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促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与集装箱码头的竞争合作一、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二、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对集装箱码头竞争与合作的建议一、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二、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对集装箱码头竞争与合作的建议一、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1、世界集装箱贸易量增长明显•2、航线营运船舶大型化,订单船型不断升级•3、2004年供求关系较为缓和,2005年以后运力过剩压力隐现•4、航线网络布局多元化,直达运输与干支线中转运输兼顾•5、从单纯的海运服务转向综合物流服务•6、国际集装箱运输走进电子信息时代1、世界集装箱贸易量增长明显据Clarkson统计,2003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约8300万TEU,比上年增长10.6%。预计2004年和2005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将继续保持旺盛,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可达9200万TEU和1亿TEU,同比增幅分为11.1%和9.9%。7500830092001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航线营运船舶大型化,订单船型不断升级对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使国际班轮航线营运船型日益大型化。据Clarkson统计,10年前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占全球集装箱船队比重不足3%,现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东西主干航线市场,亚欧航线平均营运船型约5500TEU,太平洋航线大约4000TEU左右;近洋航线市场,1000TEU以上船型被陆续投入中日航线、东南亚航线和台湾航线运营。同时,订单船型也在继续升级,截至今年9月初,全球集装箱船舶订单中6000TEU以上船舶数量比重约20%左右,8000TEU船舶订单屡见不鲜,今年8月份市场上又传出马士基-海陆订造11000TEU船舶的消息。3、2004年供求关系较为缓和,2005年以后运力过剩压力隐现随着新船的陆续交付,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9月初,世界全集装箱船队总运力约692万TEU。预计到2004年底世界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将突破700万TEU,同比增长9%,与2004年集装箱贸易量11%的增幅相比,供求关系较为缓和。从2002年底一直持续至今的造船热潮为2005年以后航运市场埋下运力过剩的伏笔。根据目前订单统计,预计2005年新船交付运力约96万TEU,2006年约120万TEU,目前主要预测机构认为随着大批新船的交付,2006年国际班轮市场运力过剩压力将逐渐显现。4、航线网络布局多元化,直达运输与干支线中转运输兼顾在实现规模效益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船公司运营大型船舶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但同时,大型船舶干线挂靠港口数量有限,需要发达的支线喂给;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的提供快捷的运输服务,班轮公司要在尽可能多的港口提供直达航线的运输服务。近年来随着中型港口的不断成长,远洋干线不再只钟情于国际集装箱大港,逐渐开始挂靠一些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型港口。5、从单纯的海运服务转向综合物流服务单纯的海洋运输服务已无法满足货主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集装箱海上运输服务的同质性趋强,船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展服务范围。从单纯的海运服务转向延伸至内陆的“门到门”多式联运,并向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扩展,力求为顾客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包括仓储、运输、库存控制管理、集装箱拆拼箱等高质量的服务。当前,众多船公司已在国际集装箱远洋运输的基础上,全面介入物流服务,满足货主对运输服务更高层次的要求,以货主为中心全面提高门到门运输的服务水平,并在仓储、配送等方面不断提高能力。6、国际集装箱运输走进电子信息时代上世纪末的“电子革命”使信息网络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它的直接效果是帮助企业克服了时空的阻隔,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据联合国研究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在远洋运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日益成为船公司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改善承托双方沟通渠道,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为此,各主要班轮公司都不惜花费巨资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争取电子商务的先机。一、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二、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对集装箱码头竞争与合作的建议二、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2、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1、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1)国际贸易发展前景乐观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日趋加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过去10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3.6%,而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3%。IMF对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测持乐观态度,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将达5%,2005年4.3%,而全球贸易的增长率2004年将达到8.8%,2005年7.2%。1、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2)“世界工厂”使中国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最亮点中国人力及成本等资源优势吸引外商在国内积极投资建厂,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对海运和港口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带动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高速增长。据统计,2003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4800万TEU,约占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6.5%。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最亮点,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集装箱运量约占太平洋航线东行和亚欧航线西行市场运量的一半。预计,在未来3-5年内,中国将继续发挥世界工厂的功能,并推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2、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1)集疏运设施发展滞后引发港口拥堵危机近年来国际集装箱贸易量不断增长为集装箱港口集疏运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由于港口集疏运设施的建设往往不像码头水深和航道设施及集装箱装卸设备等受到更多的重视,导致港口集疏运设施成为集装箱港口货流的瓶颈。今年以来,中国集装箱进出口量的激增已引发了世界主要枢纽港口拥堵危机,欧美地区主要集装箱港口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在美国,据统计,洛杉矶-长滩组合港通常情况下处理船舶数量为30-50艘,而9月份候港船舶数量超过80艘;在欧洲,快速增长的中国进口货物正在堵塞欧洲港口,据悉,在鹿特丹港货轮要等待一天左右才能进港卸货。2、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2)东亚地区港口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东亚地区(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总体走势看好,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该地区贸易发展的有利刺激,使整个东亚地区海运业前景更加明朗。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地区。2003年在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中,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港口就有11个,这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20大港口的70%。面对东亚地区海运业的大好形势,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港口都积极发展集装箱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争当主干航线的枢纽港,并利用各种措施吸引货源,尤其是中国的中转货源,集装箱港口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一、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二、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对集装箱码头竞争与合作的建议三、对集装箱码头竞争与合作的建议•1、航道泊位和集疏运设施建设与船舶大型化步伐保持一致•2、发展跨区域港口间的合作和联盟•3、港航合作发展智能型综合物流1、航道泊位和集疏运设施建设与船舶大型化步伐保持一致船公司未来几年的订单船型及发展趋势,可为集装箱港口制定建设规划提供参考,船舶的大型化对集装箱港口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泊位和航道深水化,码头装卸设备大型化,港口综合服务高效化,集疏运体系网络化,形成海铁联运通畅的衔接渠道。2、发展跨区域港口间的合作和联盟我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基本都属于腹地型港口,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主要依托其经济腹地的集装箱生成量。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与其经济腹地之间已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体,如:大连与东北地区天津与京津华北地区青岛与胶东半岛及西北地区上海宁波与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厦门与福建地区深圳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地区。2、发展跨区域港口间的合作和联盟就目前我国沿海腹地型集装箱港口特点而言,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沿海港口不会出现象新加坡那样完全依靠中转箱量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而会是多个依托经济腹地的区域性枢纽港并存的局面。在这种格局之下,发展跨区域港口间的合作和联盟,有助于港口间的有序竞争,提升港口服务品牌,通过港口间内支线的发展可弥补不同港口之间挂靠航线的不足,为腹地货源创造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3、港航合作发展智能型综合物流港航合作是双向互惠的,通过港航合作港口可获得良好、稳定的收益,保持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船公司可使运输链更加高效、稳定。港口通过降低港口费率、完善设施建设、改进服务质量以及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等措施争取船公司的挂靠,并吸引船公司投资经营码头、仓储等设施,以实现港航合作的“双赢”。港口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既是物流的中心,也是信息流的中心。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集装箱港口可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货物集散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的优势,与船公司及其他相关方合作,建立起连接运输方、货主、海关、银行等有关方面紧密联系的、开放的信息交流系统。中远集运衷心希望:能和在座的港航界的朋友一起,相互促进,增进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迎接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新挑战,携手创造美好未来。谢谢大家!