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与监管的思考当前,金融危机的第一波冲击已经过去,世界经济正处于缓慢恢复中。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所受的冲击更多的是在实体经济而非金融体系层面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性不足使其得以避免外部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效应。与此同时,中国的高储蓄率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使得金融机构不必求助于高风险、高成本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然而客观地看,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特定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金融服务多样性需求的日益增长,金融体系必将更为开放,金融市场也将更为活跃,从而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经济刺激政策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相配合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以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为重点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等。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刺激投资,无论是促进产业升级还是扩大就业,均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提供保障。首先,在扩大内需方面,为拉动农民的消费需求,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推行力度,并希望通过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资料、机具设备和农民日用消费品市场。显然,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从生产厂家、批发和零售企业到最终消费者,都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担保、托收承兑、结算等方面的服务。在城2市,住房和汽车无疑是重量级消费品,房地产贷款、汽车金融是连通生产和消费环节必不可少的链条。目前正在推行的家用电器消费信贷,也对促进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积极发展和推广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是节能减排、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手段。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和老旧技术,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而上述举措,如果没有巨额资金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在扩大投资保增长方面,更需要金融的配合。据测算,在4万亿投资计划中,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按2008年四季度水平估算,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的配套资金总计6200亿元,资金缺口达5000亿。如果考虑到各地合计20万亿左右的投资计划,需要从金融市场筹措的资金量更加庞大。第四,在促进就业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远远大于大中型企业,因此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确保其资金流动顺畅,理应成为落实刺激经济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长期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大幅下挫,制造业出现生产过剩,经济明显减速。在这一背景下,宏观政策对金融体系的要求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一是要求金融体系快速传导货币政策,实现政策意图,使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后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能够有效进入实体经济,满足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资金需求。二是要求金融体系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以往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优化信贷资金投向,改善对“三农”、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特别要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3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方针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协调配合,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消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投入。三是要求金融体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外部金融市场环境继续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金融机构面对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加严峻。对于金融业来说,既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各项措施,又要确保自身的经营稳健性和资产安全性,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总之,无论是短期保增长政策还是中长期的扩内需、调结构政策,都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初步见效。从2008年9月以后,中国货币政策开始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意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和信贷管理方式,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为此,中央银行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此同时,中央银行还取消了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控制,并通过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入对“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区重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通过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和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2008年11、12月两个月信贷额分别增加4770亿和7718亿元,2009年1月份新增贷款达到历史性的1.62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了3895亿、7233亿和8141亿元。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也出现快速反弹,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上年末高9.8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0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增幅比上年末高23.29个百分点:货币流通量(MO)余额为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7%。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中央财政出资10亿元,加上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共同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供支持。据有关部门估计,2010年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有望超过6000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到10%以上。货币政策传导阻滞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尽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明显降低,但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却大幅上升。表明经中央银行释放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又沉淀于银行体系,部分抵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的影响。二是新增企业贷款中,短期票据占比过大。由于企业借入的这些票据利息低于存款利息,因此贷款飙升有可能更多的是出于财务目的,而不是实际需求。三是从贷款结构来看,一些瓶颈领域并未得到缓解。根据人民银行网站提供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8年第三季度放松银根后,农业贷款的增速是低于贷款平均增长率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造成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间接融资比重畸高,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第二银行市场结构过度集中;第三竞争不足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创新动力。三、加快改革与创新,造就高效率的金融体系美国金融危机暴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如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过于松散。而中国的情况却相反,中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权利限制过严,严重约束了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导致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需求,而且导致金融资源外流。因此,我们必须将金融创新的主导权还给市场,鼓励金融创新应当成为中国5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1、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第一,丰富资本市场品种。发展多种交易商品。近两年中国债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债券市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企业债比例仍然偏低(2008年占比为30%);二是发行市场分割,企业债、上市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分属三个行政管理部门,发行标准和程序皆不统一;三是二级市场被分割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从交易量看,前者占比99%),交易制度和清算体系也不统一。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带来较大风险。下一步改革应尽快理清监管思路,整合分割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统一监管规则,规范交易行为。另一方面,对企业承兑票据、REITs等产品的发展,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提前对市场进行规范。第二,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目前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建设已经推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即将完成,私募股权交易市场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下一步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设计和调整市场布局。增强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继续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关联交易,防止利益输送等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强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内控制度与合规管理。健全风险预测预警、预控指标体系,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稳步推动行业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证券期货经纪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积累管理经验,提高影响力和经营力。2、进一步放开管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第一,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信贷机构。2008年5月人行和银监会共同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6的指导意见》以后,各省相继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使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有了跳跃式增长。从试点情况看,有些地方对小额贷款公司控制过严,监管要求偏高。今后需要对设立小型信贷机构制定更加符合现实、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准入和监管制度。第二,逐步放开民间信贷。近来,人民银行正在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对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地位给予法律上的支持。这意味着将赋予资金拥有者更多的运用资金的自由。民间信贷的“阳光化”。将有利于打破银行垄断的信贷市场格局,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据估计,目前民间资本总量大约在2万亿元上下,一旦这些资本被激活,势必对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产生巨大的作用。3、改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条件首先,鉴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储。从长远来看,后续资金不足将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个可行之道是通过金融创新将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网络优势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微型企业和其它创业者的融资需求。其次,加快建设和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目前是扩大信贷的好时机。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户群实力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贷款风险很大,银行因此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正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信用担保行业,帮助其降低业务风险。今后在担保机制、建设多种担保方式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最后,加快落实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抓紧进行股权和企业股权质押登记,大型农用设备、林权抵押登记,纠纷处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提高抵押品市场的流转效率。74、加快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一是要促使商业银行转变观念,摒弃过分依赖抵押担保的思想,更加注重第一还款来源的质量,改变坐等客户上门的经营习惯,通过营销创新,主动开辟和扩大市场。二是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政策的许可范围,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如银行可以开发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信贷产品,扩大担保物范围;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信贷保险产品以及多种适合不同类型客户需要的小额保险。三是要鼓励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开展更深程度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5、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货币政策转型、货币供给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明显加快,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迹象:一是出于贷款安全的考虑,很多商业银行将贷款服务对象集中于与政府投资计划有关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对于这类项目,银行为了争取市场份额,抵押担保要求往往被降得很低。二是在同质竞争下,价格战在所难免,利率下浮成为常态,而且贷款越集中的大户,利率越低。此外在房地产贷款上,为留住客户,各银行基本上都采用了利率下浮30%(政策允许的最大幅度)政策,使得部分期限存贷款利率出现倒挂。三是由于地方投资热情高涨,部分银行在资金投放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可能会放松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使资金流向经济前景不好的项目。部分保险公司在运用保险资金时,也可能因地方政府的影响而进行不够谨慎的投资。四是部分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了股市而非实体经济。上述问题显然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从监管部门角度看,要注意防止金融风险跨业、跨市场转移,严格防范创新业务风险和误导性销售,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从金融机构角度看,也8要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强化危机意识和风险管理,避免发生重大失误。根据当前和今后金融市场发展与确保金融安全的需求,下一步应当建立实体化、法制化的监管协调机构,为最终实现统一监管奠定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