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含有14、15和16元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1.14元:红/克拉/罗红/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2.15元:阿奇霉素;3.16元:(乙酰)麦迪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按化学结构分为:第一代天然:20世纪50年代红/麦迪/螺旋霉素因窄谱、胃肠反应、耐药性而临床使用受限按临床上市时间不同分为:第二代半合成:70年代罗红/克拉/阿奇霉素优点:因良好的PAE,现用于呼吸道感染第三代:泰利霉素、喹红霉素已上市一、抗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1.与PG相似但略广抗菌谱扩大,对G-菌抗菌活性提高。2.军团/弯曲/衣/支/白喉/厌氧3.对耐药的葡萄球菌有效二、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作用于细菌50S亚基,抑制移位酶和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为什么不影响人体细胞??AP肽链延伸阶段起始阶段终止阶段RAP转肽酶移位酶三、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红霉素酯酶。2.靶位改变——甲基化酶使核糖体的药物结合部位甲基化。3.细菌摄入药物减少—使膜成分改变或出现新成分4.主动外排增多注:大环内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由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获得红霉素(erythromycin)吸收:第一代(红)不耐酸,第二代耐酸,F提高分布:广,胆汁/前列腺浓度高,但不易到脑脊代谢:肝排泄:红和阿奇----胆汁,部分经肝肠循重吸收克拉霉素----肾。四、药代动力学:喹诺酮类依托红霉素:耐酸,口吸好,肝损害>红,胃肠反应<红硬酯酸红霉素:耐酸,不良反应≈红琥乙红霉素:耐酸,口吸好,肝损害<依托红。乳糖酸红霉素:5%葡萄糖溶液稀释,勿用盐溶液稀释,ivgtt红霉素眼膏和外用制剂:红霉素常用剂型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G+球菌:金、链、肺G-球菌:脑、淋G+杆菌:白、破、炭、产G-杆菌:流、百三螺一放某些G-杆菌:军团/弯曲杆菌支、衣、立克首选厌氧菌相似略广抗菌谱1.首选: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肺炎;弯曲杆菌致败血症(肠炎);军团病。2.耐青金葡及对青过敏者3.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临床应用胃肠道反应:po或ivgtt均可产生,发生率30%肝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耳毒性:过敏反应:少数药热、药疹、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抗菌活性>红:耐酸:口服吸收不受食物影响首过消除明显:F=55%PAE明显:t1/2≈3-7h(Bid)不反:少。抗菌谱/抗菌活性>红po吸收快/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游离浓度高于血药浓度10-100倍。t1/2长达35~48h,为大环内酯类中最长者;不良反应轻:肝肾功能不良者可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Qd包括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洁霉素)林可霉素由链丝菌产生,两药抗菌谱和抗菌机制相同,但克林霉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等优点,故临床常用克林霉素。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一、体内过程:骨组织浓度高二、抗菌谱:对厌氧菌(强)/需氧G+菌/G-杆菌/肺炎支/沙眼衣有效三、抗菌机制:与红似四、临床应用:1.金葡菌骨髓炎首选2.需氧G+球菌→感染。3.厌氧菌→口腔/腹腔/妇科感染;克林霉素、林可霉素五、不良反应:iv较严重,包过反/呼困(欣弗事件:克林霉素注射液)。po:胃肠反应,长期用致假膜性肠炎【反应】7月24日,青海西宁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过反/呼困/肾衰/血尿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停用】8月3日,卫生部连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用“欣弗”。同一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欣弗事态比“齐二药”更为严重。【死亡】8月4日,通报第一例死亡案例,哈尔滨一名6岁女孩因静脉点滴克林霉素导致死亡。8月5日,全国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1例,涉及10个省份。其中3例死亡。【结果】8月15日,SFDA通报了欣弗注射液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结果,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全国有16省区共报告欣弗不良反应病例93例;死亡11人。“欣弗”事件回顾2006年08月16日一、万古霉素类(Vancomycins)1.万古霉素(vancomycin)2.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3.替考拉宁(teicoplanin)第三节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50年代末,该药以其对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良效而问世,成为抗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强力的“王牌”抗生素。其后,由于发现其毒性较大,加之到60年代毒性较小的抗葡萄球菌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相继上市,以及当时的耐药问题还不是十分尖锐,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由于MRSA,MRSE的感染增多,使得万古霉素在临床上又重新确立了特殊地位,九十年代以来一直被国际抗生素专家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万古霉素一、抗菌机制:阻断细胞壁合成,繁殖期窄谱快速杀菌二、耐药性: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正在增多。三、体内过程:po不吸收,只iv。分布广不易透过BBB四、抗菌谱与临床应用:仅用于严重G+菌(尤其是MRSA/MRSE/肠球菌)的感染。po用于伪膜性肠炎和肠道感染。五、不良反应:耳、肾、过敏(红人综合征)、胃肠快速iv万古霉素→皮肤潮红/红斑/心动过速/低血压二、多粘菌素类(Polymyxin)1.仅对G-杆菌作用强,尤其绿脓杆菌,窄谱慢效杀菌剂2.抗菌机理: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3.少用,主要用于耐药的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4.毒性大:肾/肝/神经/过敏反应多粘菌素B/E/M小结红霉素1.可扩散进入哪里,经何分泌?2.抗菌谱?3.抗菌机理?4.首选用于?5.主要不反?林可霉素类1.哪里分布浓度高2.抗菌谱?---厌氧菌(强)/需氧G+菌/G-杆菌/肺炎支/沙眼衣有效3.抗菌机理?4.首选用于?5.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类1.抗菌谱?2.抗菌机理?3.临床应用?---仅用于严重G+菌(MRSA/MRSE/肠球菌)感染。---po用于伪膜性肠炎和肠道感染。4.不良反应?多粘菌素类1.抗菌谱?2.抗菌机理?3.临床应用?4.不良反应?病例题1.女性,18岁,上呼吸道感染、高烧,青霉素皮试阳性,宜选用下列药物治疗2.患者,女性,27岁。确诊为金葡菌引起的急性骨髓炎,最佳选药应是:A.红霉素B.林可霉素C.阿莫西林D.卡那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