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级会计一班刘雪甜1240104030一、前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所有的企业一共有1527.84万户,小微企业大概有1170万户,是各类企业总数的76.57%,如果把4436万户的个体工商户也作为微型企业计入统计范围内,则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中小型、微企业所占的比例就达到了94.15%,从业人员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80%以上的农民工和70%的城镇居民都在小微企业就业。因此,推动小企业发展和强化小企业管理,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几年来,我国小企业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舞台上一个巨大的群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小企业会计标准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布实施分行业会计制度.1992年“两则两制”改革中。财政部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管理要求,先后制定了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金融、施工、农业等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这一阶段,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根据所处行业不同,执行相应的分行业会计制度;第二阶段是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小企业自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一阶段打破了分行业、分所有制制定实施会计制度的模式,而是根据企业规模和内部管理的特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分别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交易事项或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要求较高的处理方法给予了简化;第三阶段是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考虑企业规模和内部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立足于主要满足税务部门、银行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大大简化小企业会计处理并且与税法规定保持了协调。三、小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1、会计主体界限不清由于自身经济实力问题及中国融资环境的制约,在初期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成立的初始资金及其大部分负债来源于家族成员和亲戚朋友。因此,家庭成员担任了中小企业的所有职务,企业活动与家庭成员活动难以区分,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由于界限不清,企业的资产常被家族成员占用、挪用、或处置,家庭成员的个人开支也很难与企业费用区分清楚。经营权与所有权集一人为一身,致使权益混淆,企业所核算出来的资产、负债、收益也就难以真实反映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无法据此做出各种决策。2、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小企业规模小,家族式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一些中小型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财务制度。通常,财务管理职能由其他人员监管,或由企业主管人一手包办。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了会计机构,但组织机构简单,会计机构层次少,分工不明确,不相容岗位没有很好分离,如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和出纳通常由一人担任。一些中小企业委托外部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此外,会计监督缺失。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会计监督。在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外部又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虚账、假账繁乱。3、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我国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不高;二是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的缺陷难以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不发行股票或债券,与公众利益不直接相关。中小企业负债又大多来自新朋好友或家族成员,因此,中小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对象是主管税务机关、借贷商业银行、政府主管部门。很多地方税务机关对小企业采取核定征收或“包税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基本都要求有抵押、质押或担保,政府只需大致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需要详细了解。因此,税务机关、银行和主管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自然降低。4、会计核算流程不规范我国小型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时没有遵循有国家关会计制度、法规的规定,存在着不规范行为。记账凭证审核手续不健全,记账凭证填写不完全。记账凭证上没有会计负责人、审核人,制单人的戳记,记账凭证后所附的原始单据残缺不全,原始凭证与发生的经济活动不符;存在白条子、假发票入账等问题;费用支出单据上没有领导者签名或经手人签字等。账薄体系混乱,要么不设账,要么设两套账或多套账,要么账本科目混乱。如有的中小企业没有“累计折旧”账户,也未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按预计净残值、购入年限,计提累计折旧,却只以购入原值在“固定资产”账户下反映,致使会计信息失真。5、会计人才缺失同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由于受到中小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专职会计少,兼职关系现象严重。由于多是兼职人员,工作中既不注重学习,又缺少责任心,工作得过且过。中小企业的专职会计多具有熟人、亲属、裙带等关系,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电算化水平不高。从事会计工作时间较长的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丰富的经验,但学习更新能力不够,对新准则、新制度、新会计手段等的上手速度较慢;刚从学校毕业的会计人员懂得理论,但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四、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1、强化内部会计制度。由于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所以中小企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企业日常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为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应强调规范使用原始凭证,它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原始依据。为了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应严格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以及报批制度,报批时应在凭证上注明使用依据及用途,经办人、证明人、审批签字手续要齐全。在登记账簿时,要做到字迹清晰,登记及时。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中小企业要在在科目结转、报表编制、业务流程改造等方面提前部署,统一规划,确保按时高质量地执行新会计准则。2、转变中小企业主的财务管理理念。中小企业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必须先要在思想上接受它,只有接受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吸收消化。针对对待会计工作和新会计准则认识上的偏差,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认识到虽然会计工作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它能够为管理者、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而且,执行新会计准则是中小会计实务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如债务重组、外汇交易、政府补助、新的金融工具的使用等,新会计准则明确了这些业务的核算与处理方法,而且,执行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3、提高财会人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能力。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中小企业顺利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关键。他们可以使中小企业迅速地执行新会计准则,并且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财会人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能力。一是加强对企业已有财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对新会计准则的精髓以及实务的操作,使财会人员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建立一支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会人员队伍,考虑到规模较小和业务的需要,中小企业可以适当地聘请具备胜任能力的兼职财会人员,这样能优化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确保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社会、企业、财会人员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4、培养会计人才企业从最初的员工选聘上一定要把好用人关,对选聘的人员素质、诚信和道德观一定要关注。人才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鼓励现有会计人员学习深造是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是中小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实施财会学习和岗位交流制度,促进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允许并鼓励会计人员参与会计培训,学习财务、涉税法律法规等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和诚信纳税上,真正做到完善账证、准确核算、依法纳税。此外,中小企业还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会队伍。【参考文献】[1]张云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有关问题的思考[j].思想战线,2011(37).[2]王旸: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2).[3]张浩、崔琳:新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问题与措施[j].财政监督,2009(8).[4]狄灵瑜: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2011(1).[5]邝才忠:新会计准则执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