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中考试卷模拟试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埋.伏/埋.怨模.子/模.型答.应/答.案创.伤/创.造B.教诲./隐晦.莅.临/斗笠.踱.步/揣度.骁.勇/侥.幸C.刚劲./劲.敌漂.泊/漂.亮叫嚷./嚷.嚷翘.首/翘.楚D.惆.怅/绸.缪内疚./灵柩.讣.告/奔赴.弹劾./核.桃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博学城皇庙充耳不闻山清水秀B.寒喧打牙祭各行其是老生长谈C.傅彩秫秸杆人情练达不容置疑D.要诀出风头一代天骄通霄达旦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②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③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④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⑤从笔画和结构方式开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A.②①④③⑤B.⑤②①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②⑤①③④4.古诗文默写。(共8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局势危急,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4)旷达是什么?旷达是东坡先生对月怀远时“,,此事古难全”的感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范仲淹劝勉好友滕子京时“,”的肺腑之语(范仲淹《岳阳楼记》)。5.名著阅读(4分)仔细阅读文段,回答以下问题。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文段选自小说《》,主人公是,此文段描述了他萎靡不振的表现,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他这样的表现。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材料一在全国各地召开的2014年地方“两会”上,参会者都不约而同瞄准了“治霾”。其中,北京地区不仅确定了7600亿元的巨额治理投资、将用市场手段治理雾霾,北京市人代会而且决定实行立法权建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打出了分量十足的“组合拳”。从各地主要领导、各界代表的言辞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之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面治霾,一触即发。材料二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产生雾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是造成雾霾的一个因素。此外,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等,都是造成雾霾的“元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2)材料一中划线句有毛病,请修改。(2分)北京地区不仅确定了7600亿元的巨额治理投资、将用市场手段治理雾霾,北京市人代会而且决定实行立法权建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3)根据材料二,请你谈一谈该如何改善雾霾的天气状况?(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你的温润,我来触及①当我手执剪刀走向徐暖暖时,教室静得宛若一只坏了许久的表,所有学生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他们不知道,从未如此“凶残”对待过学生的我,又何尝不是手心冒汗,忐忑不安呢。可叫我怎么办,成绩优异的徐暖暖,一向都以尊重师长、乖巧可人深得大家喜爱,但偏偏这次,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她面对学校在仪容仪表方面的三令五申,还有我的数次“通牒”,却仍然无动于衷,兀自将她的长指甲扎眼地留在指端。②不久前,学校下发了检查仪容仪表的通知,班里除了徐暖暖之外,其他同学都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唯独她,在我第一次在班级里预检查时,面对我的询问,却始终低头,不言不语,没有任何解释。③我没有向她发任何脾气,因为暖暖背后的故事实在让人心疼:她4岁那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罹难,留给她一方没有任何色彩的天空。因为祖父母早逝,而她父亲又是独子,从那以后,暖暖就住进了县里的福利院。她和所有同龄孩子一样,头顶天宇,脚踏厚土;可又和所有同龄孩子不一样,没了亲人,上无庇荫,下无支撑,她就是一朵自小就缺少养分的花儿。可即便是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她的品德,却胜过同龄孩子许多。提到暖暖,全校没有不称赞的。这样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生怜惜?一如她的名字,总是能所有人心里暖暖的。④因了这种心疼,所以在第二次以班级为单位的预检查中,当我看到她的长指甲依然没有剪去时,尽管我内心有气,但还是一脸温和。我只是佯装吓唬了她,说如果在学校正式检查之前,如果她还是没有剪去指甲,我就亲自操刀“执行”了。班主任强行替学生剪指甲,这也是我们自认为的绝招,屡试不爽。其实,我也在暗暗奇怪,上个学期仪容仪表检查时,她的指甲干净利落。可为什么这次,一向温婉听话的她却不执行我的“命令”?⑤满以为这次“恐吓”绝对有效,但让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在第三次预检查中,她依旧执拗如前。说过的话不能再收回来,要不然我还怎么把班主任的威严保持下去——我从办公室里拿了剪刀,阴沉着脸走向她。⑥看着我慢慢走向她的步伐,暖暖低下的头也抬了起来,一双眸子里满是晶莹,看得我心里是一阵又一阵颤动。握着剪刀的手是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满满的都是汗。我有点后悔,不该说出那番话,以致现在是骑虎难下。⑦我轻轻握住暖暖白皙的小手,轻轻地剪去她双手的指甲。当最后一次将剪刀的双刃分开,仿佛最后的一丝力气也尽了。我抬头看到的是,暖暖脸颊上的泪水纵横;我低头看到的是,满地的指甲碎屑,像是一朵又一朵白色的小花,忧伤地零落一地。我很悔恨,却又有点奇怪,因为当时我除了看到她脸颊上的泪水,但同时在她的眸子里,居然发现了一些宛如得到某种慰藉的眼神。⑧自打那时开始,我便像做了亏心事一般,不敢正视徐暖暖的脸。我很明白,当初的行为,一定是硌得她内心生疼。所以,有时候看到她,我也装作有意无意地多着她。⑨这种愧疚,直到两年后,收到徐暖暖升入了高中后写给我的一封信,才得以释然。⑩信里说,她很感激我当年对待她的“粗暴”行为。她自小没了父母,孤零零地一个人生长着,对于命运,她不妥协,不气馁,不沮丧,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阳光得让人怜惜。但谁也不知道,她一副山清水秀的背后,对父母的思念犹如雨后的翠竹,止不住地潜滋暗长。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她见多了别的小朋友所享受的母爱,自己却从未体会过。拥抱没有,亲吻没有,哪怕是一次牵手也不得。她之所以拒不剪去指甲,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想法:让我轻轻地握住她的双手,为她轻轻地剪去指甲。那一刻,想必我便成了她心中的母亲的化身。暖暖在信中还告诉我,当初她满脸泪水,那是她感觉彼时是无比的幸福,怎么也抵挡不住泪水的决堤。⑪看到这里,我才醒悟,怪不得当初她的眸子里,曾有过慰藉的眼神。我终于明白,她以前没将这样的计划实施在别人身上,那是因为她还幼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内心里对母亲的思念,对母爱的渴望,犹如涨得满满的小花骨朵,只待春风一撩,便轰然绽开。而在此之前,她小小的心灵里的那种温润,在她不言不语的羞涩掩饰下,又有谁能主动去触及呢?⑫那一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到如今数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忘却那个让我至今心疼的孩子。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见到她,我会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一个深深久久的吻,以爱的名义,去触及她内心的温润。(选自《微型小说选刊》作者:葛闪)7.阅读文章,说说为什么暖暖不愿意剪去指甲?(2分)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对于暖暖的这种行为,“我”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4分)→→→9.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暖暖故意不剪指甲的事情做了铺垫?(3分)10.品读文章第⑦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你的温润,我来触及”的含义。(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不该遗忘的“自省”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3.文章开头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2分)14.第③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哪两种“不正确的自省”?(4分)15.“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结合下面任何一则链接材料,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1)巴金先生晚年写了《随想录》,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这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情拷问,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有学者评论,此举凸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树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标。(2)1971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为了忏悔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他那跪感动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跪。当时波兰的舆论称:“作为反纳粹斗士的勃兰特这一跪,使德国真正站起来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二)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