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总_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授课题目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的目标2、要求学生理解审计的概念3、要求学生了解审计的产生、发展、职能和作用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审计目标和对象2、审计的含义及其特征【难点】1、管理当局认定2、审计目标教学方法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和练习。学时分配4学时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发展(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1.古代审计——公元前11世纪至1840年①国家审计产生于西周,标志为宰夫一职出现②秦汉时期会审分离,秦代实行御史制度,汉代完善了上计制度③隋、唐“比部”审计④南宋改“诸军诸司专勾司”为“审计院”,“审计”一词从此出现。⑤明、清财审合一2.近代审计——1840年至1949年(民国审计)①民国初年,被金政府社团国务院下设“中央审计处”,各省设“审计分处”,并颁布了有关审计法规。②民国三年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及实施规则。③民国17年公布审计院组织法2④民国二十年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民国时期审计特点:审计法规完备,形成了体系3.现代审计——1949年至今(1)解放后学习苏联财审合一制度(2)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3)1983年9月在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了审计局(4)1984年12月17日,中国审计学会成立(5)1985年8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0月公布了《审计工作试行程序》(6)198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7)1994年八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8)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二)我国社会审计的发展1.解放前的社会审计(1)北洋政府1918年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2)1921年开始在上海设立会计师事物所,先后颁布了《会计师注册章程》等2.解放后的社会审计(1)建国后很长时间取消了社会审计(2)1979年开始陆续设立会计顾问处,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同年五月开始筹备上海公证会计师事物所(3)1985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4)198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5)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6)1995年财政部批准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1.古代的皇室审计与寺院审计2.民国时期铁路、银行系统的内部稽核3.解放初期大、中型企业中的内审部门与专职内审人员4.社会主义内部审计1983年才开始建立,1985年12月公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若干规定》,1995年7月14日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后来又作了修改于2003年3月发布,2000年至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了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个具体准则进行制订,并予发布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一)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1.奴隶制制度下的国家审计2.封建王朝中国家审计3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审计(三)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1.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内部审计2.西方现代内部审计3.美国内部审计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一)维系受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审计因授权管理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才是审计产生的真正基础。审计关系——经济责任关系(插入案例)(二)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一、审计定义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在接受委托或授权下,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取证,以确定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过程。1、审计是一种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的活动。2、审计的本质特征是“独立”。3、审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查和取证”。4、审计的直接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查,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5、审计主体是“胜任的专职机构和人员”。6、审计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委托或授权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二、审计的特点审计有三个基本特征:独立性、权威性、综合性。1、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2、审计的权威性指审计具有使人相信的力量和威望。权威性来自两个方面:法律赋予的权威;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3、审计是一种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三、审计的属性1、机构独立2、经济独立3、人员独立4第三节审计目标一、我国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一)我国审计总目标――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中国CPA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以下简称1101号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CPA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财务报表使用者希望CPA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鉴证的理由:第一,利益冲突。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背离与冲突,因担心被审计单位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的财务报表,他们便向外部独立人员寻求鉴证,以维护其自身利益。第二,重大性。财务报表是其使用者们进行投资、贷款及其他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需要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第三,复杂性。会计业务的处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日趋复杂,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因缺乏会计知识而难以对财务报表的质量作出评估,他们只能求助于CPA对财务报表的质量进行鉴证。第四,间接性。距离遥远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基于对经济决策的考虑,他们只能依靠CPA的审计。(三)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CPA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四)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CPA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CPA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五)审计意见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CPA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专业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5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虽然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作出某种判断,但审计意见本身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六)目标的导向作用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对CPA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它界定了CPA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CPA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决定了CPA如何发表审计意见。如,既然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CPA就可以只关注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而不对内部控制本身发表鉴证意见。同样,CPA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违反法规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影响到财务报表,而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规行为提供鉴证。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CPA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一)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表达方式【例】某公司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存货资料如下:存货余额3450000减:存货跌价准备90000存货账面价值3360000问题:管理当局对其所编制的会计报表,作了哪些方面的认定?首先作了5项明确的认定:①存货是存在的(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②存货跌价准备正确估价为90000元(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③存货的账面价值是3360000元,且计算是精确的(计价和分摊,同上);④列示在报表上的存货数额是截止到资产负债表日(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⑤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报的存货是恰当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同时也作了4项隐含的认定:①所有应报告的存货均已包括在内(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数额没有高估(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③所有被报告的存货都归公司(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6④存货使用不受限制(权利和义务:同上)。(二)管理层的认定层次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CPA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的认定有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和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归纳如下表所示。认定层次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准确性和计价计价和分摊存在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分类和可理解性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无发生)列报√√√√管理层的认定层次认定层次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准确性和计价计价和分摊存在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分类和可理解性各类交易和事项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期末账户余额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7列报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单位有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三、具体审计目标CPA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己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案例6-]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没有列入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各类交易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