技术落后了?技术、工程与哲学1.应当从哲学的观点考察技术和工程——哲学中的造物主题的迷失从神话谈起:上帝创世;女娲创世;盘古开天地《尚书》的五行说笛卡儿:“IthinkthereforeIam.”拉.梅特里:《人是机器》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技术领域中真有令人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哲学问题吗?从最近几年的直观事件谈起:“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事件、2009年的H1N1事件2008年我国南方的持续冰冻天气“伊拉克战争”:第四次浪潮的技术与第二次浪潮技术的较量“小灵通”进驻北京事件: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美加大停电(2003年8月):天灾+人祸+技术失控“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英国《卫报》,2002年10月中旬)德国工程师协会的〈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2002年3月)3.哲学对工程的意义CarlMitcham(C.米切姆,1998):哲学对于工程师理解和抵制哲学的批判是必要的;哲学,尤其伦理学对于帮助工程师们处理职业道德问题是必要的;因为工程的内在的哲学特征,哲学能够作为一种途径达到对技术与工程的更好的自我理解。技术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技术:techne、skill、craft近代技术:technique、technologyArt(狄德罗《百科全书》)现代技术:technology,人工智能四种技术的思维框架技术是客体(object)技术是活动(activity)技术是知识(knowledge)技术是意志(volition)技术一般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哲学大辞典》技术的基本特征1中介性: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2二相性: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3过程性:潜在形态向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4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从基本的性质和功能看2从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构组成看3从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看4从相邻领域和相关知识看5从实现的目标和结果看规律和规则:“按规律办事”还是“按规则办事”?6从衡量的标准看真理标准和功利标准7从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看8从人才的素质和成长看9从发展的进展和水平看10从社会价值、意义和影响看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科技不分”的消极影响——区分“科学”与“技术”的意义对科学活动的消极影响——国人对“science”的误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淹没对技术活动的消极影响技术精神、技术态度、技术方法等存在?对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两张皮中的错植:“科学技术—经济”“科学”——“技术—经济”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技术是科学的基础2“科学的技术化”: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3“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技术对科学的重大贡献4“技术的科学化”:现代技术生命力之所在5“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融合密不可分的新现象三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解读“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纯基础研究(玻尔象限)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巴斯德象限)纯应用研究(爱迪生象限)追求基本认识?应用考虑?研究由……引起:科学体系的构成基础科学/理论科学/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工程应用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成产业核心技术产业支撑技术第四节、工程的含义和特征基本含义特征分类新内容,不够成熟,还是探索性的。这里提出一个思路,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思考。1、关于“工程的基本含义”我国学者的看法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与手段,有组织、系统化的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三峡大坝2、关于“工程的特征”工程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工程是按照一定目标和规则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里总结的可能也不十分确切,有待进一步斟酌。大亚湾核电站3、关于“工程的分类”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所确定的产业结构类型,进行分类。三个部类工程的分类方法和技术分类的区分较为困难,因此主要参考的产业分类。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馆中的陈列机器四、关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关系”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技术的灵魂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体现了人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的能动性的不断加强,自然界在这些活动中概念的不断深化。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棉纺厂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利用;解决变革自然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并以物的形式呈现给人们。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追求精确的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认识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主要运用实验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追求比较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多用调查、设计、试验、修正等方法。工程目标的确定、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工程项目的决策等,其实现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成果性质和评价标准知识形态的理论或知识体系,具有公共性或共享性;评价是非正误,以真理为准绳。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某种程序或人工器物,具有商品性;评价利弊得失,以功利为尺度。遵循“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路线评价成败,工程达不到预期目标就意味着失败研究取向和价值观念好奇取向,与社会现实联系相对较弱;价值中立。任务取向,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处处渗透、时时体现价值。用好与坏和善与恶评价,在各方利益间权衡研究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创造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的;保密和专利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